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中職生學習機械制圖課程的意義及中職學校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現狀,提出中職學校機械制圖課程教學策略,主要從模塊化教學、學科之間知識點的有效結合、借助多媒體教學、著重培養中職生的動手及知識應用能力四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機械制圖 中職 教學現狀 改進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6B-0053-02
機械制圖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機械類專業比較抽象的專業基礎課程,是用圖樣確切地表示機械的結構形狀、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及技術要求的一門重要課程。該課程主要培養機械類專業學生識圖和繪圖的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一般來說,圖樣基本上是由圖形、符號、文字和數字等幾部分組成,它表達的是設計意圖、制造要求以及經驗交流等。在教學過程中,只有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將學科之間的知識有效地結合起來,同時配合現代多媒體教學,使教學內容變得更直觀、易懂,才能有效地提高機械制圖教學質量。
中等職業學校機械制圖教學大綱指出:“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必須以培養面向基層、面向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中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服務為宗旨,以技術應用為主、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本位、以能力為核心,培養學生嚴格遵守國家技術標準的良好習慣。”由此可以看出,中等職業教育并不是單單讓學生掌握狹窄的、單一型的技能那么簡單,從學生長遠的職業生涯發展來看,不僅僅是滿足一時的就業而已。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盡自己所能指導學生在校期間努力學習,為他們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以適應日益發展的經濟社會及個人職業發展所必備的綜合素質的需要。基于這種理念,作為專業教師,要給每個在校生提供良好的接受教育和技能提升的機會,這是中職教育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學生將來能夠適應社會對人才知識結構的高層次要求。可以說,如果學生看不懂圖紙,那么他們日后就不可能正確且熟練地加工零件,而機械制圖這門課程學得好與差,對學生后面一系列專業課程的學習將產生直接的影響,從長遠來說還會嚴重影響學生以后的社會實際工作的各項綜合能力。
雖然機械制圖是一門非常重要的機械基礎課程,制圖與加工在企業一線崗位來說是密不可分的。但縱觀中職生的能力現狀,發現在機械制圖教學過程中還是出現一些比較普遍的問題。
(一)繪制圖形不規范
機械制圖的一個重要準則是按照國家標準的規定進行規范的繪制,即:在整個制圖的過程中,有關圖紙幅面及格式、比例、相關的字體和圖線等,均需按照國家標準的統一規定進行繪制和標注。但在學生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他們隨意性比較大,導致所繪制出來的圖紙很不規范,不符合國家統一標準。而學生最終是要走向企業生產第一線的,這種錯誤的習慣是不利于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的。
(二)視圖表達不清楚
在測繪表述或做課程設計的過程中,關于一個零件用幾個視圖來表述、怎樣選擇基本視圖來表述相關的零件、用剖視及剖面或是用別的視圖來表述零件的內外結構等,相對于簡單的零件來說,學生對這些方面的表述是問題不大的。但稍微復雜的零件,部分學生就犯糊涂了,經常會出現在主、俯視圖的選擇上弄不太清楚,往往會造成一些零件結構重復表述以及內外結構的表述不準確等現象,這勢必讓人難以理解他們要表達的意思。
(三)尺寸標注不準確
在教學過程中,還發現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比如:要設計一個零件,應怎樣標注尺寸、怎樣選取尺寸基準,以及應在什么地方標上尺寸公差、什么地方標上形位公差,還有什么地方應標上表面粗糙度、怎樣準確地選擇公差值的大小等,這些問題絕大多數學生都不懂得如何處理,甚至有些學生連形位尺寸都標不全,即使有些學生標了形位公差,也還是不準確或是基準不統一。
鑒于中職學校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上存在的問題,筆者根據自身多年的機械制圖課程教學實踐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一)循序漸進,進行模塊化教學
1.基礎知識的學習
給學生講一些關于機械制圖的基礎知識,特別是要講清楚國家標準的規定、基本繪圖工具的使用方法及相關的點、線、面等最基本的投影規律,這些知識點在機械制圖課程中屬于最基本的內容,要求學生弄清楚這些知識點,目的是使學生明確機械制圖課程的學習要求、牢固掌握制圖的相關理論和基礎知識。因此,要在教學過程中著重把抽測的投影、基本體和表面交線等主要內容整合在一起,然后詳細地為學生一一講解清楚,為后續的專業知識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識圖及讀圖知識的學習
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養成采用國家標準繪圖的習慣,具有初步的查閱和使用相關手冊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以組合體的組合形式為出發點,向學生詳細地介紹相關的形體和線面等內容,接下來再對三視圖相關的表達方式和看圖的順序加以分析,然后再進一步講解怎樣進行形體分析、機體如何較好地表述清楚、應采用什么樣的視圖表達來對零件進行描述、怎樣按規定和要求對基礎件及常用件展開繪制等,這些知識如果學生掌握不好,那么后續所學的內容就很難學會,教師只有把這部分內容講明白,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好這些知識,才能順利地進行后續內容的教學。
3.零件與裝配圖內容的學習
如何繪制零件圖尤其是如何對相關機件進行表述、如何標注零件圖是很關鍵的內容,也是學生最難以理解的內容。教師需要針對尺寸標注、形位公差、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內容向學生詳細地講解,提醒學生注意以下規則:應配合的地方、形位要求的地方等均需按要求標上相關的形位尺寸,對零件圖的材料要求和熱處理等應按零件的實際用途選擇所需的材料。在教學時,找幾個有代表性的零件,現場直觀地展示和講解,讓學生懂得如何繪圖、在表述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問題、怎樣標注尺寸、技術要求如何填寫等,用這種理實一體化現場教學方式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接受知識。
學習裝配圖內容,首先應使學生明確為什么要學習繪制裝配圖,待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后,再向學生講解如何繪制裝配圖以及繪畫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裝配圖尺寸的填寫等,由于這些知識點比較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時應注意先選用幾個較為簡單的裝配體讓學生進行訓練,再逐步選用一些稍微復雜的裝配體進一步加強練習。
(二)注意學科之間知識點的有效結合
教學過程中,如果單方面講述所學的新內容,那么就會讓學生感覺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因此,教師講課時應注意各學科之間的互相滲透及互相聯系,比如,在教學 PRO/E建模軟件時,我們可以不用黑板、尺子和畫板,而是將機械制圖、AutoCAD、Pro/Engineer 三門課程結合起來,使用 AutoCAD 這個軟件便可輕松地在電腦上把二維圖繪制出來,而當教師在講解剖視圖以及有關零件圖和裝配圖時,同樣可借助 Pro/Engineer 這個軟件畫出相關的模型。利用學科融合的方法,進一步幫助學生構建空間立體感,可以使學生從起初的識圖到利用 AutoCAD 軟件來繪圖,進而由看圖到直接地把立體的圖形畫出來,直到最后把相關的零件裝到裝配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從原來的抽象概念到直觀認識,使問題變得簡單化。這樣,學生在了解及掌握機械制圖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的基礎上,要掌握 AutoCAD 的繪制方法以及 Pro/Engineer 的立體構建方法就容易多了。通過三門課程互相滲透、融為一體,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以進一步增強。
(三)借助多媒體教學使知識更直觀形象
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的是黑板、掛圖、模型等教具,而學生則使用尺子及畫板等作為輔助學習用具,這種單調而又缺乏空間立體感的教學方法,往往使學生學起來非常吃力和乏味,很快就對學習失去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照片、錄像、動畫等方式展現教學內容,可以很好地實現人機互動,再結合啟發式教學,就可以使抽象的理論變成直觀、形象且易于理解的知識,從而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著重培養中職生的動手及知識應用能力
就讀職校的中職生,普遍存在基礎相對薄弱、素質相對偏低的特點,他們當中大多缺乏學習動機,很多學生來到學校卻不知道自己為何目的而來,整天無所事事,沒有學習目標,缺乏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全面考慮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選一些便于學生理解的簡單內容,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再動手練習各種零件模型的繪制,久而久之就能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而學生在多次動手練習中學到的知識又可以運用到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為學生日后的職業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職校生畢業后終究是要走向企業生產第一線的,在“共建現代職業教育、共享‘一帶一路繁榮”的新時代,國家發展和經濟建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將日益增多。因此,培養適應企業一線工作要求和企業生產環境,日后進入工廠就能進行圖紙的繪制、會使用量具進行測繪的技能型人才,應作為職業教育工作者的第一要務。職業教育工作者只有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掌握和學會運用知識,才能使教學質量得到提升,最終實現職業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楊漢嵩,馬小玲,陳永方.模塊化設計在“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力教育,2010(1)
[2]王亮軍.提高機械制圖教學質量之我見[J].機械管理開發,2010(4)
【作者簡介】閉利堂(1977— ),男,崇左市天等縣職業技術學校講師,研究方向:機械類專業課程教學、中等職業教育。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