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元蘭
摘 要:由于時代和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過去幾十年粗放式發展積累下來的問題,當前中小微企業發展困難重重。必須對企業組織能力進行整體性重構;要在提高技術水平、創新能力、產品和服務質量等方面上下功夫;必須培育能確保基業長青的企業文化。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 創新 企業文化
中小微企業是我國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及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活躍市場、解決就業、發展經濟、促進結構調整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我國實體經濟面臨外部經濟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多,在發展中遇到不少困難。由于產業在中低端徘徊、內生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導致一些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盈利能力下降。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到來為粗放式發展的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是制造業的主體,面對新時期轉型過程中的重重矛盾,企業的轉型之路在何方?生產技術瓶頸、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能源利用和環境的矛盾、中美貿易戰等問題,企業必須逐一去應對和解決。
一、必須對企業組織能力進行整體性重構
在管理理論中,過去的 100 年,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是講分工,分工提高了勞動效率;馬克斯韋伯理論談組織效率,是講分權,分權使組織內人們的行為理性化,具有一致性和可預測性。而到了人力資源理論階段,是如何讓人有效率,是講分利,分利使人更有積極性和創造性。在互聯互通時代,組織生存在一個無限“鏈接”空間中,效率來源于協同,而非分工。組織管理從“分”轉向“合”。在組織管理中,“合”是真正的精髓。很多優秀的企業之所以可以走到世界的前端,之所以走到不同領域的前端,是因為他們能夠把綜合的部分,很好地運用在管理中。企業要有自己的綜合體系,有跟顧客在一起的能力,有非常強的上下同欲的團隊,能夠去解決企業真正要解決的問題,在環境中找準企業的位置。互聯網的下半場最重要的就是要解決兩大問題:第一,怎么提高企業的組織效率?第二,怎么跟更多的顧客在一起?按照這個邏輯,企業組織管理還是要回歸到整體,才能解決問題,才能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對企業組織能力進行整體性重構。組織能力整體性重構有三條重要路徑:
(一)業務重構。包括跨界、整合、能力、服務價值。如中間產品企業的發展出路是培育獨特的生產能力,并營銷自己,如果不能擴大市場,那就創新商業模式。又如最終消費品企業的發展出路必須跨界,給消費者重新購買的理由,產品越是日常化的,跨界后的市場空間越大。
(二)資本重構。包括聯結、動態、出售。資本重構就是將關聯者轉變為股東、合伙人。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增強能力實現跨界重構,僅僅依靠自身是不行的,要讓自己成為外部更大系統的一分子,即利用別人的同時,也被別人利用。
(三)體系重構。包括流程、制度、文化。企業的長遠發展要由對人的依賴逐漸轉化為對流程的依賴,把握確定性,消除不確定性,防范可能性。流程導向側重的是目標和時間,即以顧客、市場需求為導向,將企業的行為視為一個總流程上的流程集合。對這個集合進行管理和控制,強調全過程的協調及目標化。每一件工作都是流程的一部分,是一個流程的節點,它的完成必須滿足整個流程的時間要求,時間是整個流程中最重要的標準之一。
二、要在提高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上下功夫
企業要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和內在創新能力,推動產品向供應鏈高端發展。當前企業急需來一場“質量革命”,源于過去 40 年中很多企業靠拼資源、拼要素以及市場的機會去獲取增長。但今天企業的發展動力必須來源于創新,要在創新中驅動價值成長,創新已成為企業最重要的內在動力。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企業必須把組織團隊打造為一個學習型團隊,企業通過培訓學習,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提升人才質量。離開知識和學習就不可能誕生有質量的企業。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能生存下來的企業,只能是那些高效、創新的企業。
三、要在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上下功夫
企業要為客戶提供最優的產品和服務,這是做企業最根本態度。產品競爭力是指產品符合市場要求的程度,這種要求具體體現在消費者對產品各種競爭力要素的考慮和要求上。產品對于企業而言,既是企業進入市場的前提條件,又是企業存活于市場的根本原因。如果沒有產品,企業就沒有了與顧客交流的平臺,沒有產品,企業也就沒有了在市場中存在的理由。企業因造福人群而存在,為人們創造美好生活,是企業存在的基本理由。因此,要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在把好品質關的同時,秉承誠信、公平的交易原則,向消費者提供安全可靠、值得信賴的產品和服務。只有把產品和服務做到“小而美”,企業才能成為“小而強”的企業。
四、必須培育能確保基業長青的企業文化
企業責任主要有四方面:提供好的產品(服務);要有利潤;不斷提供就業機會;實現社會的期望價值。企業責任是企業得以存在的理由。企業存在的理由要么產品特別好,要么能提供就業機會,最終是能實現社會對企業的期望價值。企業能夠實現社會期望價值的時候,企業文化的價值觀就會形成。換個角度說,企業實現社會期望價值的途徑,內化為企業的價值觀。所以,只有承擔了社會的期望價值,企業文化才有了歸宿。企業文化就是社會期望價值的結合,找到這個結合點,企業就能生存。企業要獲得長久的競爭優勢和永續的發展,必須有企業文化作為支撐。因此,一定要關注企業文化的保持與更新,不斷創造新的競爭優勢,只有主動的導入和塑造,才能形成一個深具企業個性和競爭力的企業文化,這樣的企業文化才能確保企業基業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