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春曉
【摘 要】現階段,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與日俱增,開展基層群眾文化也變得越來越重要。通過基層群眾文化的發(fā)展,維護好基層群眾的切身利益,確保基層群眾整體文化水平的穩(wěn)步提升。本文主要以當前基層群眾文化發(fā)展中的問題及應對策略為論點,以供相關人士的參考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問題;應對策略
目前,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是至關重要的,在糾正社會不良之風、強身健體等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比擬的作用和優(yōu)勢,已經成為了社會大眾共同關注的焦點性話題之一。在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存在著較多問題。所以必須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創(chuàng)建安全、穩(wěn)定的社會秩序,激發(fā)基層群眾在文化活動中的參與熱情和潛能,給予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強有力的保障。
一、基層群眾文化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完善的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基礎設施
現階段,在一些基層地區(qū),特別是經濟發(fā)展較不發(fā)達的農村地區(qū)來說,缺少完善與群眾文化活動相關的配套設施,這對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造成了極大影響。
比如一些農村地區(qū)的群眾對廣場舞比較熱衷,但是卻缺少較為適宜的活動場所,所以通常在馬路上跳廣場舞,對行人車輛的正常通行造成了極大的阻礙,甚至對群眾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1]。
(二)缺少多樣化的文化活動形式
在我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形式進行分析,必須要高度重視廣場活動的開展,現階段,我國喜聞樂見的廣場活動形式主義包括京劇、健美操以及二胡等。但是在經濟社會不斷發(fā)展過程中,人民群眾已經明確了文化的追求越來越明顯,審美能力和鑒別能力與日俱增。然而在某些程度中,諸多重復的活動方式,很難保證群眾較高的參與熱情,不利于廣場活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活動的實施效果難以保證。
(三)群眾文化引導者嚴重缺失
在文化發(fā)展中,文化凝聚力的發(fā)揮是至關重要的。但是與龐大的基層群體進行分析,仍然缺少充足且專業(yè)的文化工作人員。主要體現在:第一,專業(yè)人才嚴重不足,對文化工作的開展產生了極大的阻礙,難以與農民群眾的需求相適應。第二,文化人才資源分配的合理性難以保證,尚未實現專人專用,一定程度上導致基層文化人才與服務對象難以保持高度的平衡與一致。
二、基層群眾文化發(fā)展的應對策略
(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由于缺少完善的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基礎設施,必須要賦予高度重視,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將社會各方力量充分發(fā)揮出來,加強基層群眾文化設施建設機制的構建,重點包括政府和公共文化服務機制等內容。對于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來說,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所以當地政府部門要予以一定的扶持和引導,提高對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為當地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助益。具體來說,在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過程中,要積極建設文化廣場,要與居住戶保持適當的距離,文化廣場要設置明確、不同模塊分區(qū),重點包括等運動類和閱讀類等模塊。
此外,當地政府部門要大力加強財政資金投入,提供充足的基礎設施,為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并與群眾的不同文化需求相符合。
(二)開展豐富、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內容和形式
在新形勢下,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呈現出明顯的多樣化趨勢,對于群眾文化活動來說,必須要做到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開拓創(chuàng)新,與群眾參與文化活動需求相符合。具體來說,要加強多種形式的應用,比如免費培訓和作品評選征集等,將廣場舞活動的基礎知識和相關技能廣泛宣傳出去。同時,要從地域特點出發(fā),對群眾需求進行深入分析,加強與廣場舞活動相符合的管理方法,并積極成立民間性社團組織,比如廣場舞協(xié)會,進而使群眾文化活動的自我組織和發(fā)展的目標成為可能。
此外,還可以集中整合廣場舞活動形式和民間傳統(tǒng)藝術形式,加強秧歌賽和巡游等活動的開展,注重傳統(tǒng)文化氣息的滲透。還可以與休閑健身結合在一起,比如太極拳、秧歌等,這對于群眾的參與度具有極大的吸引作用,還可以強身健體。
(三)加強特色的基層群眾文化建設
要將特色文化產業(yè)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對特色文化進行深入挖掘。對于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來說,屬于較為復雜、繁瑣的系統(tǒng)化工程,貫穿與社會發(fā)展的方方面面。在開展群眾性的文化活動服務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兩點:
1. 基于主題活動視角,大力發(fā)展基層群眾文化。要創(chuàng)造出特色節(jié)日或品牌節(jié)目,合理安排好文化主題活動[2]。對于文化活動來說,必須要賦予品牌理念?;诮ㄔO本地大文化視角,要充分挖掘并整理好傳統(tǒng)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特色文化品牌積極推廣出去。
2. 基于隊伍建設視角,大力發(fā)展基層群眾文化。將區(qū)域文化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加強基層文化骨干的引進和培養(yǎng),構建培訓平臺,進一步完善人才激勵機制,賦予基層群眾文化強大的生命力。要重點圍繞特色文化,積極開展這一地區(qū)傳統(tǒng)文化娛樂項目,加強文化社團的構建,培養(yǎng)出高質量的基層文藝團隊。
(四)加強協(xié)作交流,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團隊建設
基層文化單位在基層群眾文化團隊建設工作中,必須要對群眾文化團隊之間的交流給予高度重視。群眾文化團隊在加強內部成員的溝通和交流的情況下,還要加強外部交流方式的應用,將群眾性文化活動的傳播范圍拓展開來。在群眾文化活動開展過程中,基層文化單位要加強街道文化活動匯演方式的應用,將各個街道文化團隊之間的聯(lián)系整合在一起。
此外,在基層群眾文化團隊建設過程中,還要加強網絡資源的廣泛應用,在構建文化網站和文化活動過程中,要借助網絡文化專欄形式來進行展現。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越來顯著,必須要積極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獲得人民群眾的高度滿意度,滿足其精神文化訴求,不斷提高我國市場競爭實力。
【參考文獻】
[1]黎撲.如何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若干思考[J/OL].北方文學(下旬),2017(06):147-148[2018-07-09].
[2]何繡伶.淺談當前基層群眾文化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OL].北方文學(下旬),2017(03):172[2018-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