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很迅速,我們也逐漸意識到高等職業教育是否可以健康發展, 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才培養的效果是否與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相符合。而人才培養的效果只有通過系統的專業實訓才能得到保障。為配合我國高職英語教學而舉辦的英語技能大賽宗旨是促進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檢驗高職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大賽的宗旨與實訓的目的是一樣的,故高職高專院校應探索將技能大賽與實訓有效相結合的公共英語課實訓模式。
【關鍵詞】英語技能大賽;公共英語;實訓模式
【作者簡介】藺曉梅,甘肅有色冶金職業技術學院。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職業技能競賽的目的是培養出適合我國國情發展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本校的英語教學改革一直在不斷的探索中前進,如實施了英語分層教學等。但隨著推免生的數量擴大,生源質量的下降,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根本不能進行下去,這就需要我們重新定位我們的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在傳統課堂中加入實訓模式 為解決目前我校公共英語存在的實訓空白做出范例, 也是英語教學改革的一次突破創新并且為如何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與實訓教學有效結合做出探索, 能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一、教學理念及理論依據
能力本位(competence-based)的教育模式基本上是國際上高等職業教育都比較認可的模式。如北美國家實行的CBE和DACUM課程模式。澳大利亞推出的職業教育國家資格框架(National Training Framework)和培訓包(Training Package),其特點重在培養綜合職業能力,課程標準來源于能力標準,以此進行課程設計(Curriculum Design),并作為實訓環節策劃、開發和運作的依據,而這也就成為職教實訓的基本模式。德國在世紀末構建的雙元制(Dual System)的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澳大利亞和德國的這兩種模式代表了當代國際上職業教育課程開發的先進水平。
采取校企合作模式是上述高職教育發達的國家對文科的實訓方式。2004年在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上,教育部高教司組織大家借鑒吸收國際先進的職業教育經驗,并且要結合我國國情,制定出與時俱進的高職教育課程模式及開發方法,其課程設計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在這種課程模式下,實踐教學環節是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體現,而且也是適合我國國情和人才市場需要。
二、基于技能大賽的公共英語課實訓教學模式的實施
高職英語技能競賽主要是為了深化高職院校英語課程改革和全面提升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以筆試、情景交流和職場具體應用為主要形式開展。英語技能大賽的考核內容都是與行業密切相關的主題, 例如日程安排、景點介紹、產品介紹、市場變化介紹等。具體來講,其一是筆試環節中的閱讀和翻譯,其中閱讀主要是結合各類職業的情景,生詞量、難度一般介于英語A.B級考試的難度系數之間。翻譯主要包括英漢互譯,其內容也跟職業有關;其二是情景交流。主要形式為連續性問答環節和圖片的描述。所選用的圖片一般來自生活中的熱門話題或者是職場中常見的場景圖;其三,職場應用環節。參賽選手隨機抽取職場任務并進行表述,主要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進行匯報表演,最后展示通過合作環節解決問題的成果。
除了利用技能大賽的內容外,教師要通過和園林專業老師交流,上網查等方式增加符合學生實際職場情景的環節,比如接待客戶,簽訂合同等。對競賽中的有些過于難的,不適合我校學生實際情況的內容要刪除。在實訓形式方面除了競賽里面的三部分內容外,可以增加其他形式,比如演講比賽,單次聽寫比賽,辯論賽等,盡可能的豐富實訓形式,使課堂動起來。在方案執行的過程當中,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協調作用,各個項目指令發布清晰,分工明確,時時幫助學生解決實訓過程中的困難,包括語言表達,內容安排,材料拓展方面等。
首先以走訪、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學生自身的英語學習需求及用人單位對學生英語能力的要求,預測在課程中引入實訓模式可能的一系列問題。其次收集資料進行初步研究,收集關于近五年來技能競賽的各類題型,包括閱讀理解和翻譯,情景交流和職場應用將英語技能大賽內容進行分析, 使實訓課程的設置更合理化, 在此基礎上研究并制定公共英語實訓計劃書。計劃每學期每個班的實踐教學時間、課時量;收集各類與日常生活或職業緊密聯系的資料,包括圖片,產品說明書,影像資料,以建筑專業為例,將職場應用的環節細分為一個個具體的實訓項目,如模擬商務談判、合同簽訂、招聘員工等具體、逼真的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
研究并制定合理的考核與評估方式。做好記錄,制定平時成績考核表,觀察學生在實訓活動中的學習態度、教學活動參與度、任務完成情況等。在學期末調查學生在本學期英語課堂的收獲及對這種英語實訓的評價,將反饋結果與沒有引入實訓模式的班級進行比較,進一步驗證英語實訓模式嘗試是否在本校合理,可行。
三、結論
通過實踐探索,筆者認為高職英語技能競賽與日常的有效教學可以達到互相促進的效果。在筆者所在學校的英語日常教學中取得了比較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由于本人經驗不足,沒有做大范圍的具體實施,對全校具體效果欠缺了直觀的數字反饋。也希望各個英語教師能互相交流教改成果,共同為我校公共英語課的實訓作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