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銳
【摘 要】社會進入信息時代以來,隨著計算機相關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本文以中職《電子技術基礎》這一課程為例,簡析了信息技術教學軟件在這一課程中的應用。信息技術拓展教學時空,開闊學生眼界,有助于提高學生對電子技術基礎課程內容的理解能力,也為中職教育的更好發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技術支持。
【關鍵詞】信息技術;電子技術基礎;中職教育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已經在許多領域得到應用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其中,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廣泛應用是一個比較突出的成就。在中職《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能夠有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讓學生對這一模式的教學形式充滿興趣和熱情,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電子技術基礎》是中等職業學校電子電工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理論課。它包括兩部分,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它研究了各種半導體器件的工作原理、功能和應用。這是后續電學課程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因此,學生掌握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是關符成功就業相關的重要課程。然而,電子技術基礎課程具有抽象性、非線性性、理論性和實用性。而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傳統教學方法的使用往往是教師的理解,但學生不能理解它們。在這一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應用,尤其是相關的支持軟件,對該課程的學習和教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一、傳統教學方法在電子技術基礎教學中的局限性
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學手段往往是“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眾人聽”,有時再加上簡單的幾種教具就是教學活動的所有工具,這種教學方法主要以教師和學生為基礎,以教師和學生為補充。這種教學方式是一種壓迫性的教學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例如,當我教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時,通過介紹文本知識,學生很難理解二極管的結構,尤其是引入了PN結的形成。作為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數學生的知識底子較差,導致當前學習階段存在著各種問題。這樣無法達到要求的教學目的。如果可以應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在課堂上播放PN結形成過程的視頻,學生可以清晰直觀地理解PN結的形成過程。顯然,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教學的需要。
二、信息技術在電子技術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一)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更好地滿足教學需求,達到教學目標。
我校的每一個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學平臺。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師生互動,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使教師備課更方便快捷。大板書在課堂上不需要寫在黑板上,直接顯示在課件中,大大節省了時間。復雜的定理和實驗過程也可以以動畫形式顯示。就像上面提到的半導體PN結的知識一樣,我們可以通過Flash動畫完成課件的教學活動。隨著網絡的普及,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應用,書中的知識也可以在課堂上擴展,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將書中的知識理解透徹。這些都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手段。
(二)應用學科支撐軟件,更好地為電子技術基礎教學服務。
《電子技術基礎》課程重點的學習內容是電子電路這一部分,可以通過相關仿真軟件更好地讓學生理解電路的特性。例如,過去的“晶體管放大”一章只能用黑板來解釋。學生更難理解,電路的工作過程不能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用Web軟件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在教室里,利用多媒體投影演示放大電路的工作過程,學生可以看到電路的工作過程和功能實現。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他還可以利用自己的網絡軟件連接電路圖,進行仿真實驗。我們還可以驗證這本書中的各種定理。例如,學生可以在軟件中驗證“基爾霍夫定律”。一方面,它鍛煉了學生閱讀電路圖的能力,也可以加深對各種規律的理解,達到整合的目的。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學生最大程度地與教師互動。每個學生都可以成為課堂的主體,課堂氣氛活躍起來。難以理解的電學知識不再是學生頭痛的障礙。學生能形成一個有趣的,快樂的學習經驗和完整的知識體系。他們將逐漸熱愛這門課程,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利用互聯網技術多樣化教學方法。
如今是智能手機的時代,學生基本上擁有了智能手機,充分利用互聯網豐富的信息資源和便捷的操作特性,可以在教學中發揮巨大作用。例如,在課堂上設置WebCalk小組,討論在電子技術基礎課程中遇到的問題,學生的作業也可以通過發送文件發送給組,以方便教師更正解釋。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知識講解、微課視頻等都可以發到小組供學生分享學習。學生使用方便,熱情高,它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互動能力。同時,也拓展了教學的時間和空間,使教學活動不再局限于課堂,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學生的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師生的感情也得到了加強。智能手機的發展也推動了APP的大規模發展。學生可以在手機上下載與課程學習相關的應用程序,并在軟件中獨立學習。大大拓寬了學習的途徑和方法,學生可以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這些都是傳統教學方法所無法達到的。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方法避免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誤區
雖然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給傳統的教學方法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但筆者認為,在使用過程中,應注重合理化,不依賴信息技術,不忽視個體特征。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互聯網上的信息紛繁復雜,相關的學習課件繁多,這些學習材料的質量參差不齊。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做好課件的篩選工作,選擇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學習材料,實現針對性教學。同時,我們不能做簡化師資薄弱的教學方式,如果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課件、教學軟件過于依賴,教師不講解,不參與教學,那是不可取的,多媒體課件是不能代替教師的作用和地位的。
綜上所述,將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融入中等職業學校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中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因此,我們應該大力推進這一做法。中等職業學校電子信息技術教師應充分合理地利用這一技術,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欣.信息化教學手段在專業教學課程中的實踐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10).
[2]張寶運.論高校多媒體輔助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12(08).
[3]洪三國,譚光興.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J].教育學術月刊,2012(05).
[4]鞏瑞春,王潤文.EWB在數字電路設計性實驗中的應用研究[J].陰山學刊,2009,23(3):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