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美芳



積極學習品質對“兒童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價值”。馬里奧·希森博士提出:“積極的學習品質可以加強兒童的學習能力。”同時,著名學前教育課程模式“高寬課程”(High scope)從創立之初即確定了“學習品質”為其課程五大領域之首,“強調兒童發起的活動,其目的是支持兒童持續的興趣和投入,提升兒童對活動的注意力和堅持性”,這正是積極學習品質所強調的重要方面。我國教育部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實施要點中也明確強調“要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應該重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傾向”,使之成為兒童“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因此,作為影響兒童學習與發展的核心因素,兒童良性發展循環圈的起點,積極學習品質可以幫助兒童更加熱情、更加投入地參與學習。本研究擬以主題項目課程教育實踐為載體,在關注幼兒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行為傾向中深入探討積極學習品質的內涵與結構要素,并從識別、分析、實施和調整課程來推進和歸納積極學習品質的主要教育策略,實現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相輔相成,使積極學習品質在學習中發揮著重要的內在動機作用。
積極學習品質概念寬泛,廣義上稱它為“涵蓋一系列學習態度、習慣和風格的總稱”。馬里奧·希森博士提出:“積極學習品質的內涵只進行總稱性描述是不夠的,它是一個多因素、多層次的復雜系統,然而構建科學、整體和有序的學習品質結構有利于深化對于積極學習品質的內涵理解和實踐,因此對其包含的結構要素可以進行清晰的認識。”因而,結合主題項目課程《生長》,發現積極學習品質由“情感、動機(熱情)”和“行動、行為(投入)”兩個基本維度的結構要素決定,對課程中主題實施更具實踐意義與應用價值。
科學區,幼兒正在把育培土一一放進格子,用噴壺澆水,但發現速度太慢,又用喝水的杯子小心地把水澆進去。當育培土變大、變脹了,幼兒好奇地用手去捏捏,并用剪刀將上面的布剪掉。只見幼兒一會兒調整剪刀的角度,一會兒把頭湊得低低的,一點點剪下。接下來,幼兒又開始用工具來種種子。
首先,幼兒對種子的相關探索和操作很感興趣;其次,遇到問題時會不斷調整方法。因此,幼兒對學習的熱情和在學習中的投入具有以下結構要素:對學習的熱情(情感維度),擁有興趣、快樂、學習動機要素,也有學習中的投入(行動維度),包括專注、堅持、靈活和自我調節要素。
“情感是所有行為的主要驅動力。”回顧幼兒產生的積極學習行為:幼兒專注于種植活動的整個過程不受干擾,其中更存在想要探索、勝任之類的動機激勵。因此,深入認識積極學習品質內涵的基本維度——熱情和投入成為兩個基點后,可以發現這兩個維度互相聯系、互相作用、互相影響,并促進幼兒以自己的方式,既熱情又投入地學習著。
如何提高兒童積極學習品質?布朗芬·布倫納在人類發展生態學理論中,對兒童學習品質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認為“個體特點、年齡特點、環境三方面的因素影響兒童學習品質具體要素的發展。”實踐發現,通過觀察熱情和投入兩個基本維度中的結構要素,作為提高兒童積極學習品質的關鍵引向,并從三方面分析影響因素,能更有方向地提供經驗來擴展兒童積極學習品質的某個或某些結構要素的探索。
第二天游戲時間,幼兒1在種植盒下拿出一個底盒,將袋子剪開并把里面的泥炭土倒進底盒,然后用小鏟子將其鏟進種植盒中,速度很快。幼兒2在開口很小的袋子里用鏟子一次次費力地挖出泥炭土,倒進種植盒子里,很是著急,幼兒1看見后主動幫助他。活動過程中幼兒3一直在旁觀看,沒有參與的意愿。
對比以上案例中的幼兒2和幼兒3,幼兒1表現出了興趣、堅持性、投入度、行為的靈活與自我調節能力。這樣的兒童對學習的熱情與投入度中表現的結構要素凸顯出積極學習品質的差異性,這些差異性讓我們開始分析并發揮影響因素的積極作用,并對幼兒2和幼兒3進行不同的支持與影響。
因此,在實證研究基礎上,我們總結出對熱情和投入基本要素的分析適用于多種環境以及不同的兒童,教育者可通過要素發現相對應的影響因素,進而介入并積極影響兒童的學習品質,形成支持、培養和形成兒童學習品質的多種方法,最終影響兒童的學習和發展。
“提升兒童對學習的熱情和學習中投入的實證工具,就是對課程識別、分析并調整實施哪些可以促進兒童積極學習品質的課程。”所以,提升積極學習品質的實證工具——熱情和投入是課程目標、內容以及調整實施的關鍵。下面以主題項目課程《生長》的一個片段來具體舉證說明對于課程活動中提升積極學習品質的課程特點。
今天,要給自己種植、長得很高的向日葵測量身高。有的幼兒直接蹲下身體,開始用木棒的“身高”為尺度在一株株向日葵身上嘗試,多次實驗后,總算找到一個“符合”身高要求的向日葵;有的幼兒運用扭扭棒,將兩根木棒連接在一起,然后蹲下來測量;有的幼兒捆綁好木棒后,發現木棒老是下滑,于是不斷地進行加固工作;有的幼兒用四根木棒連接成長長的木棍,時而側著身體測量,時而小心挪步……


該課程主要是對某一主題進行深度研究,兒童們一起探索向日葵身高的問題,探索的熱情,特別是測量的熱情,直接支持了兒童行動的過程。例如,當他們投入學習時,在使用工具、調整方法時獲得了有意義、有趣味的學習經驗;在想辦法制作和向日葵一樣高的“尺子”時,運用捆綁、兩兩接頭連接、兩兩交錯連接、四根連接等不同高度的創造來滿足向日葵的身高要求,在實踐中發展了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想法與學習思維。
分析該課程的總體價值以及這些課程對兒童熱情和投入的關注度,可以發現:支持兒童在學習中的熱情和投入的課程具有以下特征:(1)幼兒是熱情與投入的,內容有挑戰性的;(2)目標清晰且面向兒童的,強調與兒童的興趣和經驗的聯系;(3)有值得學習的課程內容;(4)強調積極參與和社會交往。這些發現,諸如用熱情、投入、有價值的內容等術語來分析和總結的這些課程,可以讓兒童受益的課程與用來描述學習品質各要素的詞非常相似。這說明,這樣的課程完全是可以支持積極學習品質發展的。
綜上所述,從發現過程、實踐驗證、回顧展望等角度有的放矢、循序漸進地進行理性分析、經驗概括后,我們發現積極學習品質是兒童“社會發展、情感發展、認識發展相互作用的核心”,它對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提高積極學習品質首先要認識積極學習品質的基本維度(熱情和投入)和相應的結構要素,并以其作為實踐指導,使影響因素產生積極導向,同時在課程實施中以此為調整方向來總結提升積極學習品質的課程特點,從而形成支持、培養兒童學習品質的多種方法。所以,站在熱情與投入之間,發現積極學習品質帶來的改變,對兒童學習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