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云峰
摘 要 從古代君子之爭的萌芽、發展以及其內涵對現代商業倫理帶來的萌芽,發展、完善和影響。探討現代商業倫理的性質以及古代君子之爭與現代商業倫理之間的聯系與共通點。
關鍵詞 君子之爭;商業倫理;內涵;性質
一、君子之爭的萌芽與含義
(一)君子之爭的萌芽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p>
這是講人類文化基本問題,孔子用“舉一隅”的教育方式來講。中國文化所講的君子是無所爭的,不但于人無爭,于事也無所爭,一切是講禮讓而得。無所爭就是窩囊嗎?不是的,孔子以當時射箭比賽的情形,說明君子立身處世的風度。人之所以不同于生物世界中其他的動物,就是這一點人類文化的精神。其實人類有什么了不起,其所以為人,因為有思想,加上文化的精神??鬃又v這一件小事,也就是說人應不應該爭?不論于人于事,都應該爭,但是要爭得合理,所以“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本褪窃跔?,也始終保持君子的風度。
(二)君子之爭的含義
君子之爭的含義有:一是討論的應是真正的學術問題,而不是無中生有、虛張聲勢的“假招子”,只是政見和學術上的爭論,沒有因此傷害對方,就是一種君子之爭,因此更顯人格的高貴;二是每個參與討論者必須自律,保證自己討論問題時保持理性,不對其他人進行人身攻擊,保證別人發表觀點的權利和自由,自覺在網絡學術討論中采用實名,對自己所說的話負責;當然在現在社會中,三是盡快把法律和成熟的學術規范擴展到網絡領域,保證網絡這種新興技術工具能夠完全為我國創新文化服務,能夠成為人類智慧成果不斷涌現的一塊新策源地。
二、商業倫理的出現與內涵
(一)商人的出現與商業倫理的萌芽
商業是溝通生產與消費的媒介和橋梁,中國的商業具有濃厚的倫理氣息。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了先秦商業思想的精華和商業的發展狀況,其中以計然和白圭的商業理論和商業實踐最為著名。春秋時期,伴隨著奴隸制的解體,出現了更多的自由商人,商業獲得較好發展。謀士計然總結其中的規律性內容,指出“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幣。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戰國時期的白圭則在計然的基礎上提出“樂觀時變,人棄我取,人取我予”的商業思想,他主張通過把握供求關系的變化來吸納商品,獲取利益。白圭重視商業倫理,反對唯利是圖,他以智、勇、仁、強等品質作為商人的職業品質,重視勤儉耐勞的精神。
(二)現代商業倫理的內涵
我國從傳統商業向現代商業轉型的歷史性跨越正在得以實現?,F代商業倫理即是現代商業發展過程中,在一般意義下商業倫理基礎上而形成的有利于現代商業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商業倫理,可以從如下方面來認識現代商業倫理的內涵:
1.從商業活動(即商品交換過程)的利益關系來看(橫向),現代商業活動主要涉及到四對利益關系。其一為商業經營者與供應者的關系;其二為商業經營者與消費者的關系;其三為經營者與同行經營者(競爭者)的關系;其四為經營者、供應者、消費者三方與自然界的關系。因此,從利益關系的角度,現代商業倫理就主要包含為:商業經營者倫理,商業供應者倫理,商業消費者倫理和商業環境倫理。
2.從現代商業的經營方式來看(縱向),現代商業包含了連鎖經營、跨國經營、電子商務、直銷等新興商業形式。因而現代商業倫理又包含有:連鎖商務倫理、國際商務倫理、電子商務倫理、直銷商務倫理等。
3.從現代商業組織職能分工來看(截面),商業組織內部又出現了管理、物流、營銷、會計、售后服務等職能分工。因而現代商業倫理又包含有:商業管理倫理、物流倫理、營銷倫理、售后服務倫理、商業會計倫理等??梢?,現代商業倫理內涵相當豐富,涉及面較為廣闊,而且,隨著現代商業的深入發展,其倫理內涵也將繼續充實。
三、古代君子之爭與現代商業倫理
(一)《論語》與現代商業倫理
《論語》是我國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其中蘊含的管理哲學對今天的商業倫理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仁”是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理想。與儒家思想相適應,儒家的倫理規范對商人群體具有深遠的影響。儒商群體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重義慕德的品質,他們的倫理準則和經營理念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使得兩種不同的人格和職業得以融通和并存。當商人具有了儒家的文化修養和道德品質,他們不僅謀求贏利,更關懷國家、社會和公共事業,因此,他們不僅成為“經濟的人”,更是具有了“社會的人”和“道德的人”的內涵,從一定程度上糾正了人們對于商人和商業的偏見,構建起具有儒家思想的商業倫理體系,為現代商業管理提供了借鑒和經驗。
(二)墨子的義利觀與現代商業倫理
墨子的貴義尚利、義利兼顧的合理功利主義原則和“兼相愛,交相利”的道德原則,對于構建合理有序的現代商業倫理秩序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一方面可以推動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另一方面還可以幫助企業建立正確的商業倫理道德觀念。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作為為政者和施政者,在制定經濟制度和執行制度時要有大局觀念,站在“天下之利”的高度考慮經濟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制定和執行政策時要兼顧公平和效率,規范市場秩序,遏制不良競爭,從而完善經濟體制。
從微觀的角度來看,企業要獨立自強,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就要在平等互利、公平交易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同時企業需要肩負起一定的社會倫理道義,包括對政府和社會的外部責任和對企業勞動者的內部責任,真正實現經濟人和道德人的統一。為了實現經濟人和道德人的統一,需要建立相應的商業倫理規則為義利統一的基礎性原則和交相利的手段性原則。
參考文獻:
[1]黃壽棋,張善文周易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533.5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6:152
[3]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2:3256.3269
[4]辛戰軍.老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9:231,1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