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木玲
摘 要:對于小學生來說,推理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推理能力是作為新時代的人們,需要具備的能力。而對于小學生來說,推理能力不僅可以幫助他們有效地面對學業,解決學業上的問題,更是一種可以伴隨他們一生,有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與生活的能力,逐漸成為一個具有邏輯地位,細心,能夠解決問題的人。因此,本文介紹了目前教師在培養學生推理能力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并且相對應地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法。希望教師能夠更加重視對小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生 推理能力 培養 審視與思考
1.引言
對于小學生來說,推理能力是幫助他完成學習任務,尤其是學習數學必不可少的能力,所以說,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發展學生來的邏輯推理能力,不僅有利于他們增強解題的能力,對于他們的終身學習與工作來說,也是十分有幫助的,這種從小培養的邏輯推理能力,能夠讓學生始終用嚴密嚴謹的邏輯去解決問題,成為一個可以用邏輯思維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的人。但是,由于小學生受到年齡的限制,他的推理還處于比較膚淺和表面的階段,所以,需要教師來做出正確的引導,但是,教師也會由于教學經驗限制,在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方面也會走入誤區,還需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
2.培養小學生的推理能力遇到的問題與解決策略
2.1變“盲目教學”為“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推理能力的主要科目就是數學,而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常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教師有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看似設計了一系列跟推理有關的相關活動,但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推理活動又停滯不前,這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就在于,教師的教學目標不夠明確,也就是說,教師對培養學生推理能力需求還不夠,基本上處于盲目教學的情況,教學大綱是什么,教師就教什么,課本上是什么,教師就教什么,教師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學生面臨的真正的問題,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樣的能力,而不是急于求成地告訴學生應該怎么解題,這樣教學,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遇到問題不能舉一反三。教師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就得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或以情感驅動,或以任務驅動,鍛煉學生的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推理意識。
比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這一知識的時候,教學的難點就在于讓學生在假設、探索、證明的過程中去推導圓錐的公式。這應該是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有效地完成推理,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安排以下的活動:首先,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一個圓柱和圓錐形的杯子,并把圓錐形的杯子放在圓柱形的杯子上面,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直觀地看見圓柱形和圓錐形的底面積是一樣的,從而感知圓柱形和圓錐形之間的聯系;第二步,做倒沙子實驗。先用沙子把圓柱形的杯子填滿,再往圓錐形的沙子里面倒,并組織學生猜想,幾次可以倒滿。最后,在學生經過猜想、實驗的基礎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公式的推導。在這個教學課例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可以使用直觀的操作,來讓學生通過推理驗證的方式來認知圓錐形的公式,從而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2.2變“跳躍教學”為“把握課堂”。在有些教學活動中,教師會為了凸現教學的生成性,而使教學活動變得隨意,忽視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使知識點變得零散,無章法可循。這樣的教學只會讓學生陷入困境,不會綜合整體地去看待知識,也不會在宏觀地角度去思考問題,不會將各種知識點靈活變通地進行施工。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加強這方面的引導,把握課堂,從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點出發,因勢推導,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建立起系統的知識,也可以從中培養起學生的推理能力,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比如,在進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長方體和正方體,要求學生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各有幾個面,幾個頂點,幾條棱,以及他們的棱長有什么特點等,然后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這些特點,去猜想和推導他們的表面積應該是怎么算的。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更加關注學生對于知識的探索過程,學生在自己探索和證實假設的基礎上,再基于這種探索出的知識點進一步推導公式,這樣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不僅能夠讓學生能加深刻地記住公式,也可以讓學生完成完整的推理過程。教師應當多為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2.3變“淺嘗輒止”為“適度訓練”。由于教學的時間有限,教師也囿于教學目標與任務的限制,往往不給學生自主推理的機會和體驗,實際上,學生的推理能力正是在推理實踐與思考的過程中發展起來,如果教師不提供這樣的機會,學生不會迅速成長,但是如果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給予學生更多地自主推理空間和時間,那么學生在課堂上推理的過程會變得越來越短,也就說說,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需要訓練,在適度訓練的基礎上,學生能夠縮短解決問題的時間,同時,教師也能夠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這需要教師堅定的決心,給予學生推理的訓練。但是目前還存在著一種情況,就是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推理訓練之后,立刻進行課堂練習,用來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看似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但實際上就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的狀態,沒有辦法達到深層次的推理,急于求成的知識強化,也會讓學生失去對推理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選擇使用梯度強化的方法來逐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3.結語
綜上所述,推理能力作為小學生面對目前的學習,以及今后的生活、工作所需的一個有利于終身的能力,是需要從小就開始培養的,而我們也不應該浪費學生在教學課堂上建立推理能力的機會。所以,教師不應該把培養推理能力的教學活動變成一個盲目、膚淺的知識強化課堂,所以,教師也需要沉下心來,仔細地思考怎樣設計出適合于自己班級的學生的培養其推理能力的活動,這需要教師不斷地審視自己,觀察學生,了解學生,遵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循序漸進,逐步地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我相信,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帶領下,逐漸養成用邏輯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有利于培養學生成為一個細心、有邏輯的人。
參考文獻:
[1] 王小寧. 小學生數學推理能力發展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
[2] 馮秋景. 小學生工作記憶與反事實推理的實驗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