徐孔薇
【摘 要】本文論述語文教學中構建活力課堂的策略,提出借助多媒體設置情境、結合生活進行語言設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促進師生互動等措施,從而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和活動性,使課堂充滿活力。
【關鍵詞】中學語文 課堂教學 活力課堂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5B-0122-02
語文是重要的交流和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中的重要內容。語文課程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促進學生發揮主體作用,讓學生能夠融入語文課堂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因此,教師應創新教學觀念,采取合理的課堂教學方式,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一、借助多媒體設置情境,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在現代化教學中普遍重視和使用多媒體改進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學中,課堂充滿趣味性,能夠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應充分了解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利用多媒體設置課堂教學情境,使課堂教學充滿趣味性,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例如,在《智取生辰綱》教學中,教師在課堂導入時播放歌曲《好漢歌》,讓學生猜測是什么電視劇的主題曲,引入新課程的學習,之后借助多媒體向學生播放相關的影視畫面,如楊志失陷花石綱、楊志殺牛二被充軍、楊志比武受重用以及楊志押運生辰綱等,通過學生觀看影視畫面,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使課堂充滿樂趣。之后讓學生閱讀課文,讓學生感知課文,分析小說的情節。學生閱讀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提出相應的探討問題:“什么是生辰綱?”“是誰取走了生辰綱?”“是怎樣把生辰綱取走的?”課文是圍繞生辰綱的爭奪為中心展開的,文章采取雙線結構敘述,明線是什么?暗線是什么?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對課文進行品味,深入學習課程內容。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科學合理地利用多媒體,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促使課堂教學充滿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探究,使得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二、結合生活進行語言設計,使得課堂充滿活力
語文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語言的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通過對語言進行設計,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深入地學習和探究文章,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故事或者設置懸念進行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促進課堂教學有效開展。例如,在《夢回繁華》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開展這樣的導入設計:“在我國有一件享譽中外的傳世作品。在問世之后的八百多年中,曾經被無數的收藏家和鑒賞家收藏、把玩,最后成為帝王權貴巧取豪奪的目標,經歷無數的輾轉飄零,并且經歷戰火和劫難,曾經五次進入宮廷之中,四次被盜出皇宮,演繹出很多個傳奇的故事。它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歷史價值。同學們知道這幅作品是什么吧?那么它究竟畫了哪些內容呢?千百年以來,它的魅力從未衰減,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們一起夢回那段繁華,領略傳世中的傳奇魅力。”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導入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課堂教學更加充滿活力。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結合生活實際設計教學語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構建活力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三、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提高課堂的活動性
語文教學開展過程中,要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形成活力課堂,需要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激發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熱情,使課堂教學更加積極主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發揮主體作用,做到自主、主動地學習,創新課堂活動。辯論是一種有效的互動方式,辯論中的陳詞能夠慷慨激昂,也能夠做到幽默風趣。教學中開展辯論能夠實現學生思維的碰撞,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知識,活躍課堂氛圍,促進活力課堂的構建。例如,在“辯論”教學中,教學以這樣的方式開展教學:每個人心中都有英雄夢,有著自己心中的英雄。那么什么樣的人是英雄呢?《三國演義》中有“青梅煮酒論英雄”,今天我們回顧歷史,結合現實,以“能否以成敗論英雄”作為主題進行辯論。學生需要選出正方和反方,選出主辯人,并且選出助辯 2-4 人。讓學生在辯論前開展相應的準備工作,查找相應的資料,并且掌握辯論的技巧和方式。要求學生明確自己的觀點,論據應充足,表達的過程中應清晰。在辯論活動結束之后,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做出相應的評價,教師給予適當的點評。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掌握辯論相關的知識和技巧,提高了自身的修養。辯論活動的開展,豐富了課堂教學活動,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得語文課堂更加的生動、有趣。
四、促進師生互動,促使活力課堂的構建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和老師的位置需要進行調整,學生不應只是被動的傾聽者,教師也不能夠僅僅進行一個人的演講。構建活力課堂,應注重老師和學生的互動和交流,同時構建有利于學生之間交流的課堂。開展對話課堂教學,實現師生互動和學生交流,促進課堂教學有效地開展。教學中,促使師生之間的民主和諧,課堂充滿樂趣,產生情感共鳴。學生在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能夠積極地討論,相互聆聽和分享,相互合作和啟發,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例如,在《中國建筑的特征》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相應的課文,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特征進行梳理和歸納。最后教師對其進行相應的總結,得出九個特征,如單個結構有立體結構分三部分、平面布置、木材結構、斗拱、舉架形成屋頂斜坡彎曲面、屋頂、朱紅彩繪,等等。之后教師提出相應的問題引發學生質疑,進行合作探究。探究問題一:作者介紹中國建筑特征是按照什么順序開展的?九個特征能不能顛倒順序?學生進行探究和回答,明確作者對于特征的表達順序。探究問題二:文章介紹了建筑的九大特征,為什么還是用大量筆墨對中國建筑的“文法、詞匯”進行介紹?探究問題三:作者在文章中提出“各民族建筑之間的可譯性”如何理解?探究問題四:作者的寫作意圖僅僅是為了介紹建筑的特征嗎?通過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促進學生之間的探究和交流,促使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使得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總之,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工具學科,對其他學科的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學生開展科學的引導,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構建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錢麗娜.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J].基礎教育研究,2016(2)
[2]周永梅.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J].新課程(中),2016(1)
[3]王海平.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J].新課程(下),2017(6)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