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濤 孫彩勤
摘 要:琵琶和古箏都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彈撥樂器,除了可以進行獨奏、合奏、重奏等演奏形式,還廣泛地應用于戲劇之中。本文以作者整理的相關資料,對戲劇中古箏和琵琶的應用展開探討。
關鍵詞:古箏;琵琶;戲劇
一、古箏、琵琶概述
古箏是一種彈撥的半管古箏,有可移動的橋和21根弦。然而,字符串的數量可以在15到25之間。定制版本甚至有超過44個字符串。琴弦以前是由扭曲的絲線制成的,但是在20世紀初,大多數演奏者使用金屬弦(通常高弦用鋼,低音弦用銅纏繞鋼)。目前大多數表演者使用用尼龍扁平纏繞的鋼絲。
古箏有一個由吳彤木材(長泡桐)制成的大諧振腔。其他部件可以由其他木材制成,通常用于結構和裝飾目的。古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另外兩個中國彈撥古箏,se。古箏自戰國時代就存在了,在秦朝特別流行。古箏上的弦樂數量一直在波動,因為唐代我們只有6到23根。《史記》中最早的古箏記錄是公元前91年歷史學家司馬遷的。直到1961年,普通的古箏有16根弦,盡管到20世紀中葉,18根弦的古箏也在使用。1961年,經過兩年的研發,許高震和王訓智一起推出了第一個21弦古箏。1961年,他們還發明了“S形”左弦支托,它很快被所有古箏制造商采用,至今仍在使用,無論是字母“S”、“C”等。該曲線允許更容易地調諧弦,并且與不同厚度的弦相結合,允許在更深和更高的音調范圍內產生更大的共振。21弦箏是最常用的,但是一些傳統音樂家仍然使用16弦,特別是在中國東南沿海省份和臺灣。古箏被調到五聲音階,16弦箏被調到三個完整的八度,而21弦箏有四個完整的八度。
琵琶(也稱作阮)是一種中國彈撥樂器。這是一把琴,琴頸有皺紋,琴身呈圓形,琴弦有四根。它的弦以前是由絲綢制成的,但是自20世紀以來,它們一直是由鋼制成的(對于較低的弦來說是扁平的)。現代阮琴有24個音品,每弦上有12個半音,這大大擴展了它以前的13個音品的音程。這些指骨通常由象牙制成。或者最近,安裝在木頭上的金屬。與象牙指板相比,金屬指板產生更明亮的音調。它有時被稱為阮琴(阮琴)。琵琶有五大家族:
女高音:高銀軟(高音阮點燃。“高音阮”;調諧:G3-D4-G4-D5)
中音:小阮(小阮點燃。“小阮”;調諧:D3-A3-D4-A4)
男高音:中阮(中阮點燃。“中阮”;調諧:G2-D3-G3-D4)
巴斯:達魯安(大阮點燃。“大阮”;調諧:D2-A2-D3-A3)
低音:第一零零(低音阮點燃。“低音阮”;調諧:G1-D2-G2-D3)
二、戲劇中古箏和琵琶的應用
在戲劇的應用中,古箏演奏中使用了許多技術,包括右手的基本撥弦動作(右手或雙手),左手的按壓動作(左手用來產生音高裝飾和顫音)以及顫音(右手)。這些彈奏古箏的技巧可以產生聲音,讓人聯想到瀑布、雷聲、馬蹄聲,甚至是風景優美的鄉村。采摘主要由右手完成,手指上有四個撥片。在古琴作品的排列中,和聲經常被使用,與單弦滑音一起,喚起古琴的聲音。該樂器的著名作品包括《漁舟夜歌》、《高山流水》、《梅花主題的三種變體》和《漢宮秋月》。2008年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卡爾加里的奧林匹克廣場表演了一首21弦古箏,兩種廣泛的演奏風格(學校)可以被認為是北方和南方,盡管許多傳統的地域風格仍然存在。北方風格與河南和山東有關,而南方風格與粵東潮州和客家地區有關。
琵琶現在最常用于中國戲劇和中國管弦樂隊,它屬于彈撥弦(彈撥樂或合唱團)部分。琵琶可以使用類似吉他撥片的撥片(以前由動物角制成,但現在通常是塑料制成),或者使用一組用膠帶固定在手指上的兩個或五個丙烯酸釘來演奏。主流演奏者使用撥子,盡管有些學校教授指甲技巧,類似于琵琶。演奏阮作為第二樂器的琵琶演奏者也經常使用指甲。撥子產生更響亮、更清晰的音調,而手指甲則允許演奏復調獨奏曲。這種樂器發出柔和的音調。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許多新作品在戲劇中得到很好的應用,它們使用了新的演奏技術,如左手彈奏和聲和對位。這種新風格的作品包括《慶豐年》(慶祝豐收,趙玉齋,1955年)、《詹泰豐》(抗擊臺風,王昌元,1965年)和古箏協奏曲《汨羅江幻想曲》(李煥之,1984年)。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當代實驗無調性作品已經被創作出來。一種更現代的演奏技術是使用左手來提供和聲和低音,這在很大程度上受西方音樂理論的影響。這使得樂器的音域更加靈活,允許和聲發展,也在戲劇中得到更多的應用。
在中國的戲劇應用中中,中音琵琶被普遍使用,以填補彈撥弦樂部分的男高音和低音部分。偶爾,高音琵琶被用來代替高音柳琴。演奏者通常使用D-A-D-A調音,因為它允許容易地演奏全音階和弦。一些管弦樂隊員調到C-G-D-A,這和大提琴調音完全一樣。在管弦樂隊中使用C-G-D-A的好處是,演奏者可以輕松地將大提琴部分翻番。戲劇合奏(重奏)可以由琵琶家族的兩個或更多成員組成,例如小阮、中阮和大蘭的合奏。琵琶在戲劇中覆蓋的范圍很廣,其容易混合的音質,以及各種女高音、中音、男高音、低音和低音樂器,都使得琵琶在戲劇應用中非常有效。
三、結語
戲劇藝術博大精深,古箏和琵琶都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如何在戲劇中表現出自身的音樂形象是非常重要的。應當使古箏和琵琶在戲劇的整體效果上得到充分的配合,發揮出各自的優點,使戲劇的效果趨于完美。
參考文獻:
[1] 沙里晶.古箏琵琶二重奏《春江花月夜》演奏技巧探究[J].音樂探索,2016(02):126-127.
[2] 毛麗華.談古箏琵琶二重奏的配合演奏[J].四川戲劇,2013(03):106-109.
[3] 余樂.試論琵琶古箏二重奏演奏中的配合[D].南京藝術學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