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
摘 要:在當前的政治經濟環境下,應加強對大學生及高職生的價值觀教育。價值觀教育不僅是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任務,英語課程也具有進行價值觀教育的有利條件,隨著高職課程改革的推進實行和三維目標的確立,態度,情感,和價值觀教育將成為新課改的一大亮點,在英語課程學習中融入價值觀教育不僅有利于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樹立,也有利于提高高職英語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價值觀教育;滲透
一、英語教學中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必要性
在如今復雜的社會環境和多元思潮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幫助大學生抵制各種消極誘惑,始終堅定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對的問題。價值觀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以往常常是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任務,往往形式上也主要是安排在政治理論課和其他政治學習教育活動中進行實施,教育方式方法比較單一,說教式的教育模式不能很好的適應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的需要,所以利用基礎學科和專業課教學滲透對于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不僅勢在必行,而且有著更強的優勢,有利于實現全員育人。
在西方,在學校教育中非常注重價值觀教育的滲透,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學校教育不但設置有與時俱進的與被教育者年齡適應的價值觀教育的課程,學校還十分注重利用國立課程以及專業課程來滲透對學生的價值觀引導。美國教育家托馬斯.里克納(2001:136)認為:“學術課程在價值觀培養方面的作用是一個沉睡的巨人”,“如果我們不能把這種課程利用為培養價值觀和倫理意識的手段,我們正在浪費一個大好的時機”。(徐邵華,2011)歐美這種通過學術課程教學與價值觀教育結合起來的教育模式和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作為基礎學科的公共英語課本質是語言與文化的學習,具有進行價值觀教育得天獨厚的條件,應該被充分利用起來透過語言外在形式將價值觀引導滲透于教學的全過程,將知識、技能的培養與多元文化及價值的批判,借鑒有機結合,既最大程度的體現學科特點,又最大程度的實現價值教育目標要求。(江慶心,2007:39)
二、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價值觀教育的優勢及意義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4版)》中明確指出提高大學生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需要的培養目標。“教書”和“育人”是教育擔負的雙重責任,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在價值觀教育方面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優勢與價值。
首先,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除了訓練語言技能,更是了解和習得一種異邦文化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審美觀等的學習過程(藍云春,2013:106)。著名教育學家Kramsch(1998)其著作中將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歸納為:語言表達文化現實;語言體現文化現實;語言象征文化現實。語言和文化的緊密關系使得語言的學習者在習得和使用語言的同時可以習得借由語言表達和傳遞的一種生活的共同經驗、態度、思想、價值觀念。這就是英語課堂存在的價值觀學習的先天優勢。
其次,英語課程作為大學和高職院校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為價值觀教育的有效進行提供了良好的先決條件。英語課程是多數大學生和高職院校學生前幾年的必修課程,平均兩到三年的教學時間,授課時間長,對學生可以產生較大的影響。授課教師與學生有較頻繁的接觸機會,可以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和心理需求,結合教學內容滲透適當的價值觀教育資料,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同時,由于傳統的說教式或者灌輸式的價值觀教育模式容易造成被教育者的倦怠甚至反感,教育效果不甚理想,相反,在英語課堂上的這種和語言材料相關聯的價值觀信息更容易消除學習者心理芥蒂,靈活開放的學習方式也能在更大程度上引起思想共鳴。“潤物細無聲”的價值觀滲透教育反而會促進學習者對于文化現象及社會現實做更多的理性思考,這是價值觀學習的最為有效的方式。
三、在英語課堂內外滲透價值觀教育的有效實踐
知識教育的最高層次就是探索和推進人的發展價值,其主要是指在認知的基礎上對學生整個精神世界全面發展的促進作用,包括道德情感、創造精神、審美能力、和諧人格等多方面的發展的促進。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高職英語教學設計
《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指出:“英語是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獲取世界各方面知識和進行國際交往的工具。”這一要求突出強調了高職英語具有的工具性特點,以及知識性、文學性和思想性,在技能型應用型教育的學習型社會下,把英語學科的思想性放在突出位置,注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這與英語的工具性并不矛盾,也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
高職英語教材涉及的題材廣泛,與校園生活密切相關,也常是社會共同關心的問題,具有思想性、知識性和真實性的特點,教材的內容包括名人傳記、交通能源、環境保護、車間安全知識、人際關系、中外習俗、專業認知等。高職英語教師應努力以知識為載體,適時地在教學設計中滲透愛國主義精神、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精神,努力激發每個學生的潛能,鼓勵和幫助他們擁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2.引導學生正視中西方價值觀的差異和共同點
在英語的技能教學和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各種西方的價值 觀,學生在面對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歷史背景而引起的價值觀差異時,會容易引起好奇、困惑和迷惘。教師要及時進行引導,培養學生繼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正確價值觀,同時吸取有益的西方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同時,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與時俱進,為他們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比如在鳳凰英語第三冊第一單元,介紹的是關于感動全美80后“奇跡女孩”LiZ Murray 的故事,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通過課文的學習,課外知識的補充,學生們了解了這個從小在紐約最爛的貧民窟里長大的女孩,父母都是嬉皮士,她和姐姐幾歲時父母開始相繼吸毒,家庭狀況相當糟糕,她和姐姐經常饑腸轆轆,在垃圾堆里找吃的,甚至饑不擇食的姐妹曾經兩人分吃一條牙膏,也曾經成為一段時間的迷茫少年,逃學偷東西,就是這樣一個女孩,努力拼搏改變自己命運,最終走向哈佛大學的勵志的故事。她奮斗自強,考上哈佛的經歷激勵人們跨越困境去追尋自己心中的夢想,人們稱她擁有世界上最陽光的笑容。我和學生共同觀看了以她為原型拍攝的電影Homeless to Harvard—the Liz Murray story 中文譯作《風雨哈佛路》,該影片也被評為全美最勵志電影,催人警醒,獲得第55屆艾美獎3項提名。觀完影片,學生們更加震撼,她的自傳 Breaking night,這本書登上2010年度《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人們對此書的評價是:“對生存的驚險記載”。2010年1月份在英國出版發行。我和學生們還分享了其中的一些名言,例如:(1)Life is a miracle.You dont have to be struck in a situation that you are in.If there is something in your life that is holding you back,you have to identify what that is,because i promise you,there is a way to break pasted.
人生就是一場奇跡。你不必受困于現在的處境。如果在你的生活中有些東西使你停滯不前,去認清那是什么,因為,我敢保證,必定會有一條出路。(風雨哈佛路-互聯網2015)
( 2)And ask yourself what it is that has been in my way and how i do unblock that? Did deep inside.
我希望你能聽從你內心發出的聲音,相信這個聲音。問問你自己,是什么在阻礙我前進? 應該怎么跨越這個障礙?更深的挖掘自己。(風雨哈佛路-互聯網2015)
通過影片和她的一些經典的勵志的名言名句的學習,同學們感受到,就如影片開始所說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童話,故事的主角是我們自己,只有我們才能決定故事的結局,為了童話美麗的結局,永遠不要放棄”。她努力爬出了深淵,沐浴到了陽光,作為感動全美的“奇跡女孩”,她讀了臨床心理學博士,也成為了最勵志的公眾演講家,被評為“美國當代杰出年輕女性”,受到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英國首相布萊爾的接見,美國脫口秀女王奧普拉特為其頒發“無所畏懼獎”。努力拼搏,在逆境中奮發進取,珍惜時間,克服種種困難,為了心中的目標奮勇前進等這些優良的品質是中西方文化一致推崇的。這個讓人震撼的真實故事,在學生們中間產生了強烈的反響,我們從來沒有像莉絲一樣無路可退,我們缺乏的是勇氣和力量,挫折和逆境不是用來看輕的,它們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3.在英語課堂內外、線上線下構建交流平臺,形成英語學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