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譯中的最大困難不是語言本身, 而是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內涵,文化負載詞翻譯一直是推進跨文化交際的難點。文章通過分析影響跨文化交際的因素,論述了跨文化交際下的漢語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漢語文化負載詞;翻譯策略
【作者簡介】李敏(1978- ),女,漢族,山西晉城人,太原工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筆譯。
【基金項目】2017太原工業學院應用性課程建設項目:“任務驅動”下的筆譯課程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17YJ16Y)。
Nakayama和Halualani在他們的著作The handbook of critica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一書中指出在跨文化交際中應遵循三個平等原則: 第一個是語言平等原則,在跨文化交際中不應該有語言歧視; 第二個是文化平等原則,任何人都有權使用自己的語言和文化; 第三個是信息交流平等原則,任何人都有權表達觀點和信息。
翻譯不僅是語言間的轉換,還是文化間的交流,那么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翻譯也應遵循平等的原則,準確得體地傳達出源語的文化內涵是譯者真正的翻譯目的。
漢語文化負載詞指中國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詞、詞組和習語,這些詞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漸積累下來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是中國傳統文化最為核心的外在表現形式。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漢語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一直是漢譯英翻譯中的一大難點。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詞匯的不對等。英詞匯意義的不對等是造成漢語文化負載詞難譯的一個原因。這也就是說,英語沒有相應的詞語來承載漢語中的文化因素, 形成詞語空缺。比如,紅色在漢英兩種語言中就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漢語中的紅色是極吉祥的顏色,象征著喜慶、勝利、成功,如“開門紅”、“紅紅火火”和“披紅戴花”,而英語中,紅色象征著血腥、罪孽和革命。
2.文化背景知識的缺失。文化背景知識的缺失是造成漢語文化負載詞難譯的另一個原因。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可是在英語中會缺乏解釋原文所需要的漢語文化背景知識, 如果讓讀者以自己的文化背景去理解譯文, 就會造成誤解。
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應謹慎處理漢語文化負載詞,努力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準確地傳播至國外。因此在翻譯漢語文化負載詞的過程中,忠于原文固然重要,但更要重視詞語當中所負載的文化內涵。
1.音譯法。在翻譯過程中,常會遇到人名、地名或是在目的語中無法找到對應詞的情況,此時可以采用音譯法進行翻譯。音譯法, 是一種譯音代義的方法,是把一種語言的詞語用另一種語言中跟它發音相同或近似的語音表示出來的翻譯方法,簡單地說就是用漢語拼音直接把漢語詞匯拼出。用音譯法翻譯負載中華民族文化特質的專有名詞和特有名詞,不但可以有效保留漢語這些詞的文化特質,同時還能將全新的文化概念引入到目的語文化當中,積極促進中英兩種文化的互通相融。例如:餃子 jiaozi;功夫 kungfu;風水 fengshui;豆腐 toufu;餛飩 wonton。
有時,由于文化背景知識的缺失,只用音譯,會讓外國讀者難以理解,這樣就需要在英譯的基礎上加注釋。例如:陰陽yin and yang (Yin is a female inactive force in human body;Yang is a masculine active force in human body)。
2.直譯法。直譯法是遵循源語的意思,保持原作的語言形式,包括用詞、句子結構、比喻手段等等,將源語直接翻譯成目的語。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形勢下,一些漢語文化負載詞已逐漸為西方人民所熟知,如“剪紙”可直譯為“paper-cut”,“一國兩制”可直譯為“One ountry, Two systems”。
當直譯不能完整地傳達原文負載的文化信息,使英語讀者難以理解時,可以在直譯的基礎上增加注釋方式加以說明,這樣不僅保留了漢語的文化色彩,還能使英語讀者了解漢語的文化內涵。如“四大發明”可譯為“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 (compass, papermaking, gunpowder and printing)”。
3.意譯法。譯文的語言與原文的語言在許多情況下并不擁有同樣的表達形式來體現同樣的內容,更談不上產生同樣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采用意譯為好,能有效解決翻譯過程中的詞匯沖突。在對漢語文化負載詞進行翻譯時,要盡可能傳遞中國文化中的信息,若是語言或者語境受到某些條件的限制,則應當考慮英語與漢語文本信息功能的對等,只翻譯出中文的意思即可。例如,漢語成語“紫氣東來”的“紫氣”在漢語中比喻吉祥的征兆,而在英語中,紫色的引申意是尖利辛辣的語言和華而不實的文字,沒有祥瑞之意。因此,在翻譯“紫氣東來”時,“紫氣”就不能譯為“purple air”,而應譯出它的隱含意“propitious omen”。
總之,在對漢語文化負載詞進行翻譯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到中國文化的傳播以及在交際效果,這就要求譯者不但應精通兩種語言,而且還應當對其文化有所了解。譯者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翻譯能力,才能使跨文化交際活動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鄭德虎.中國文化走出去與文化負載詞的翻譯[J].上海翻譯,2016 (2):53-55.
[2]謝有蓮.跨文化視角下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及對比研究[J].濟寧學院學報,2017,38(05):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