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克敏
摘 要:群眾文化是一種古老的文化現象,也是組成文化的重要部分,有很好的文化價值。并有很多的社會功能,能夠讓人們更好的交流,大家見面之后能夠一起聊天,同時還能起到團結民族的作用,還能成為像國家圖騰一樣存在的象征標志。
關鍵詞:群眾文化;社會作用;文化意義
一、探討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的背景
當今社會中文化不斷發展壯大,群眾文化也逐漸成為了不可或缺的存在,所以為了增強我國的文化實力,實現文化的繁榮富強,我們要更好的對群眾文化加以重視,更快的研究它各個方面的價值。但是,我國現在面臨的重要問題就是對群眾文化的重要性沒有認識到位,并且我國的文學家對群眾文化也沒有完全給予充分的重視,其中包括對一部分的實踐環節進行了檢驗操作,但理論性的一些東西,或者是基礎性的一些東西有些缺乏,因此,如果要確定它的價值所在,就要用理性的思路去研究分析它的社會功能和文化的意義。從一些學者研究學習的著作來看,學術界很少有專門性的學者對這兩個部分進行分析。其中,對社會功能了解的文獻中有眾多的例子存在。有人講述了眾多社會功能,其中包括能夠進行精神上的慰藉,得到一些精神上的升華,還能起到宣傳教義的功能,促進精神上的快樂和陶冶[1]。
二、群眾文化的文學傳播作用
群眾文化也是一種文化,它能夠起到傳播文學的作用,增長人們知識的寬度和廣度,正因為思想上的統一,所以能夠起到團結人們的作用。有人從考察群眾文化的地位和它的功能,他覺得群眾的文化能夠起到媒介的作用,在社會學校家庭之間進行傳播,能夠促進人們之間的交往,起到陶冶人們情操的作用,讓人身心愉悅,促進放松。有人覺得在少數名族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中包括促進對文化的真實了解,促進對美的認知,以及帶來對人們實用的一些作用。而學術論文中也有一些文獻為代表,最為出名的包括:有人覺得群眾文化對公民道德意識的培養有更好地促進作用,能夠增強公民的道德意識,提高國民素質。群眾文化在我國領導的思想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是國家發展的關鍵。記載著國家歷史的群眾文化讓我們更好的進行生活和發展。
有人認為,這些文化成績,所處的研究角度是不同的,有的是站在了整個的社會層面,而有的則是處在了比較片面的某一個角度去分析,這些片面的東西讓我們對群眾文化的功能沒有更好的更全面的闡述和理解。因此,我們要想對它更全面的判斷,我們可以從以下的幾方面進行了解,比如說群眾文化肯定是隨著群眾的存在而出現的,而我國作為有著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國家,群眾文化也一直延續,透徹在了我們的日常文化生活中。從另一方面講,它構成了文化的總體,對于工作和活動來說,它有著重大的作用,也有著重要的存在意義。這次我們就在古人研究的成果上進行再度的升華、概括和總結,運用了社會觀、價值觀、人生觀、整體觀進行了總結[2]。
三、有關群眾文化的社會作用的簡介
一直以來,世界上都存在著對文化方面研究的大師。有的大師就覺得文化跟我們的一些風俗習慣有關,也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正因為它們能夠滿足我們各種心理身體的感覺,它才會一直存在我們的生活中,否則它將會被我們人類所淘汰。我們覺得它重要,它有作用,我們肯定就會離不開它們,并且每時每刻的應用它們,最近這段時間以來,又產生了一些新的部分,一些新的枝丫漸漸發展壯大起來,它們會更看重這些文化對國家規則、對人民思想上的一些作用。
(一)聯系的作用
這是它的基礎性作用,群眾的活動容易讓人參與其中,在活動參與的過程中能夠給人帶來快樂,讓人們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多。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的圈子越來越小,生活節奏的加快,壓力越來越大,交流聯系越來越少,因此,人民之間的交流顯得越來越珍貴,而群眾文化中活動的部分顯得尤為重要,并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平臺[3]。
(二)紐帶的作用
我們的生活中時常存在著儀式,我們通常會想著儀式感,每個階段,不同的階段都會有各種習俗禮節,需要儀式存在。而群眾性的儀式更會讓人覺得莊嚴。這些活動還能夠聚攏人心,促進我們的團結。在一些大型的游戲中,隊友之間的合作,能夠增強人們的友誼。
(三)統一的作用
群眾文化作為一種反思性的敘述,能夠讓我們進行思考,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意識和認同感。在不同的民族中,不同的群體都在展示著自己的文化,民族文化差異的存在讓我們看到了群眾文化的繁多[4]。
(四)標志性的作用
當今社會,大家都會注重對自己形象的改變,好的形象相應地會更好的帶來有利的一面,當然,群眾文化能夠很好的反映一個民族精神的標志,因此,我們需要呈現出一個更好的群眾文化,同時,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的文化也不容忽視,要促進特色文化的發展,同時借助高科技進行推廣。同時各民族,各節日的存在。都成為了我們群眾文化的特色標志,讓我們和其他國家更好的區別開來。許多的典型事例都表明了群眾文化的標志性作用的意義重大。
總結:群眾文化對文化進步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成為了各個文化之間碰撞溝通的橋梁。文化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奠基的作用,促進了經濟的進步發展,同時也能夠更好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綜上而言,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都值得我們去深思去思考。
參考文獻
[1]車塔云.淺談新形勢下群眾文化藝術的建設與發展[J].藝術科技,2016,29(9).
[2]吳自英,萬幫榮.群眾文化建設中基層文化館的發展困境及對策研究——以瀘州市文化館為例[J].四川戲劇,2016(3):135-136.
[3]王義勇.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建設美好精神家園——福建省莆田市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開展群眾文藝展演活動[J].人民論壇,2017(33):138-139.
[4]瞿奴春.群眾主體性建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模式探討*--基于廣場舞“熱”的啟示[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7,19(1):5-9.
(作者單位:永平縣龍街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