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雨欣
摘 要 財務信息近年來愈發重要,本文通過對亞太實業信息披露違規事實的梳理,著重分析了違規案例中存在的對質量索賠款的處理、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的計提等重大違規事項,并通過財務報告數據的比較,揭示了其會計違規的動機,并提出關鍵問題,結合所學知識點,進行對應分析。
關鍵詞 財務舞弊;審計質量;審計失敗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普遍的問題是公司治理制度的設計以及運行不健全,企業內部控制不能很好地約束管理層的作用,加之針對財務舞弊行為的立法尚有漏洞,以及外部審計獨立性差,導致外部監管力度小,大大地降低了財務舞弊被發現的幾率以及事后成本,為財務舞弊行為的滋生提供了很大的空間。一方面,財務舞弊、報表粉飾對市場投資者的誤導作用導致社會資金流向質量差的實體經濟,是效率極低的資源配置,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另一方面,對于投資者來說,這種投資極有可能導致投資失敗,蒙受巨大損失,嚴重挫傷了投資者的投資信心,同樣不利于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
一、案例概況
(一)公司簡介
海南亞太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原系由中國寰島(集團)公司、中國銀行海口信托咨詢公司和交通銀行海南分行等單位共同發起,成立時名為海南寰島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房產開發與經營。
1997年1月,經中國證監會批準,發行社會公眾股3100萬股,1997年2月28日,公司股票正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000691。2010年2月公司名稱變更為海南亞太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太實業”),現主營業務為房產開發與銷售。2015年6月下旬,亞太董事長和多名高管紛紛“因個人原因”離職。2015年11月,亞太實業收到了行政處罰告知書。2016年5月4日,亞太實業更名為ST亞太。
國富浩華會計師事務所曾經是一家專業化、規模化、國際化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具有證券期貨相關業務審計特許資格和H股企業審計資格,在2013年5月底與中瑞岳華會計師事務所合并為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目前已經成為中國本土成立的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
(二)案例導入
證監會于2016年2月19日發布信息公布了對海南亞太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太實業)信息披露違法案的處理結果。亞太實業連續5年存在信息披露違法行為:
其一,亞太實業參股的企業濟南固锝電子器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南固锝)對質量索賠款會計處理不當,導致亞太實業2012年、2013年操控利潤達257萬元。
其二,亞太實業2013年未依據已確定的定價依據計提所持濟南固锝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虛增凈利潤約237萬元。
其三,亞太實業控股子公司蘭州同創嘉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2010年至2014年均存在違規確認收入的情形,導致亞太實業2010-2014年均存在近1000萬元虛增利潤的行為。依據《證券法》第193條第一款規定,證監會決定對亞太實業給予警告,并處以罰款。
二、案例分析
國富浩華在2010-2012年負責該公司的年度審計,事務所合并重組成為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甘肅分所后繼續出具了公司 2013 年和 2014 年的年審報告,且五年來均為標準無保留意見。然而在證監會 2016 年 2 月公布的調查結果中顯示,亞太實業在過去五年中持續存在信息披露違規,證實了甘肅分所在歷年審計中未能勤勉盡責。
(一)瑞華所對于已識別的濟南固锝質量索賠款會計差錯,未采取適當措施予以處理
瑞華所在審計中發現該會計差錯后,并未要求濟南固锝按照《企業會計準則》進行追溯調整,而是要求濟南固锝直接調減本期營業成本,虛增產成品。
瑞華所的上述行為違反了《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守則第1號-職業道德基本原則》第七條、第十條的規定和《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51號-評價審計過程中識別出的錯報》第九條的規定。
(二)瑞華所未合理處置已識別的期后事項對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的影響
瑞華所在出具審計報告前知悉了亞太實業股權轉讓的事宜,在僅取得亞太實業大股東出具《承諾函》的情況下,未合理考慮該事項對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的影響,未對相應錯誤予以識別和采取適當措施。
上述行為違反了《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332號-期后事項》第十一條的規定和《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101號-注冊會計師的總體目標和審計工作的基本要求》第二十八條的規定。
(三)瑞華所未對子公司收入確認條件進行檢查
亞太實業持有蘭州同創嘉業房地產 84.16%的股權,根據證監會對房地產開發的收入確認原則,同創嘉業需要在房產完工驗收后,簽訂銷售合同并取得價款,最終交付時方可確認收入。房地產行業的收入確認時點一直是審計的高風險領域,在2010-2015年間,同創嘉業多次通過提前或延后確認收入,滿足管理層預期利潤的要求。
瑞華甘肅分所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并未按照證監會監管要求對同創嘉業的收入確認條件進行檢查。2013年,審計人員對公司已取得驗收備案,對成功銷售的房產未檢查是否及時入賬,導致當期營業收入虛減974.15萬元。而 2010-2014年的其他年度,審計人員對已經確認收入的房產沒有取得竣工備案,造成公司共計虛增營業收入10.44億元。上述財務報表虛假披露合并后直接影響亞太實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其中2010年和2011年,亞太實業的營業收入全部來自同創嘉業的虛增。
對于前述的三項虛假記載,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已在聲明中承認前兩項,針對第三項的專項核實正在進行中。然而考慮到瑞華對亞太實業的服務年限,基本可以認為注冊會計師應當對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狀況和管理層誠信具備一定程度的了解,但針對上述重大虛假記載,注冊會計師僅僅在執行審計程序過程中采用簡單的詢問、檢查等程序,過分依賴被審計單位提供的審計證據,導致亞太實業連續五年造假卻并未被及時披露。
針對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在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接連被證監會處罰,財政部和證監會在2017年2月正式公告,要求瑞華自第二次處罰起,暫停承接新的證券業務,限期兩個月整改。這次處罰成為了近期以來證監會開出的最重罰單,作為國內排行第二的會計師事務所,瑞華無疑受到了重創,也敲響了注會行業風險的警鐘。
參考文獻:
[1]上市公司利潤操控的動因及防治[J].劉欣宇.企業技術開發.2016(02).
[2]亞太實業利潤操縱案例探析[J].高玄.江西財經大學.2017(06).
[3]“亞太實業”會計違規案例分析與啟示[J].楊模榮;劉春廷.會計之友.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