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秋卓瑪
摘 要: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當中,教師只看重基礎知識講授、基本解題技能練習,把針對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培養給忽略了。這樣就造成了小學生對實際應用數學的意識非常之差,更是缺乏創新性能力,根本無法把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所遇到的實際問題抽象化成為數學理論上的問題,更不能夠把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合理性的應用到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當中去,對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更是也缺乏科學性的數學解決方法。為此,我們應當更加重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讓我們的學生學會用數學的角度來觀察這個五彩繽紛世界,在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生活問題,就要從提高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角度,來培養小學生的應用意識以及創新能力。
關鍵詞:小學 數學問題 解決能力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發展,小學數學課堂日常教學一定要與生活實際緊密相聯系,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緊連接,將一些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轉變成為我們小學生在實際生活當中,可以看得到,摸得著的東西,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們把抽象難懂的數學與我們日常簡易生活緊密連接起來,還大大提高了小學生數學解題能力。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培養審題能力以及養成審題的好習慣
審題能力即是綜合獲取題目當中所含信息、并處理信息的一種技能,審題是需要有大量知識儲備以及認知水平為基礎的,更是需要有良好的讀題、思考問題方法為依托的。小學數學應用題的審題就是要審清題目中的內容與數量之間的關系,要使題目中的條件、問題以及相互關系要在學生的大腦中建立起完整的聯系,這就是為正確分析題目以及正確解題提供條件。我們要想培養好小學生的認真且正確審題習慣,形成這一能力必須要腳踏實地且要長的時間的訓練得來的,這一能力將貫穿我們數學知識教學的整個過程。在一開始的訓練時,我們就必須對小學生提出明確且嚴格的訓練要求。
二、從日常生活中出發,創設有效的問題情景,以期培養其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可以有效的激發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如果能夠營造一個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就更加能使小學生積極并主動的投入到數學學習當中去。我們做為小學數學應當挖掘教學內容當中的生活情境的能力,讓學生們能夠從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以及學生們能夠感興趣的事物為出發點,讓他們能有更多的機會從生活中去感悟、理解數學知識,并能夠體會到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真正領略數學知識帶給我們的無窮魅力。
三、要培養小學生善于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解題思路能力
數學知識應用意識的體現就是當小學生們在面臨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的同時,能夠主動地且能數學的角度來看問題,如何運用好數學知識來尋找解決的生活問題的有效辦法。在數學教學中,做為教師,我們還要善于創設并運用數學知識的已知條件向學生們提供生活實踐活動的機會,使生活問題能夠數學化,從而能讓小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數學所帶來的應用價值,并且能夠逐漸的培養好小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問題是策略,而不是最終的目的。重要的是能夠讓小學生進行有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為此我們教師就要在教學中給小學生提供一些自主探索問題的機會,并且能夠正確的引導學生去動實踐、探索、合作交流,并且發展成為小學生初步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在教學解決問題時,本人先把題目通讀一遍,在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還要求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例如,甲隊計劃每天修50米,乙隊每天修35米。甲、乙兩個工程隊修復510米長的一段公路,7月26日兩隊同時各在一段開工。8月2日前能否修復這段公路?教師要求學生說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再讓學生嘗試說出解題思路:先算甲、乙兩隊1天一共修多少米?算式為:45+40=85(米);再算出510米長的公路甲乙兩隊要修多少天?算式為:510÷(40+45)=6(天);最后算出7月26日兩隊開工至8月2日前一共有多少天?算式為:31-25+1=7(天)。6天﹤7天,8月2日前能夠修復完成這段公路。
新課程倡導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地暢所欲言,才是新課程所要求的。只要是肯思考的學生,教師在講解,學生自然就知道了做的不對的地方,才知道修改,長期堅持這種方法,學生的解決問題會有所提高的。
四、要善于培養小學生反思、總結的能力
在講解決問題的題目時,本人都是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解題思路,然后我在詳細講解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寫出解題算式,讓學生積極說一說每個算式所要表達的意思,最后在全班一起說出每個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培養小學生做完題目要記得反思、總結,較為典型的一些題目,更要善于總結解題方法,以此為例,會給以后的學習帶來捷徑。把做錯的題目,整理到錯題本上,當做一面“鏡子”進行反思,也不失為一種高效且有針對性的學習方法。
五、適當的對學生們進行新型題的練習,以開拓學生的知識面
在數學教學當要中適當地對學生進行新型題的練習,這是提高小學生分析以及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補充。我們可利用學校的操場、教室、食堂等小學生特別熟悉的地方,創設出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情境,我們學生可依據這些材料來解決問題,并體會到生活情景解決問題成功所帶來的快樂。我們還可以大力培養小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的潛意識,能夠在現實生活中獲取大量的數學信息,同是也能感受到現實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的廣泛。還可以通過改變一些條件或是提問題的角度,把一道題目從多個角度改編成不同類型的問題,提高學生多角度解決問題能力,并加以辨析,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鏈,并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解題能力,使小學生的大腦思維得到有效發展。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以課程標準為指導基礎,并使學生的主體得到充分的發展,讓小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創造,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好數學,真正實現解決問題能力與知識技能有效同步發展,以此來提高我們小學生的解題能力。
參考文獻:
[1] 馮艷麗.淺談怎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J].現代農村科技,2013(20).
[2] 秦秀華.淺談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J].讀寫算,2009(24).
[3] 李粉葉.淺談怎樣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J].成才之路,2015(01).
[4] 彭志霞.淺談如何提高數學閱讀理解能力[J].學周刊,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