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明
摘 要:我國林業資源較為豐富,近些年來林業工程建設取得了較大的成效。而要將林業工程工作做好,就需要有效提高工程造林質量,其中造林管理工作對林業工程造林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利用合理有效的方法開展造林管理,可以極大地提高工程質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我國要林業工程造林管理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本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造林管理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工程造林;管理方法;探討
1、林業工程造林管理的意義
林業工程造林管理旨在通過合理的規劃、有效地組織人員施工,正確指揮施工動向,并協調控制工程各個方面的關系,以達到完成各項林業工程的目的。為了實施有效管理,應該根據林業工程的內容、工程量、工程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等制定出科學可行的計劃方案,加強管理工作組織性、計劃性,避免出現盲目施工,減少人財物的消耗。根據不同情況,選擇相應的工程技術,提高林業生產力及生產效率,并不斷協調疏通各個方面的關系,形成一個完善的管理體制,使林業生產中形成的各種互相促進或互相制約的關系趨于穩定、和諧,這樣需要管理者在林業工程的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有效經驗,吸取失敗教訓,促進林業工程造林工作的有效進行及穩定發展,從而將林業傳統的粗獷型生產方式逐步轉變為集約型生產方式,促進林業工程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有機結合與協調發展,從根本上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2、林業工程造林管理原則
2.1綜合考量原則
林業工程造林工作,要求管理者在設計方案及整體規劃時,能與自然環境的適應性并維持生態平衡及發揮應有社會效益相結合,綜合考量,整體把握。
2.2管理系統化原則
造林工程的工作主要是樹種苗木的種植,所需資源較為繁雜,如各種勞動人員、機械設備、各類實地信息等,應將該類生產要素進行系統的管理,避免紊亂。
2.3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協調原則
造林工作一般無法在短時間內顯現出突出的經濟效益,管理工作不能急功近利,只顧眼前利益,更應該長遠考慮,將短期與長期的效益相統一。
3、林業工程的造林管理方法
3.1綜合考量造林工作,實現全面化管理
在實施造林時,需要綜合考量與整體把握具體的林業工程是否能夠與實施地點的自然環境相適應及能否發揮出應有的效益,應在此基礎上采用系統化的管理方法,包括發展造林培育基地、加快機械化的發展程度與增加造林資金投入等。
(1)發展造林培育基地
在造林中需要選擇與培育品質優良的樹種,確保林業工程具有優質高產的特點。建設優良樹種的培育基地是確保造林中可以使用優良樹種的前提,因此可以根據當地林業造林工程實際情況合理增加基地的數量、基地中培育的樹種,適當增加珍稀樹種所占的比例,并注重提升樹種培育質量。建設基地時,需遵循統一的造林管理要求,充分體現樹種培育過程的層次性與靈活性,根據造林要求增加母樹所占的比例,逐步淘汰老齡化母樹,采用中齡林或近熟林代替老齡化母樹,確保林業工程能夠實現持續發展與長期發展。
(2)正確使用和管理造林資金
工程造林的資金管理就是對工程造林資金的形成、分配和使用等進行考查、監督、分析和管理,它是工程造林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意義是通過對資金管理,可以從資金運動上反映和監督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活動情況,從根本上改變過去一般造林的投入偏低、計劃偏大與資金分散、不利于集中使用與管理等弊病,能夠綜合平衡地使生產諸要素合理地組織,從而既能保證重點造林工程,又能兼顧一般造林,使整個生產活動正常進行。
工程造林的資金管理任務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積極籌集資金,廣開財源,增加資金積累,并對資金進行合理使用,以保證整個工程的順利實施。二是節約一切不必要的開支,降低造林成本,做到花錢少,辦事多,效果大。三是對國家的補助性資金,必須專款專用,不準挪用,不準截留。四是在資金的撥付使用上,實行分段管理。五是認真執行財政經濟政策、法令和規章制度,維護財經紀律,加強工程資金的監督和管理。
(3)投入專業化程度較高的機械與設備
定期檢修機械設備,從而提升造林工作效率,并在此基礎上有效降低造林成本及提高造林質量,保證林業工程可以起到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實踐證明,在造林管理中投入專業化機械設備后,可以將造林整地效率提高5倍左右,因此可以起到加快林業發展的作用。
3.2采用多方參與造林管理模式,提高林業工程整體建設水平
在林業造林工程中應用多方參與造林管理模式,不但能夠有效提高造林效率,同時可以充分維護各方權益并尊重各方意愿,讓造林中的各利益方能夠積極配合林業工程項目的建設開展,從而有效提升林業工程的整體建設水平。多方參與的造林管理方法將人員的管理作為關鍵要素,認為人員的管理效果可直接影響造林成敗,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可以有效減少造林過程中出現的不利因素,包括自然災害、牲畜危害、害蟲危害、病毒危害及造林技術選擇不當等。多方參與造林管理的要點主要是明確參與的目標群體,確保目標群體平等參與造林管理,保證造林管理信息傳遞的通暢性。
造林管理中的參與目標群體包括林農、技術人員、專家等,林農為造林管理的主力軍與受益者,技術人員及專家應充當助手、服務者與引導者的角色。實施造林管理時,應確保各參與方明確自身角色,同時積極創造條件讓不同層次的參與方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對于造林管理中的各個參與方,應保障地位平等和決策權的平等,能夠在管理中自由表達觀點思想,避免嚴格劃分各方建議對錯與否,或指責參與方言論。建立良性的信息上傳下達機制,保證造林管理信息傳遞的通暢性,造林管理人員可向林農了解造林情況,引導農民表達自己對于林業工程建設的真實想法,轉變自上而下傳達命令的管理方法,讓各個參與方主動參與到造林管理當中。
3.3強化撫育管理,有效提升造林質量
撫育管理是造林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撫育管理的重點為人工幼林。在管理人工幼林時應注重為苗木創造相對優良的生長環境,有效控制林木干形,避免幼林遭到人為因素與惡劣氣候條件的損害。在進行撫育管理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除蘗撫育管理與補植重造管理。如在林業工程中種植了根系萌蘗能力較強的苗木,如楊樹、杉木等,則在撫育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做好除蘗撫育管理工作,除蘗宜安排在墾覆或割灌除草撫育管理工作之后,在除蘗時注重將根部多余的萌條清除,每株留下健壯主干即可,主干數量以1個~2個為宜。此外,在撫育管理中應重視做好補植重造工作,確保造林質量可以得到根本上的提高。首先,如幼林地因干旱而出現造林密度過低的問題,應在適合的氣候條件下及時進行補植;如新造林地與幼林地受災嚴重致使成活率偏低,則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重新造林。在對林業工程進行重造或補植的過程中,要注重合理選擇樹種,并對樹種構成比進行適當調整,在一般情況下應首選種植針闊混交林,以便于樹苗能夠充分利用陽光等自然條件。在進行重造的過程中還需要控制好造林密度,對于重造或補植的造林苗木,應優先選用容器苗,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其次,進行割薪撫育管理與墾覆撫育管理時,如造林地的立地條件優良,則造林后通常會出現繁茂的雜草灌木,雜草灌木可對幼林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可對立地條件優良的林地應進行割薪撫育管理。割薪應安排在每年7月上旬或8月中下旬,將雜草灌木割除后可以鋪蓋于幼林周圍,以便利用雜草灌木進行遮蔭保濕,從而為幼苗的生長提供有利條件。如造林地的土質較差或存在表土板結問題,則應強化墾覆撫育管理工作,造林后的前3年,每年均應進行墾覆撫育,撫育時間以7-8月為宜,在進行墾覆的過程中應注重對幼林的保護。
4、結語
近些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林業工程建設有了很大進步,而利用科學合理的林業工程造林管理方法不但能夠提高林業工程造林的工作效率,還能夠有效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可謂一舉兩得。時代在進步,如何利用科學現代化的方法來完善管理工作至關重要。文章針對林業工程造林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夠為我國林業工程管理工作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謝昌仁,朱江濤,蔣勇.現代林業造林工程中監理制度的作用[J].中國林業,2012(3).
[2]楊松,王陽.林業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4).
[3]董月蘭,劉思順,崔晶.嚴格執行更新造林技術規程確保造林成活[J].林業科技情報,2011(3).
[4]任思偉.淺談森林資源檔案管理在營林生產中的意義[J].中國科技財富,2011(3).
(作者單位:湖南省祁東縣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