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雅慧
摘 要 近年來,中國小微企業發展速度加快,但是受自身條件不足、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信息不對稱等影響,小微企業的信貸風險偏高。本文在概述導致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的因素后提出將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管理體系信息化,全方面評估和監管信貸風險。
關鍵詞 小微企業;信貸風險;信息化管理
一、小微企業信貸風險信息化管理相關概念綜述
小微企業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統稱,隨著中國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小微企業成為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供新增崗位的主要渠道,也是企業家創業的主要基礎平臺。
通俗地說,信貸風險是指由于借款人的財務狀況發生重大變化,引起的違約或可能違約的風險。社會、政府、銀行及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都會導致信貸風險的發生,小微企業原始資產少、市場開拓能力低、投資主體單一等弱勢因素使得小微企業難以應對復雜多變的政治經濟環境。一方面,由于小微企業的基礎薄弱,國家經濟政策對小微企業的影響頗為顯著,同時,小微企業在貸款過程中需要承擔反擔保費用加大了小微企業信貸的壓力;另一方面,由于銀行貸款審批手續繁瑣,銀行“惜貸”現象嚴重,信用評價體系不合理,適用于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種類較少等因素都是加劇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的重要力量。
區塊鏈技術是從技術層面建立去中心化的信任體系的新興技術,它從原來的單中心管理變成了多中心管理,多方同時進行數據存儲、交易驗證以保證數據信息的完整和安全。本文的信貸風險管理信息化正是基于區塊鏈技術,將政府機關、銀行和小微企業聯系起來,建立三者的共同賬本,借助其他模型對賬本中的數據進行評估分析,在分析結論的基礎上對信貸業務進行風險預測、識別和控制管理。這一技術的運用可有效地解決上述三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提高信貸業務安全性。
二、基于區塊鏈技術進行信息系統的構建
1.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原理概述
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將工商局等政府機關、銀行、小微企業納入信息管理系統中,形成多角色參與的模式。工商局等政府機構將小微企業的經營現狀和行業的發展現狀錄入系統,同時小微企業的貸款申請時所提供的相關信息也會納入系統,這樣,不僅讓小微企業的數據信息更加完整可靠,也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信息的造假的行為;銀行綜合多方面信息利用技術手段對小微企業信用風險進行量化評估和審查,在評估結果符合要求的情況下按照政策要求發放貸款。發放貸款后,要求小微企業定時在系統中更新相關數據以便銀行審查,同時,銀行要隨時關注金融市場和行業的發展動態,對整個貸款過程進行監督評估,借助信息系統平臺對風險進行識別、預測和防范。三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增加信息的交流,形成相互監督促進的狀態,加強對信貸風險的管理和控制。
2.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流程化管理
信貸風險管理系統是按照完整的信貸流程構建的,包括小微企業的貸款申請,銀行對小微企業進行信用分析、行業分析、評估審查,審查合格后的貸款審批,貸款的發放,貸款資金的回收以及小微企業還貸的過程監督。一方面,信貸風險信息系統將對整個流程鏈式的監督和管理信息化、標準化、平臺化、全面化,在優化各個信貸業務程序的內部流程基礎上,將傳統的手工運作轉換為信息自動化理。同時,對各個流程實施鏈式監督控制,對不同流程中的風險進行識別和度量,全面控制信貸風險,減少由于人為因素和監管不全面造成的信貸風險。另一面,在大數據的高速發展背景下,該系統借助信用評估模型的算法、云計算和區塊鏈等其他技術手段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量化風險評估和度量。該系統還建立了專門的信用分析數據模型,不管是貸款之前的信用評估,還是還貸過程中的風險識別和監控,都是通過模型對真實準確的數據進行分析產生的。
3.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優勢
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在信貸過程中,為了提高信用評估等級,小微企業會隱瞞不利信息、制造虛假信息,同時由于銀行的其他方面的信息來源可能不準確,會造成銀行的信息不對稱。在信貸風險管理信息系統中,信息來源于企業自身和工商局,銀行可以對兩個信息來源進行比對發現錯誤信息,再結合自己現有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從而避免由于虛假信息帶來的信貸風險。改善信息不對稱是信貸風險管理信息化的一大特點,借助多方面的信息資源和技術手段從源頭上降低了信貸風險。
改善惜貸現象。目前小微企業的財產力量過于薄弱,抗風險能力低,難以應對多變的金融市場,所以信貸市場存在很多“三有一符”現象,信貸風險管理實現信息化后,貸款審批過程透明化和自動化,增加符合貸款要求的小微企業通過審批獲得審批資格,減少了因銀行自身意愿而造成的貸款困難,改善現有的惜貸現象。
流程標準化。在構建信貸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實現鏈式管理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優化信貸業務流程,完善辦理流程中的缺陷。其次,信息系統對信貸的評估和監督操作,就是依靠技術手段在計算機上自動完成的,和人工相比,計算機不能隨意修改,所以信貸風險管理信息化的一大特點就要有一套標準規范的操作流程。在信息系統中的流程都是經過優化后的標準流程,這樣不僅降低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也減少了人為操作過程中的誤差。
監管更全面。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銀行不能對信貸風險實施全面實時的監管。信貸管理信息系統彌補了這個缺陷,對從貸款開始到還貸完成的整個業務交易進行監督管理,在貸款審批和發放后,銀行還會實時監控企業的經營狀況,不斷評估和識別風險,隨時發現潛在風險,加強對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的管理。
更高的安全性。區塊鏈數據庫去中心化,利用共識機制實現多方共同管理,它的隨時提取、不可偽造、不可撤銷、可驗證性四大特點保證了信息系統的安全。
參考文獻:
[1]陳偉.2014.論我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風險防范研究.特區經濟第1期: P62-63.
[2]來國偉.2013.淺析小微企業信貸風險成因及相關對策.浙江金融第9 期: P46-51.
[3]姚長存.2012.銀行信貸視角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研究.農村金融研究第4 期:P20-24.
[4]鄭九歌.2012.積極的小微企業信貸政策研究.經濟與管理第1期: P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