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業容 梁鈞淞
【摘 要】本文根據新課改后多種模式的生物課堂教學實踐,針對一些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研究,提出構建多元化生物課堂的教學策略:課前充分準備是上好一節課的基礎,課堂合理組織探究和有效交流是關鍵,檢測和評價是落實教學目標的保障。
【關鍵詞】生物課堂 多元化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6B-0048-02
2003 年新的生物課程標準頒布,提出了新的課程理念:①提高生物科學素養;②面向全體學生;③倡導探究性學習;④注重與現實生活聯系。高中生物教學要體現以上教學理念,必須構建多元化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
新課改實施以來,各種教學模式迭起。通過學情調查和教學實踐,常見的課堂教學問題有以下幾點:①課前備課不充分;②教學方法沒有創新;③問題引導不清晰;④小組合作探究流于形式;⑤時間分配不合理;⑥過分關注教學結果忽視教學過程;⑦師生關系僵化;⑧教師評價形式單一,等等。鑒于以上教學問題,通過研討、實踐和課后反思,筆者提出一些有效的針對措施。
(一)課前充分準備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工”。教學也是如此。不管哪一種教學方式,想要出彩有效,一定是經過課前詳細嚴謹的備課,反復推敲,上課時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課前教師多維備課包括:備學生、融合教師個性、備教材、備情境和備資源等五個方面。備教材,要深入理解編書者的意圖和教材在整個高中階段的位置和作用,與前后教材的聯系,據此確定可實現的教學目標和確定重難點,使之對課堂教學有明確的指導作用。備學生,要關注不同學生的知識基礎、情感體驗、學習習慣、家庭背景和個性等,關注學生最近發展區。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說:“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積累知識,而是發展思維?!币还澇晒Φ恼n必定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向交流課。備教師,“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不同的教師個性不同,有的嚴謹可敬、有的和藹可親、有的溫柔善良、有的活潑可愛、有的熱情開朗,但是教導學生愛護學生的目標是一樣的。充分承認教師個性,結合教材內容,配合學生學情,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不僅可以使教學有效有序地進行,而且可使教師的個性魅力對學生整個未來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備資源,根據教材和學情的需要,選擇性利用現有設備和資源,如 ppt、視頻動畫、顯微投影、手機里各種方便的軟件和資料等都可為師生所用,這些資源可有效地幫助我們突破重難點,提高教學效果,升華課堂教學藝術。
(二)合理組織探究和有效交流
新課標要求教師變換角色,教師不僅要做到傳道、授業、解惑,而且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教育教學的研究者。這考驗新課改下以教師為主導作用的能力,教師要不斷刻苦鉆研,努力提高專業素養。根據教材內容合理組織學生探究和進行有效的交流是課堂教學成功有效的關鍵,合理組織探究和有效交流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熱情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钡拇_,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生物知識豐富多彩,涵蓋知識面廣,與現實生活很接近。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如在學習《遺傳信息的攜帶者—— 核酸》時,引入問題“DNA 為什么能夠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把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出來。又如《生長素的生理作用》,用圖展示植物向光性的現象,附上詩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提問并指導討論:“紅杏出墻”是否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紅杏出墻”的外因與內因是什么?通過合理創設情境,使學生能夠連通日常生活與知識之間的關系,發展學生的理性思維,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2.引導合適的學習方式,推動探究活動
高中生物知識的豐富性決定了教法和學法的多元性,教師要根據知識特點、教學條件和學生狀況,結合教師個性特長,引導學生采用合適的學習方式。如角色扮演、小組合作探究、實驗探究、模型建構、歸納總結、概念地圖、游戲和知識搶答等。例如在《細胞器—— 系統內的分工合作》時,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讓不同學生扮演不同的細胞器,以爭論的形式,分別介紹每一種細胞器的結構和作用,最后小組合作演示“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的過程”,加深學生對結構與功能相適應觀點的認識。又如,通過模擬玩牌的方式模擬“血糖調節”的過程,使學生在有趣的情景中掌握復雜的科學內容。在復習課中,引入概念地圖的方法,使學生復習效果更加顯著,思維更加清晰,記憶更加長久。
3.設計有效的課堂提問,突破教學重難點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痹O計有效的課堂提問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度思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西方學者德加默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提問得好即教得好。”有效的課堂提問,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①提問應聚焦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只有深刻了解教學重難點,提出的問題才有相關度和深度,才能在有效的時間內激發學生深度思維。②問題的設計應有梯度,難易適中,避免過易或過難。根據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我們設計問題時要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生活認知,關注班上不同個體的發展層次,設計有梯度的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讓不同的學生有機會“跳一跳,夠得著”。③問題的指向性應明確,語言要科學,用詞要規范,引導合理等。
4.有效組織交流,強化學習探究結果
如果只有小組或個人的探究而沒有交流,效果會大打折扣,或者使小組合作流于形式。因此教師組織有效的課堂師生、生生交流是很有必要的,它能起到強化學習探究的效果。組織交流活動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組建小組,建立小組文化。小組內應該分工明確,加強合作意識。設計小組圖標,創建口號,加強團隊榮譽感。②注重小組儀表儀態。小組展示時,全隊出動,站姿端莊大方,表情自然,面向全體觀眾,分工合作,分主講和補充,還有記錄員和計時員等。③注重匯報能力培養。匯報探究結果,語言要科學準確,思路要清晰。接受來自其他組員的提問和質疑,并提供小組的解釋。④增強團隊意識。通過有效的組織交流,能強化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訓練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強化學習探究的結果。
5.合理分配時間,引領課堂有序進行
教師在備課時,往往注重了課堂教學的內容,而疏忽了時間的管理,導致課堂前松后緊的情況時有發生。如何避免因時間的不足而導致教學目標不能按時完成呢?在教學設計時就應對時間的利用做好充分的預算。如,導入的設計?,F在多媒體發達,有各種教學工具,如圖片、音樂、視頻,微課、電影、新聞報道等,但是時間應控制在 3~5 分鐘,否則會喧賓奪主。一節課中要有知識的鋪墊,有重難點突破,有練習鞏固,特別是重難點的突破應是整節課濃墨重彩的一筆,應預留足夠的時間來解決,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多元化課堂教案時要做到“穩、準、狠”?!胺€”就是一旦確立重難點就不要搖擺,不能隨意增加別的牽連和無關緊要的知識。“準”就是大膽放棄一些旁支細節,問題引導,專注重難點的解決?!昂荨本褪遣呗缘卯?,尋找最優解決方案并有力指導實施。練習在課堂上起到檢測學生知識掌握和拓展延伸的作用,所以應預留 3 分鐘左右時間予以使用,時間雖短,卻能起到畫龍點睛之效。
6.建立和諧師生關系,裂變教學效果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交流機會是建立有效課堂的催化劑。有效教學必須要致力于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以友愛、平等、快樂、成功的享受。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要求:①課堂上,教師的自我定位要準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尊重和信任自己的學生,課堂上多鼓勵學生參與學習,引導有效的生生、師生交流,欣賞學生的質疑和提問。②情感上,多關心學生,少一些指責,多一些寬容,誠如寓言所說“使旅人脫掉衣服的不是狂風而是溫暖的陽光”。③藝術上,在枯燥的教學中滲透美育,滿足學生欣賞美的需要。④教師儀表要端莊大方,語言生動幽默,態度友善,面容慈祥,知識淵博寬廣,反應機智靈活等,讓學生思想上主動把老師當成“女神”“男神”,行為上親近老師?!坝H其師,信其道”,使教學效果形成裂變爆發狀態。
(三)檢測和評價落實教學目標
檢測和評價是落實教學目標的保障。高中生物內容豐富多彩,學生個性突出,不同學生學習習慣不同,所以檢測的方式可以多元化,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檢測手段有提問、筆試、實驗、模型制作、辯論賽和實踐等。如《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可以布置學生制作物理模型,在材料的選擇和排布的思考上,加深學生對細胞膜流動鑲嵌結構的理解,為細胞膜的功能學習做好鋪墊。還有《轉基因生物與食物安全》等內容可以采用辯論賽的形式,使學生在爭論和舉證的同時,加深對轉基因食物的理解,養成以辯證的方式看待問題。還可以組織學生以興趣團的形式制作葡萄酒,臭豆腐等,在動手操作過程中領略生物知識的實用和美妙。評價應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評價可以是學生自評,學生互評,也可以是教師的評價;評價的方法也應多元化,如“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的制作,可從三方面評價:科學、經濟、美觀。通過檢測和評價,可以使課堂上的內容得到有效的落實和延伸,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得到應用,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和發展終身學習的能力。
構建多元化生物課堂教學,要注重方法的謀劃、技能的運用、管理的策略,好的課堂應該是“愛為上,技為中,管為下”。作為新時代的課改教師,我們應當投入熱情,努力掌握新的教學技能,嘗試運用優化的管理策略,不斷努力,不斷探究,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德云.淺談高中生物有效課堂教學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4(5)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