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小青
【摘 要】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P2P網貸作為互聯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迅猛。P2P網貸是基于網絡平臺的借貸商業模式,在滿足個人和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的同時,提高了社會閑散資金的利用率,但其發展也出現了一些亂象,網貸平臺魚龍混雜,有些人借互聯網金融熱潮進入P2P網貸平臺領域,缺少相應的專業知識和風控管理能力;也存在一些欺騙行為的金融平臺,以欺騙為目的,導致平臺倒閉,跑路,停止兌付等問題頻發,涉及的投資人數和金額龐大,對互聯網金融行業造成負面影響。本文主要分析國內P2P網貸風險,并探討如何防范P2P網貸風險,促進該行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P2P網貸;風險;監管
P2P(Peer-to-Peer)網貸即網絡借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的直接借貸。P2P網貸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第一,平臺虛擬,P2P網貸行為通過網絡完成,信息均為虛擬的數據,使得監管難度極大。第二,平臺經營存在壓力,互聯網金融低成本的商業模式,使得網貸企業競爭激烈,在達到一定規模前很難盈利。第三,P2P網貸業務主要針對小微客戶的小額貸款服務,大部分的貸款無抵押擔保,嚴重依賴于征信體系和數據技術。
今年6月以來,國內多家P2P平臺接連“爆雷”。據網貸之家數據,6月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為80家,其中問題平臺63家,停業平臺17家。互聯網金融平臺風險暴露,波及的投資者比較多,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造成巨大的社會影響。互聯網金融的亂象和高風險,需要盡快出手治理,互聯網金融應該以監管促發展,在一定的監管之下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
一、推動P2P網貸迅速發展的原因
P2P網貸迅猛發展的原因:一方面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補償了我國貸款市場門檻高的問題,讓傳統銀行業務難以覆蓋的借款人,在網貸中充分享受貸款的靈活,便捷,高效。另一方面相對于人民群眾強烈的投資理財愿望,正規金融體系提供的投資門檻較高,網絡平臺的低門檻,高收益成為吸引投資者的最重要原因。
二、P2P網貸面臨的風險
2015年以前,政府針對P2P網貸的金融監管并不完善,監管制度和措施沒有跟上網貸行業的發展。P2P網貸因其自身高效與便捷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借貸的風險。P2P網貸平臺存在著因為經營不善,違法違規,集資詐騙等各種原因卷款跑路,平臺破產,停業整頓而使投資者蒙受損失。
(一)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也稱為違約風險,指的是交易中一方因為種種原因,不愿或無力履行合同條款而構成違約,給交易的另一方帶來損失的風險。P2P網貸的信用風險,是指在網絡借貸中由于借款人不能及時或無法歸還本金和利息而給貸款人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P2P網貸平臺沒有共享的信用風險評估體系,無法對借款人的信用做出較為準確的判斷,這是個人信用風險的源頭。借款人的個人信息由自己提供,由于存在信息不對稱,借款人在其他借款平臺和銀行上的負債以及征信信息無法共享,因此為信用等級較低和可能產生信用違約的人進行信用詐騙留下了隱患。
(二)法律風險
法律風險來源于違反法律、法規的可能性,或有關交易各方的權利和義務的不明確性。從2016年起,我國出臺了一系列針對互聯網金融產業中不同市場的具體監管文件,在實際中,有些平臺就可能觸碰到了吸收公眾存款,非法集資,欺詐等政策紅線,存在違法違規的經營活動,需要及時停業整頓,整改。
(三)操作風險
P2P平臺存在三方面的操作風險:1)技術風險和信息安全風險,有些網貸平臺業務系統并不是自己開發或運維,也沒有專業的技術人員做技術支持,面臨著嚴重的技術和信息安全風險。2)平臺經營者和從業人員素質風險。P2P平臺發展初期,在較長時期內由于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及監管,行業進入門檻較低,從業人員普遍存在專業知識欠缺和風險意識薄弱的現象。對P2P平臺的經營者及從業人者并未設定相應的資質要求,對平臺的健康發展存在隱患。3)信息披露風險。很少有P2P平臺建立了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少量信息披露的平臺其財務報告也沒經過專業的審計。信息披露的不完善,導致社會公眾很少了解到平臺的真實財務和經營狀況,從而缺乏社會監督,無形之中產生了平臺風險。
(四)道德風險
信息不對稱和虛假宣傳,容易產生道德風險。互聯網金融消費中可能存在欺騙和非理性行為,投資者不清楚借款人的真實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金融機構開發和推銷較高風險的產品,投資者缺少風險識別能力。另外有些網貸平臺的目標就是騙錢,通過所謂的高收益,高返等虛假宣傳,吸引投資者。
三、P2P網貸風險防控措施
(一)企業內控
企業內控是企業為保證經營管理活動正常有序、合法的運行,對財務、人員、資產、工作流程進行有效的管理,對企業經營活動的有效的監督機制。P2P網貸的企業內控需要加強,首先要實行實名制注冊機制,完善信息披露,加強信息科技安全,讓網絡平臺更加可靠。資金采取銀行三方存管,從業人員需要具備一定的金融相關知識,遵守操作規程,不向客戶提供虛假及不負責任的信息,妥善處理業務活動中的各種矛盾,企業自身要做到誠信合法經營。
(二)行業自律
2015年,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成立,作為行業自律性組織,為達到推進行業規范發展的目的,需要對P2P網貸平臺實現統一約束管理,實現行業信息共享。建立P2P網貸平臺注冊登記制度,強化從業資格監管,加強投資者教育,制定投資者適當性評估方案和法規,監督網貸平臺及時對投資人揭示風險。對各平臺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公示,對P2P網貸平臺進行業內排名,促進行業良性發展。督促網貸平臺如實開展信息披露,加強內部管理,合規發展,審慎經營。引導行業自律,通過行業協會,規范P2P企業的運營,同時,積極完善內控機制,制定P2P網貸行業標準,向社會公開行業數據,提升行業的社會信任度。
(三)建立征信平臺實現信息共享
國外貸款平臺可以通過外部評級機構提供的的信用評級對借款人的信用狀況進行評價,但我國的信用評價體系不完善,而且評級僅僅針對大型機構,P2P網貸平臺主要是小微企業及個人,當前網貸平臺難以獲取借款人的征信信息,網貸平臺間相互封閉,沒有借款人信息數據的交流共享,難以對借款人的信用進行評判。可以建立一個共同的三方P2P網貸征信平臺,每個網貸平臺報送其借款人的信用數據,也可以使用該征信平臺的信息,實現網貸平臺借款人信息共享。以實現共同抵御信用風險的目的,促進我國征信體系的發展。
(四)政府監管
P2P網貸的發展需要政府的監管。政府監管讓P2P網貸有法可依,強制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開展業務并且對違法的借貸行為實行違法必究,引導行業良性發展,進行立法監督。如果監管政策對P2P網貸違約的懲處力度不夠,違規成本太低,將會導致借款人在低成本情況下惡意違約。
P2P網貸平臺中,客戶資金沒有銀行三方存管,出現了一些卷款“跑路”事件,由于借款人缺少抵押物和擔保物,導致投資者遭受本金損失。自2015年以來,我國監管法規《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陸續出臺,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推出了《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營銷和宣傳活動自律公約(試行)》,為網貸行業的規范發展和監管提供了制度依據。上述法律法規基于網貸機構定位、網貸業務邊界、信息披露、投資者保護及行業管理體制等多個角度確定網貸行業規則,奠定了網貸行業創新發展和風險防控的方向,有利于加快行業合規化進程。在此基礎上還需盡快出臺監管細則,做到風險監管的全覆蓋,采取警示,約談,立案調查,停業整頓等措施,及時防范P2P網貸風險。
政府監管,可以明確規定準入門檻,從資金存管,技術,從業人員資質等方面進行規定。對于合法經營,運作規范,經營審慎,具有較強的管理技術和風控能力的P2P平臺予以保護;對于缺少專業知識和風控能力的P2P平臺,很容易造成經營不善,倒閉跑路,應該予以抑制和淘汰;嚴厲打擊純騙子網貸公司,這些網貸公司欺騙性大,要及時清理整頓,以降低網貸行業的風險隱患。
(五)社會監督
在社會監督方面,需要建立違規處罰機制和有獎舉報制度,讓人民群眾參與監督,加強投資者教育,完善行業內的信用體制。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指出:“人民群眾既是金融監管保護的對象,更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和依靠力量。人民群眾需要提升自身免疫力,同時成長為治亂象的生力軍。一旦發現承諾高回報的理財產品和投資公司,就要相互提醒、積極舉報,讓各種金融詐騙和不斷變異的龐氏騙局無所遁形。”
(六)投資者教育
互聯網金融機構常以“高收益”吸引投資者,為了識破這些機構不實宣傳,投資者需要提升自身“免疫力”。對于透明度差,合規進度緩慢的平臺應保持警惕。除了各方監管,金融消費者自己要加強金融知識學習,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金融素養。
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第十屆陸家嘴論壇上對投資者的告誡:“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消費者在網絡平臺參與投資,購買相關產品和服務時要認真閱讀合同條款,留存相關證據,合法權益遭受損害的,可通過法律手段主張權益;如發現不具備放貸資質的機構非法開展相關業務的,消費者應當向監管部門舉報,對其中涉嫌違法犯罪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構報案。
四、P2P網貸發展的建議
網貸機構作為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要按照依法、誠信、自愿、公平的原則為借款人和出借人提供信息服務,全面及時進行信息披露,維護出借人與借款人的合法權益。網貸機構必須合法經營,對網貸資金設立銀行存管專用賬戶,確保資金安全。對于不合規的機構,需要有序清理債權債務關系,采取兼并,重組,轉讓等方式實現無風險良性退出。
中國的P2P網貸平臺的發展,在政府監管的基礎上,需要加快征信平臺建設,建立借款人信息共享制度,推進行業自律,加強投資者教育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促使這種新型借貸模式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苗曉宇.網絡P2P小額網絡借貸模式研究[J].甘肅金融,2012(4):32-35
[2]謝平,鄒傳偉 ,劉海二.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必要性與核心原則[J].國際金融研究,2014(8):3-9
[3]邱凱,馬曉楠.P2P網貸平臺經營風險與法律規制研究[J].中國市場,2015(3):135-136
[4]黃葉苨,齊曉霎.網絡借貸中的風險控制[J].金融理論與實踐, 2012(4):101-105
[5]陳杏頭.P2P 網貸與小微企業共發展:現狀、問題、對策與建議[J].浙江金融,2015 (1):14-17
[6]張承惠.關于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思考與建議[J].經紀縱橫,2016(4):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