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充分認識中職語文教學的價值功能的基礎上,探討了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價值
隨著國家對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持續推進,中職學校各門課程教學模式、評價模式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之中。語文作為中職學校的必修基礎課程之一,相較于專業課而言,其改革的步伐和教學效果稍顯滯后,而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首先在于對中職語文教學的價值功能的認識不夠深入。因此,重新定位中職語文教學的價值作用,揭示出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原因及方向性的對策就顯得十分必要。
一、中職語文教學的價值定位
在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體系中,語文課居于必修基礎課程的位置,由此可見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在中職學校,還有其他各門基礎課,但由于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評價模式等方面的不同,而具有和其他基礎課程不同的特點。
首先,中職語文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語文教學素材包括小說、詩歌、散文、歷史、名人傳記、政治、科學、地理等等,可以說涵蓋了各個方面,同時,語文教學的內容還具有豐富的思想性、文學性。
其次,中職語文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基本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語文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技巧、思維能力、組織能力和與人相處的能力,這些都是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必備的能力。
再次,中職語文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遠大的理想。有效的語文教學能夠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媒介和載體,挖掘身邊各種教學素材,對學生進行潤物細無聲的理想信念教育。例如,可以通過補充教材內容相關的課外知識,給學生選取一些離少數民族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典型人物形象,為學生樹立榜樣,從而主動積極地向榜樣學習,再逐漸引導學生更多地關注精神世界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最后,中職語文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中職生都處于青春期,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未完全成型,情感、心理也都處于較為脆弱的時期,看待問題、處理問題的方式極易受到外界社會的影響。語文教學中常采取的優秀的文學作品的分析,可以增強學生對外界社會的正確認識,并逐步改變先前的做法,從而培養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二、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
(一)突出實訓實踐,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中職教育培養的是面向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術型人才,要實現這一目標,中職課程必須突出實用性和技能型,語文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體現一個人工作能力的標準是良好的社交能力,社交能力的基礎是語言的表達與運用,“語言是一種工具,就個人說,是表達思想的工具;就人與人的關系說,是交際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語言的表達與運用能力是經過后天的學習實踐習得的。
首先,要加強語文教學口語交際實訓內容的安排與設計。目前,部分中職學校語文教學仍沿襲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學生基本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很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與運用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改革課堂教學模式,采取演講、解說、討論、辯論、講故事、朗誦等方式,鼓勵學生開口說、大膽說,教師再進行適當的點評或指導即可,將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
最后,加強學生應用文寫作能力的培養。“語文教學的目的,一是教會學生自己能看書讀書,不斷汲取精神養料;二是要教會學生把所想的東西用嘴用筆表達出來。”現代社會要求人具備兩種基本技能,一種是說,一種是寫。中職學生畢業后走向工作崗位,首先面對的就是求職簡歷的書寫,如果不具備基本的寫作能力,就可能會導致在面試中失利,此外在工作場合中也會接觸到各種類型的應用型文書,所以,培養學生基本的應用文寫作方法和技巧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
其次,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傳統語文教學模式更多的局限于課本知識,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不做過多要求,然而,課本知識獲取的信息必經是有限的,只有大量的閱讀才能擴大知識面、增長見識。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必須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比如說,建立讀書分享會、班級閱讀墻、讀后感評比等等。
(二)結合專業特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中職語文教學還應與專業接軌,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對教學內容、模式進行安排與設計。
首先,對語文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和設計,編寫具有專業特色的校本教材或教輔材料。語文教研組應積極和專業教研組進行探討,組織有經驗的優秀語文教師在參照教學大綱的基礎上,根據本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編寫高質量的教材或者讀物。如,針對營銷專業的學生,教材內容及側重點應放在廣告設計、文案策劃、產品說明、市場調查報告的撰寫上;針對財會專業,教材內容及側重點多為財務分析報表、合同、單據的撰寫方面。
其次,在語文教學中應有效滲透專業教學。要提升語文教學效果,還必須改革語文教學模式,采用與專業相銜接、相滲透的教學形式。
如,可以將語文課堂放到專業實訓室,或者請專業教師到語文課堂上擔任客座教師等等。
(三)將語文教學從課堂延伸至校園文化生活
通過多種載體、多種方式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使用語言進行交流和表達的機會。例如,可以在校園內開展演講主持類興趣小組,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發音技巧,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信心;還可以建立班級學習園地,由一個班的學生輪流設計園地學習內容,讓學生在搜集語文知識素材中擴展知識面、提升語文學習的興趣;也可以定期舉辦讀書會,教師指定書目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閱讀,在讀書會上進行交流,教師再進行點評。此外,還可以充分利用校報、校園廣播、櫥窗、走廊、QQ群、微信群等校園文化宣傳陣地,宣傳一些優秀的文藝作品、文學名著以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作者簡介
林海寧(1972—),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山東,單位:哈密職業技術學院,學歷:本科,職稱:講師,研究方向: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
(作者單位:哈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