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來中國師范教育都重視學習基礎文化知識和教師技能的訓練,只有少數時間培養學生的課堂教學技能。所以,對于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已成為師范教育改革中的一項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務。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融傳統的微格教學系統之中,對于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師范生有著重要的作用。師范生應熟悉掌握微格教學實施的各項基本流程,明確微格教學的主要內容,設計好微格教案做到教師隊伍的專業化。
【關鍵詞】微格教學;師范生;教學訓練
【作者簡介】張晏瑋(1993.09- ),女,黑龍江省綏化人,哈爾濱師范大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
微格教學(MICRO TEACHING)是由美國發明的一種教育輔助教學手段。教師在一間特殊的教室中進行授課和試講, 然后借助于攝像機等設備將學生講授的過程錄制下來。微格教學是師范教育從理論過渡到實踐的橋梁,可以讓青年教師在短時間內嘗試小型課堂教學并且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系統的教學技能訓練。實踐證明,通過這種微型的教學手段,可以在課后對教師進行指導,然后根據錄像帶進行資料分析、學習試講內容, 糾正試講者的錯誤和不良習慣, 研究其教學的模式及方法, 以提高試講人的授課水平和心理素質。但是當下師范院校學生在進行微格教學訓練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影響了微格教學的效果。如果這些問題可以澄清與解決,那么將有力推動師范生教學實踐能力的快速提高。
1.促使師范生盡快轉換角色,形成教師角色意識。傳統的教師培訓方式采用粗教式教學,沒有典型師范生教師角色認識的培養,導致一些師范生到工作崗位后一年甚至很多年才能適應中小學的教學活動。在教學中采用微格教學手段,對師范生進行教師角色的三個層次的培訓訓練,一定會收到有別于傳統的教育學習和教育實習所達到的效果。因為在師范生的教育學“言論”中,部分教育學使師范生對教師角色的第一個層次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而將這種感性認識上升到他們的理想和信念層次必須親身實踐。微格教學模式就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無視師范生教師角色認同和教師角色實現兩個層次培養的缺憾。
2.增強師范生實踐教學的參與意識,體現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在我國高師教育中,師范生的課程主要有心理學、教育學和各科教學法這三門。而這些課程教學的方式主要是“口述耳記”,這種方法產生了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相脫離現象,這與時代對教師的教育培養目標所提出的要求相去甚遠。而微格教學可以使教學過程不斷獲得角度的信息:如來自學生和指導教師的反饋信息和試講“教師”自身教學行為的信息等。對這些進行分析、研究和解釋,有助于準確而且迅速地找到改進教學技能有效方法,進而形成教育能力。采用微格教學手段學習教育理論可以使學生在自己掌握教學過程和教學規律及理論知識后,大膽嘗試讓他們試講“教學原則”。
傳統的訓練方法對教學環境、教學設備的要求不高,且簡便、靈活,易于操作;而微格教學具有過程記錄的科學性、教學技能模式的合理性、教學功能的有效性、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嚴密性等特征。它在師范生教學基本技能的訓練或在職教師教學基本技能的提高方面顯示出了傳統訓練方法所無法比擬的顯著效果,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1.受訓者產生緊張情緒。對于微格教學我們曾作過簡單的調查:(1)你是否覺得興奮?(2)你是否覺得緊張、害怕,還是無所謂?等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師生面對面講課心理狀態更多的是緊張而面對攝像機除緊張之外還有些興奮,比單純的面對師生更為緊張。因為,先進、科學的現代化媒體設備可以對受訓者在講課中出現的所有問題作毫無遺漏的記錄會給學生造成心理壓力,學生既擔心自己的形象不夠完美,又擔心會影響老師對自己的印象及學期成績評定。
2.課程的設置不符合實際運用。因學校水平、專業不同和教育觀念、教學條件、教學資源等因素的制約,對于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課程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就師范生訓練而言,由于時空條件以及媒體設備的運用等方面的限制,使我們不能對學生的訓練情況進行及時而全面的反饋,尤其難以進行必要的反復訓練。這是我們在微格訓練中很難收到預期效果的最主要的客觀原因。如果課時過少學生實際的訓練時間就極為有限,因而無法收到預期的效果。
總之,微格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在師范生教學技能培訓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微格教學要注意基本知識與提高知識內容的銜接,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在要求其完成基本知識的同時,應要求并幫助學生向更深的知識探究,為其后續發展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陳卓.師范生微格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
[2]狄曉雨.試論微格教學訓練的不利因素及克服的方法[J].肇慶學院學報,2005.
[3]孟憲凱.微格教學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