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堅
【摘 要】本文采用自制調查問卷,通過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的必要性、教學期望、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效果等五個維度進行調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現狀,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改進對策,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教學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6B-0088-02
隨著職業教育的迅速發展,技工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視,但由于技工學校與普通高中或大學相比,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學習動機以及素質等方面存在差異,致使傳統的講授型教學在技工學校中效果不佳,學生參與度也不高,導致技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效果不理想。如何科學構建技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體系,充分發揮其獨特的優勢來塑造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使學生能夠適應未來崗位職業發展的需求,是當前擺在技工學校課程教學改革的一項緊迫任務。
2017 年 7 月,課題組自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調查問卷”,該問卷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的必要性、教學期望、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效果等五個維度,共 20 題,問卷的編制參考了相關文獻和專家的意見,內容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真實性。課題組選取了廣西賀州高級技工學校 2016 級汽修專業 260 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回收問卷 253 份,回收率為 97.31%,有效問卷為 249 份。
從調查結果來看,技工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十分有必要的,學生都希望在此門課中教師能夠采用多媒體和黑板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觀看心理影片、視頻,開展心理活動或游戲、開展講座等形式傳授心理學專業知識,以擴大自己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面,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社會適應力和應挫能力等。但實際教學中,大部分學生認為教師較多地使用傳統的黑板進行單純的講授,教學內容枯燥,PPT 單調,教法呆板。
結合調查問卷與專業教師訪談結果,我們發現技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育教學工作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同時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學校領導重視程度不夠。自從教育部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教學指導綱要》以來,學校紛紛引進德育教師,特別是心理專業教師,以解決學生在人際交往、求職就業等方面產生的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或困惑。然而,部分學校領導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和作用缺乏深入了解,把心理專業教師引進校園后,盡管也會安排 4 至 8 節課的教學任務,但一般把他們分配在學生管理部門,主要處理戀愛、打架、逃課、爬墻、不學習等學生問題以及其他的學生管理方面的工作,致使心理教師的專業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二)教學目標不清晰、不明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幫助學生全面了解身心健康的含義、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遇挫能力的課程。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學校教學目標不一、缺乏針對性、理論與實際脫離等原因,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價值得不到很好的體現,甚至有部分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歸屬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部分,或者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健康咨詢,使得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與教育部的教學指導綱要出現偏差。
(三)教材缺乏針對性、實用性。根據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中職生學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最想解決有關“學習技巧”“人際交往”“情緒管理”“心理疾病防范”“職業規劃”等方面的問題,說明中職生學習本門課程的首要動機是為了解決實際學習、生活和就業的心理需要。目前,大部分技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材出現多樣化,且在教材編排上側重于學習規律以及學習技巧,沒有全面、有效地處理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就業方面的心理困惑或問題,與中職生實際心理需求出現偏差,使心理健康知識普及難以推廣到應有的程度。
(四)教學時間少。大部分技工學校注重專業技能培養,忽略基礎知識普及。很多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公共課程,一般都是在安排不下專業課程的情況下才安排;有的中職生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枯燥乏味,甚至很多內容與中學政治理論課、德育課重復,可上可不上,從而導致能夠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班級不到全校班級的 50%,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普及率低下,學生綜合素質得不到全面提高。
(五)教學形式單一,教學過程不靈活。從目前的課堂教學情況來看,技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授課形式主要是“填鴨式”的滿堂灌—— 大多數教師只是在講臺上講授,或者完成任務式的教學,或者簡單的 PPT 教學,不顧及下面學生的情感與表現,以至于教學手段呆板、單一,講授內容乏味,學生在課堂上睡覺、玩手機等現象屢禁不止。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一門以活動為載體,以體驗、感悟、成長為目標的綜合性課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應基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規律,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教授學生處理學習、生活和就業方面的心理困惑或問題的技能與方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針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現狀,課題組提出以下對策。
(一)領導重視。學校對學生技能的重視與培養,主要體現在教育教學課時和人才培養上。學校領導可以根據教育部頒布的《心理健康教學大綱》,給予每個班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課時,以滿足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基本條件,使得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并駕齊驅。另外,學校領導應培養一支專職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師隊伍,讓他們可以深入學生當中,了解學生對生活、學習和職業的想法,有利于有針對性地教學和正確地引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明確課程標準與教學目標。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意在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職業技能培養,為學生求職與就業做好心理準備。學校領導及專業教師需根據學校自身情況,結合相關規定,制訂符合本地區學生發展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標準與教學目標,為教材選擇、教學手段和評價方法等提供指導。
(三)確定課程教材。課題組提出使用根據教育部頒布的《心理健康教學大綱》編寫、俞國良主編的《心理健康》教材。該教材內容面向全體學生,以中職生常見的心理案例為切入點,剖析中職生常見的心理困惑或者心理疾病,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和心理輔導。其重點是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以活動為載體,教授學生處理學習、生活和就業方面的心理困惑或問題的技能與方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四)多樣化教學。課題組提出將微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當中,讓學生“課前預習—為新課做好準備,課程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后復習—鞏固知識”,達到“不懂哪里點哪里”的效果。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中職生身心發展特點,教師可以適當地穿插心靈故事、角色扮演、案例討論、自我剖析、情景模擬等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調適,在調適中成長,通過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以達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增強學習效果,加深對心理健康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掌握心理調適方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俞國良.心理健康(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韋巧玲.淺談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有效教學[J].才智,2015(10)
[3]海柳娟,謝新輝.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職業,2015(7)
[4]楊 輝,王 艷.論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6)
【基金項目】本文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2017年度技工教育立項研究課題(2017JY006)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曹 堅,男,漢族,廣西玉林人,大學本科學歷,講師,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師,任教于廣西賀州高級技工學校。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