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揚
摘 要 共享經濟意味著利用互聯網租賃商品和服務的同行交流。共享經濟在利用未充分利用方面具有創新性資產使用互聯網平臺,但也有不利影響(例如可能加劇不平等)。作為用戶,公共機構可以調整以租賃為重點的內部采購流程,并與共享合作平臺來補充和補充公共服務。作為監管機構,政府機構有一個矛盾的地方在解決共享經濟的不利因素的同時保持共享經濟的創新。本文批判性地研究了在信息化發展趨勢下,共享經濟的發展現狀以及其發展前景和挑戰,并探討了在共享經濟發展過程中應怎樣應對政府政策及要求。
關鍵詞 信息化發展;共享經濟;前景與挑戰
一、引言
共享經濟的特點是利用互聯網平臺租用商品或服務,進行廣泛的點對點交流。共享經濟平臺通過促進實際共享或租用空間、資產和勞動力時間,專注于點對點經濟交易。 Airbnb和Uber是共享經濟的流行例子,這有助于共享住宅,汽車和勞動力。這樣的平臺與其他社交媒體和電子商務平臺不同之處在于,它們面向對等的通信和商業貨物交易。此外,共享經濟也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明確朝向智能手機用戶使用移動應用程序的平臺,用戶可以請求共享任何地方的經濟服務。
雖然共享經濟是基于互聯網技術平臺的商業租賃模式。作為用戶,公共機構可以挖掘共享經濟的公共數據價值,并在投入使用時,租賃可以減少浪費并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力。此外,政府等公共機構也可以與相關平臺合作,來實現通過共享經濟平臺為公眾提供服務,例如災后的緊急住宿等。
二、共享經濟發展現狀
共享經濟在過去十年里呈指數增長。普華永道(Price water house Coopers,2015)發布相關報告認為共享經濟將會從2014年的150億美元增加到2025年的335億美元。目前,一些共享經濟平臺的市場價值已經超過了該行業中已有的長期成立的公司。優步(2009年創立)的價值為680億美元,這比三大汽車巨頭: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福特汽車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的公司市場價值都要打。Airbnb(2008年創立)的公司市值為300億美元,這已經相當于是希爾頓連鎖酒店和萬豪酒店一樣大的市場價值。除了住宿和汽車,共享經濟已經分散的幾個領域,包括教育,金融,商品,公用事業和工作空間等,共享經濟均有涉足。
隨著信息化的逐漸發展,共享經濟在這個背景下的迅速崛起。在本文中,我們探討共享經濟給公眾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特別是政府數字部門。在其發展有利方面,共享經濟的迅速崛起為中國帶來了新的機遇。共享經濟的發展利用創新的資產和備用勞動力,重復使用了具有環保效益的現有資產。
三、共享經濟的發展前景
共享經濟為公眾提供了新的機會部門。顯然,數字平臺雖然具有創新性,但具有破壞性,商業模式。對于公共機構來說,共享經濟的好處在于投入使用時減少浪費和提高效率否則閑置資產或勞動力。資產的過剩能力可以靈活通過在線平臺租賃給使用者。西外,對資產的重復使用緩解了對自然資源的壓力。研究人員認為,“共享會給消費者帶來很多方面的實用性,對環境和社區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
此外,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時代的到來,,共享經濟不僅僅是政府的一個數字技術手段,也呈現出與眾不同的數字經濟模式特點。因此,考慮共享經濟不僅關乎其與數字技術的融合,還包括公眾部門對這類經濟模式的適應性。共享經濟推動了進一步創造資產使用的新機會。公共部門在發展共享經濟的重點是實現公共利益,而不是提供一個預定義的最終產品或服務。
在共享經濟發展的背景下,這意味著公共機構可以調整政策和內部管理來實現共享經濟。公共機構可以視為共享經濟的用戶,著眼于獲得公眾好處。借鑒共享經濟,政府數字平臺可以使用資產來實現內部組織提高效率并加強外部公共服務。共享平臺可以實現按需資源的高效共享,且上市公司可以減少大量的非國有資產庫存完全使用。此外,共享經濟與智慧城市概念產生協同效應,利用信息技術的力量提供公共服務隨時隨地提供需求
四、共享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共享經濟的快速增長不僅帶來新的機遇,同時也使很多原有的經濟體面臨的新挑戰。由于共享經濟對社區和社區的勞動力市場帶來影響,實力原有的勞動力市場解體,政府機構需要解決其帶來的后果。此外,電子政務研究人員也需要警惕數字平臺被盜取的經濟后果。
總的來說,共享經濟將帶來以下的挑戰。首先,租賃本身存在的缺點,容易造成新的階級分化和更多的不平等。其次,互聯網平臺不一定是平等的,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市幫助更多大企業削弱工人的福利。第三,長期共享經濟的可持續性收益尚不清楚。第四,在共享經濟方面存在安全和信任問題。有學者也將共享經濟描繪成更加嚴酷的資本主義形式,以放松管制為特征,以消費主義為名富有和不穩定的工作安排。雖然共享經濟聲稱不再強調所有權,資產來源于國有資產,但財富仍然積聚在擁有財產的人身上。例如,Airbnb等空間共享網站可能并不擁有財產,但租金歸屬于擁有財產的人。因此,房產所有者的收益要比工資工作者要好,這將進一步造成不平等。此外,政府合作與共享經濟平臺的機構提供公共服務可能會進一步加深地方性經濟的不平等問題。
盡管共享平臺是租賃資產的中介機構,但這些中介機構已經大幅增長,其所占據市場規模迅速擴大。他們不僅資本化了中介收費,還將用戶的相關平臺服務以及可能的平臺數據打包給其他第三方商業供應商以獲取收益。因此,相關信任和安全問題很可能會由于共享經濟平臺所引發。分享經濟的規則是矛盾的:一方面,分享經濟在利用平臺利用閑置方面具有創新性資產能力;另一方面,共享經濟需要保留創新的同時處理創新在社會適應過程中帶來的消極后果。
在共享經濟發展的背景下,這意味著公共機構可以利用內部管理帶來商業新機遇,利用共享設備為外部公共服務提供服務。在內部,政府機構不需要擁有并管理資產,他們可以根據需求靈活租用相關設備。政府可以通過數字程序促進共享資產使用容量的監控。在外部,公共機構可以與共享平臺合作加強,進行包括公共交通等服務在內的共享服務。
參考文獻:
[1]李波,王金蘭.共享經濟商業模式的稅收問題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16,5:59-61.
[2]高原,共享經濟的現狀及其在中國的發展趨勢[J].經濟管理者,2015,12:22-24.
[3]呂福玉,分享經濟的發展趨勢與應對策略[J].商業時代, 2014,10:23-27.
[4]鄭志來,共享經濟的成因、內涵與商業模式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16,3: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