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孫富奇

立體倉庫的產生和發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生產和技術發展的結果。上世紀50年代初,美國出現了采用橋式堆垛起重機的立體倉庫,并在1963年率先在高架倉庫中采用計算機控制技術,建立了第一座計算機控制的立體倉庫。此后,自動化立體倉庫在美國和歐洲得到迅速發展。
我國對立體倉庫及其物料搬運設備的研制也不晚,1963年研制成第一臺橋式堆垛起重機(機械部北京起重運輸機械研究所),1973年研制出我國第一座由計算機控制的自動化立體倉庫高約15米,而后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立體庫也演變出更多的樣式和模式。其具有的空間高利用率、出入庫便捷、采用計算機進行控制管理而利于企業實施現代化管理等特點,讓其受到眾多企業的關注,現如今已成為企業物流和生產管理不可缺少的倉儲技術。
可以說,立體倉庫的使用和改進是社會發展下的必然結果,歸結下來,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我國經濟不斷增長,城市發展迅猛,城市土地資源日益變得稀缺和昂貴,進而導致原有倉庫使用租金升高,新建倉庫投資成本增加。對于倉庫的使用者和建設者來說,若想取得更大的收益,就要提高倉儲貯藏率,普通平庫只能向占地面積要儲量,但卻加劇成本開支,性價比低;而立體倉庫將普通平庫未能充分利用的上部空間開發,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倉庫儲量,甚至能減少倉庫橫向占地面積,達到物超所值的效果。
第二,自動化機械裝備研發創新,為向上要“效益”提供可能。近年來,我國科技水平發展迅猛,許多自動化倉儲設備面世,在載重性、靈活性、安全性等多方面不斷提升,如立體堆垛機、巷道堆垛機、前移式叉車等,它們能在貨架通道內自由穿梭,并承載更大的貨物重量,將其抬升至更高的高度進行精準定位碼放。
第三,人力成本支出增加,電商迅猛發展。電影《天下無賊》中有這樣一句臺詞,“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現如今不僅僅是人才,可以說“是人就貴”,電商的激增更是刺激了物流行業用人需求,二者相加,為企業帶來了更大的人力成本負擔。如何有效為企業縮減人力成本開支的同時,提升倉儲轉換率,并滿足電商對于倉儲物流的巨大需求,立體倉庫成為適合的解決方案。通過前期良好的規劃方案,為企業帶來更高的能效。
探討完立體倉庫成為主流倉儲的原因,那么究竟什么是立體倉庫除了將使用空間立體化外,它還有哪些特點?筆者在走訪了一些立體倉庫后發現,其還表現出體系化、整體化的特點,三“體”合一,構成了立體倉庫給予人的直觀感受。而賦予立體倉庫這種表現的,則是其組成,包括貨架、堆垛機、叉車、AGV、分揀系統等協同配合,以及自動化設備制造商自成一體的解決方案。
自動設備提供商不僅為立體倉庫提供設備,如今更多會提供倉儲整體解決方案,從設計規劃到售后維修完全獨立運營,避免“一庫多責任人”,大大簡化流程,為使用者減輕、分擔壓力;其根據客戶需求和自身產品所打造的立體倉儲解決方案,相比集成式的方案提供商更具專業性和高性價比,無論是在設備的使用、串聯上,還是在維護上,都能更加為企業節省成本。
同時,自動設備制造商云服務的打造,讓一套數字化管理系統可以支持立體倉庫中自動化設備整體運行,為使用者帶來使用上的便利,不僅能做到實時監控貨物流轉,保證貨物安全、到位,還能避免客戶數據外露,保護企業信息安全。
可以說,如今立體倉庫的發展更加內收化,并不是指倉庫功能內收,而是將立體倉庫的第三方內收,減少環節。從而打造更完美、性價比更高的立體倉庫,力圖為倉儲使用企業節省更多成本,擁有更好的立體倉庫使用體驗。

立體倉庫作為承接現如今物流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未來其還將朝著更加智能化和自動化發展,極大可能做到真正無人化,其包含的多功能性將是詮釋新倉儲理念的不二案例。
未來,組成立體倉庫的全部設備將完全依靠信息采集、電腦編程和地面定位行走輔助實現自動化流水線式作業,并再也不需要人工監管或輔助,甚至連出入庫的搬運上車,也將完全由自動化無人設備所代替。如果未來機械臂能夠實現一臂多用,那么其也極大可能被加入到立體倉庫之中,完善現在的分揀系統,一套系統應對所有出入庫貨物,從而進一步降低企業倉儲成本,提升立體倉庫自動化水平,助推倉儲行業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