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標
【內容摘要】“學會認知”,“學會學習”已經成為現代人們生存與獲得發展的基本能力,新課改也將“能力教學”看成是學科教學的基本目標。尤其是小學教育屬于啟蒙教育,啟蒙教育的重點則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感受,使其對學習保持持久的興趣與好奇,這就表明,提高城鎮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經勢在必行。本文將從三大角度分析,分別介紹自主學習能力的含義、培養城鎮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實際價值以及具體策略,希望能夠對廣大讀者帶來一定的啟迪與啟發。
【關鍵詞】城鎮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學研究
21世紀被稱為信息時代、大數據時代,人們面臨的信息呈現了爆炸性增長的狀態,而這一時代特征直接對人們獲取信息與使用信息等學習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人們也逐漸意識到,在現代社會中的“文盲”并非是不識字的人群,而是一群“不會學習”的群體。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針對如何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一課題展開了教學研討。那么,什么是自主學習能力呢?
一、自主學習能力的概念
“自主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習者自己展開的獨立學習,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自主學習”并不等同于自己學習,因為自主學習并不排斥合作學習,即學習者在可在學習中接受教師、同學的幫助,在他人幫助下展開的發現、探究、創新等多種學習活動。從這個層面來說,“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主體”意識下主動展開的學習活動,而“自主學習能力”則是指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獨立學習與積極探究的學習能力。
通常情況下,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同時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他們善于利用自己已經形成的知識結構來提出、分析問題,借助自己的學習能力與教師的教學指導來解決問題,且對自己所從事的各類學習活動做到心中有數。從本質上說,小學教育并非是讓學生學到知識,而是讓小學生學會學習,使他們在自主學習能力引導下學會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因此,培養城鎮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是實現高效教學的基本要求。
在了解了自主學習能力的基本內涵之后,教師便要思考如何在學科教學中落實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學。而為了讓教師切實樹立“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學的意識,教師還應該了解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學的實際價值,因為只有了解了提升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實現“提質、減負、增效”教學目標過程中所發揮的促進自作用,才能夠切實將培養與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學落到實處。
二、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價值
1.有利于落實“三維目標”
“三維目標”是新課改為了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而重新制定的課程目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層面思考了小學生終身發展所需要的能力與品質。而要想落實這一“三維一體”的課程目標,教師便需以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學為基本教學活動,因為在自主學習能力教學中,小學生將會體驗新知的生成、舊知的更新與應用的技巧,這種以“學生為主”的學習經歷將會給小學生帶來更加深刻的學習感受,使他們對知識的記憶變得更加深刻而持久,以此落實知識目標;同時,小學生也可在自主學習活動中摸索出獲取新知與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使其具備良好的學科、學習能力,從而落實能力目標;不僅如此,以小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將會讓小學生以發現者、創造者的身份來參與學習活動,這將會讓小學生獲取積極的情感體驗,符合小學生內心深處渴望自主發現與自主探究的認知欲望與認知特點,且可在自主學習活動中形成認真、堅持、細心等學習品質,從而落實情感教學目標。
2.有利于落實“終身教育”
有研究表明,在現代社會中,一項科研發明的有效期一般在5-7年左右,信息更新之快已經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所以傳統的“學校教育=終身教育”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而要想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學習者就必須要做好終身學習的準備,以可持續性的學習能力來為未來時代的發展變化做好準備。從這個層面來說,培養與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是小學學科教育的要求,也是為了提升小學生社會適應能力,使其在未來獲得良好發展與進步的剛性需求。
3.促使個性化教學的實現
個性化教學是針對傳統教育“千人一面”與“應試機器”的教學問題提出的,這是因為現代社會急需的是創新型人才,是具有獨特才能與個性發展的學生。這就直接促使小學教育以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作為教學基本方針,旨在充分挖掘與發揮小學生的學習潛能與創造才能。實際上,正如人們常說的“沒有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每個小學生的智能結構都是不一樣的,教師必須要給小學生提供充足的自我發展與自我進步的機會,讓小學生以自己的智能優勢來促進本人的特色成長,使每個小學生都可成長為具有個性特長的特色人才。另外,個性化教學理論認為,小學生可以不同的學習進度實現異步成長,而這就需要充分發揮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是落實個性化教學的基本途徑。
在了解了培養與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學的教學優勢與落實意義之后,教師便需認真思考采取何種策略才能切實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下面,筆者將從課前學習、課堂學習與課后學習三個學習環節,分別闡述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具體策略。
三、提升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策略
1.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活動是指在正式授課之前,小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展開的自學活動。許多人認為,有效預習是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基本途徑,也是讓小學生感受自主學習快樂,了解自主學習意義的重要活動。但是,縱觀小學教育領域,多數學生并未意識到預習的好處,也不重視預習活動,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預習中只是簡單瀏覽課本內容,沒有加入個人思考。從本質上說,這種預習活動就是“看課本”、“讀課本”,不能稱之為有效預習。
正所謂“預則立,不預則廢”,在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學中,教師需要教給小學生預習的方法,讓小學生在有效預習中體會到預習的好處與意義,進而自覺形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如,在《竊讀記》課前預習中,筆者便出示“學習任務單”,讓小學生主動思考新知的學習方向與學習重難點。一般來說,“學習任務單”中學習指南、學習任務與學習困惑三大內容,在“學習指南”欄目,教師可介紹符合新知特點的有效學習方法,對學生提供學習建議,以此避免小學生盲目瀏覽課本。在《竊讀記》一課教學中,由于小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朗讀方法,積累了較為豐富的閱讀經驗,所以筆者要求小學生以自主閱讀方式來分析文本結構,借助工具書自主完成本課生字詞的學習任務。在“學習任務”欄目,小學生可明確了解新課對自己提出的具體要求,明確新知的重難點知識,如《竊讀記》一文的學習任務便是:學習本文生字詞,通過朗讀、圈畫等方法來了解作者所表述的“竊讀”滋味,并找出文章的細節描寫、心理描寫等語句。完成,則打“√”,反之,則打“×”。在這個欄目中,教師也可附上練習題目檢測,設計一些簡單的練習題目,便于考察小學生的預習效果,也讓小學生了解自己在預習中獲得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未待解決的知識需要在課堂中重點聽講。在“學習困惑”欄目中,小學生可表述自己的預習困惑,標注自己無法內化的學科知識,進而確定學習方向。在此類預習活動中,許多小學生都表示,預習看似“浪費時間”,但是卻大大降低了新知的學習難度,因為他們可通過預習了解各個知識點的難度水平,進而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與精力。
2.課堂學習
課堂學習是最主要的學習活動,也是幫助小學生解難答疑的關鍵活動。在有效預習中,小學生可了解新知的學習方向與難度水平,他們可據此確定課堂學習重點,從而保證整個課堂學習是以“學生需求”為主的。在課堂學習活動中,教師應合理安排自主探究與協作交流活動,充分發揮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讓小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讓小學生內化新知,獲得學習成功。
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非要完全避免師生、生生合作,這一點,筆者在上文介紹“自主學習”含義時便進行了著重強調。這是因為,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與知識結構都處于發育狀態,他們的年齡特征與成長經歷決定了他們看待問題的片面性與淺薄性,而合作學習則是讓學生在集體學習中汲取他人智慧,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不足,學習他人優點與長處的機會。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合作學習也是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基本途徑。在課堂學習中,教師也應根據學習任務的難度水平來整合自主學習活動與合作學習活動,組建學習共同體,讓學生在組內發散個人思維,整合他人智慧,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就比如在《竊讀記》課文教學中,筆者便鼓勵小學生組成4人小組,在組內介紹自己在預習中所得出的學習成果,展示自己是如何分析篇章結構的;自己所找到的寫作手法有哪幾類,文章又是如何體現的等等,同時學生還可表述自己對“竊讀”的理解。在小組內,小學生可根據本組“異議”展開討論與爭辯,逐步總結出小組結論。這個學習活動充分發揮了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有效提高了小學生的合作能力與交往能力,是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的具體體現。
3.課后反思
反思能力是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升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水平的基本保障,也是讓小學生形成可持續性學習能力的基本要求。在小學教育階段,教師也應以課后反思來讓小學生總結自己的學習表現,在反思中了解自己的進步與不足,思考如何規避缺點與不足、如何發揮自己的長處與優勢等,使小學生在反思中明確自己的學習進度,為下一輪學習活動制訂更加符合實際的學習計劃。
反思教學雖然十分重要,但是許多小學生在“題海”壓力下都忽視了反思的重要性,常常在新知授課結束之后便結束本輪學習,不了解自己的學習問題與學習優勢,所以不能準確掌握自己的學習能力。就如在《竊讀記》一課中,筆者便要求小學生在課后主動反思,分析自己的課堂學習表現,如是否在組內積極發言、是否與他人展開了良好合作、是否通過組內完善了自己的認知結構等等。同時,小學生還可根據自己的反思寫下學習日記,通過日記來記錄自己的學習變化,以便明確自己的發展空間,樹立學習自信。
總而言之,自主學習能力教學不僅可讓小學生更加有效的完成學校學習任務,還可為他們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必須要樹立“生本教育”觀念,為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構建一個開放的、平等的、和諧的學習環境,并為小學生提供及時的、恰當的教師幫助,使小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形成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桂輝.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認識及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6(4):44-47.
[2]甘宗林.摭談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甘肅教育,2018(1):53.
(作者單位:貴州省興仁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