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昱?費騋闖
隨著中國教育改革的發展,學前教育的發展也日益受到國家和各個地方的關注和支持。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加強對兒童托幼全過程監管。十三屆全國人大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做出了讓教育者為之鼓舞的回答,重中之重就是學前教育的立法就在下一步的計劃之中。在當今這個大好政策的支持下,越來越多的幼兒園也在逐漸的完善與發展,在雙語教學上也在逐漸突破與提升。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學前教育大背景下,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發展卻往往容易被人忽視。其中,隨著雙語教育的快速發展,家庭收入水平的穩步提高,很多打著國際化旗號的0-3歲嬰幼兒雙語早教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教師的素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課程的質量,本文將針對0-3歲嬰幼兒雙語早教機構英語教師專業發展進行初步探索。
由于0-3歲嬰幼兒早教并不是源于中國,所以國內很多早教機構都是借鑒歐美早教經驗,引進國外的課程和教學方法,例如,蒙臺梭利教學法(簡稱蒙氏教學法)、奧爾夫音樂等。我國目前的英語早教機構主要以兩種形式存在,一種是專門的英語早教機構,主打雙語教學,配有英語教師和中文助教,教學對象的年齡從幾個月到幾歲不等。另一種形式是針對0-3歲幼兒的早教機構,這種機構中開設不同門類的課程,包括英語課。前者主要出現在一線二線城市,中小城市和城鎮極少。這些機構通常價格昂貴,屬于教育投資中的高消費。這些雙語早教機構在快速的商業化發展之下,同時也出現了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
0-3歲早教在中國內地大約有十五年的成長過程,雙語早教在內地的歷史大約十年左右,是教育行業里非常年輕的朝陽事業。然而,師資隊伍的建設卻一直沒有達到系統化、專業化的標準,英語指導師的職業素質更是令人堪憂,目前大多數早教機構的師資培養存在很多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1.幼兒園教師進入早教成為英文指導師。由于早教機構在國內的迅速發展,早教機構對于教師數量的需求日益增長。教師素質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幼兒園教師的社會地位和收入一直處在相對較低的水平。在此背景下,好多幼兒園教師搖身一變,成了早教機構的教師。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中文老師崗位實踐和雙語課程的助教工作后,再通過不夠嚴格、專業的“以老帶新”培訓后成為雙語課程中的英文指導師。在這種“快餐式”的教育服務中,這種教師的問題會逐漸顯現出來,例如:(1)一些教師未經過專業英語學習和培訓,英語發音不準確,甚至不能夠完整并準確地表述英文教案中的內容,導致教師對家長的指導不夠準確。這樣一來,早教機構設置雙語課堂的意義不大,只是流于形式。(2)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知識還是以3-6歲學前兒童為主,并不能很好的適合0-3歲嬰幼兒。
2.英語專業的畢業生、教師變成雙語早教機構英文指導師。隨著英語培訓學校多年的發展,機構數量逐漸飽和。好多英語專業畢業的青年也看到了0-3嬰幼兒雙語早教機構大好的發展前景,利用自己英語的特長,進入了人這個收入相對豐厚的職業。他們不同于幼兒園轉行過來的教師,他們會說英語。與此同時,另一個問題也逐漸顯現,那就是對于0-3歲嬰幼兒身心發展知之甚少,不夠了解孩子,不能夠及時、準確地給予家長幫助和建議。例如,孩子的哭鬧是生理需求還是心理需求等等。這些教師首先是擔任一段時間雙語課程的助教,直接學習的對象就是他們的主教老師,他們獲得的專業知識也就處于不系統、不準確的狀態。
3.英文指導師職業成長氛圍不佳,人員流動性大。談到教師專業發展,我們要關注教師成長環境,發展需求還有薪資待遇,尤其是更加關注優秀教師的發展和需求。現在教師們專業發展中會遇到的問題有:
(1)職業認同度低。雖然在早教機構工作的教師被稱為“教師”,但是因為接觸的都是新生兒和三歲以內的幼兒,這種工作性質就決定了早教教師要給予孩子們更多的關注和照顧,好多家長因為沒有經驗,連換尿布、沖奶粉也會尋求教師的幫助,在這種大環境下,一部分教師覺得自己像照顧孩子的“阿姨”,認為自己即使能夠用流利的英語上著洋氣的雙語課,但是心理還是接受不了家長對自己的態度,從而影響教師的心態和自信心。
(2)工資水平低。雖然早教機構的工資比幼兒園高,但是早教機構每節課的課時費拿到教師手里的很低,最少的可能是會員課時費的十分之一,最多也不超過四分之一。這樣一來,教師只能通過累計大量的課時來提高收入,一周二三十節課的強度使教師們心理感覺到不平衡,認為自己的勞動價值和創造價格沒有得到好的體現。這樣一來,好多教師在日復一日的高強度工作之下,轉行去做別的工作。
(3)培訓滯后,進修機會少。當每個教師剛進入早教行業的時候,都是心懷希望,信心滿滿,想在這樣一個朝陽的教育事業中發揮自身的光和熱。一旦入職之后,教師們會發現自己很難達到一個更深的水平,專業發展甚至會止步不前,喪失信心。每個機構所面臨的問題都不同,例如,第一個原因,有的早教機構人員少,課程任務重,沒有時間進行有效的培訓或者送教師們出去進修。第二個原因,教師培訓和進修也是一筆不菲的支出,好多教育機構由于規模和各方支出的問題,不舍得花費這筆費用對已經能上課的教師進行培訓和進修。這就是為什么好多0-3歲早教機構師資水平上不去的原因。
4.政府投入不足,缺少監管。雖然近年來我國政府在一些重要會議中曾多次指出要重視學前教育,但是, 財政投入并沒有明顯提高。據統計, 1998- 2004年, 政府財政性幼兒教育經費的投入占GDP的0.04%- 0.05%, 這些是針對3- 6歲教育機構的, 對于0- 3歲早教機構, 國家和政府基本沒有任何投入。相應的教育部門也沒有有效地對早教機構進行監管,導致0-3歲早教機構行業教師質量參差不齊,收費標準也大不相同,價格有普遍走高趨勢。
1.完善學前英語專業教師培養。雖然大中專院校的學前專業著重培養3-6歲幼兒園教師,也開設了一些專門的學前專業英語課程,但是總體英語專業培養沒有達到體系化、專業化的程度。建議大中專院校學前專業將專業英語真正的進行應用教育,讓學生在校期間能夠學得多一門語言、多一種技能、多練多用,而不僅僅是流于形式的英語課程。
2.加強相關部門的監管。0-3歲雙語早教機構作為一個朝陽教育事業,在其管理方式、價格定位、服務群體、師資培訓方面有很多不足和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夠及時地加以整理和改正,在這樣的速度下,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問題。早教機構雖然商業性很強,但是無疑也是為好多不能夠獲得育英知識的家長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去了解嬰幼兒,為自己的小家庭營造盡量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所以教育部相關部門,應該加強監督與管理,為0-3歲嬰幼兒早教機構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3.關注0-3歲雙語早教機構英文指導師職后培養。新教師進入早教機構前期最需要、最渴求的一定就是系統的、專業的企業培訓和專業培訓。0-3歲雙語早教機構教學部應該派出有經驗的一線“老教師”們合力總結經驗并整理出一套符合早期教育教學理論的英文指導師專業培訓體系。
學習最忌諱的是固步自封,像這樣的雙語早教機構應該每年都安排教師去早教事業發展成熟的國家或地區進行進修學習,及時更新引進的課程和體系,從而進行創新,真正的做出屬于自己的“雙語早教”,培養出有能力、有閱歷、有耐力、有研究力的高能教師團隊。
綜上所述,0-3歲雙嬰幼兒語早教機構英文指導師的教師專業發展對于國內早教事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不僅僅關乎于教師們的個人職業發展,也是關乎千千萬嬰幼兒家庭教育的發展,用自己的專業能力給千萬家庭和嬰幼兒提供本土化的專業英語環境,也是為我國早教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王穎蕙.0-3歲嬰幼兒早教機構教師專業發展的初步思考[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3,8.
[2]丁慶,孟凡旭.英語早教機構的誤區及“走出”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09.
[3]郭力平,李琳.幼兒英語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上海市幼兒園園長的調查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3(09).
[4]陳里霞.早期教育機構教師隊伍建設的探索[J].中國民族教育, 2011,(6).
[5]王穎蕙.0-3歲早教師資職后培訓的現狀與建議[J].雞西大學學報,2012,(6).
[6]倪建發.學前教育師資隊伍現狀及建設途徑研究[J].溫州大學學報,2012,(2).
【作者簡介】袁昱(1990- ),女,遼寧長海人,沈陽大學研究生學院,教育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學前教育;費騋闖(1973- ),女,教育社會學博士,沈陽大學教授,沈陽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