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進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低效的成因及對策研究》課題研究過程中,發現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低效與教師教育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活動設計不合理、小組學習活動組織不科學有著直接的關系。研究表明,把教師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和課堂教學實踐相結合,通過開展集體備課等多種形式的有效交流,采取科學的小組建設和評價手段可以使課堂教學活動充分發揮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
【作者簡介】李偉忠,榆中縣清水驛學區。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根據小學生學習的特點,小學英語教學要創建以活動課為主的教學模式。”可以看出,活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處于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筆者卻多次發現有些課堂上雖然設計和組織了很多教學活動,但是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沒有能很好的完成既定學習目標。針對以上所出現的情況,筆者開展了《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低效的成因及對策研究》的課題研究,現將淺見略陳于下。
調查發現的問題及分析。通過問卷調查及課堂觀察結果,通過對比“日常課”和精心設計的觀摩課,發現導致課堂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教師對于教學設計對于課堂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而調查發現大多數教師認為教學設計只為“應付檢查”。基于此,提高教師對教學設計的重視程度,改變教學設計只為“應付檢查”的觀念勢在必行。
第二,教學活動設計過程存在問題。突出表現為教學活動設計原創率低,“拿來主義”現象嚴重。因此,要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高質量的教學設計必不可少。
第三,教師不重視課堂導入,隨意設置導入活動。在筆者的調查研究過程中發現缺少熱身導入環節或者設計較為隨意、低效的教學設計較多。
第四,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缺乏趣味性、目標指向性和可操作性。
第五,小組合作學習效率低下。研究過程中觀察到的課例不同程度的采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但就課堂觀察來看真正有效的合作學習寥寥無幾。
多渠道學習,更新和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及教育理念。
第一,閱讀教育經典書籍,訂閱教育前沿雜志、報紙,學習和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學觀念,做到與時俱進。
第二,積極參加教育培訓,聆聽教育專家的講座,與專家交流,發現和總結專家的教育觀念和理念,充實自己,獲得成長。
第三,組織教師多聽“好”課,鼓勵教師多上“好”課,在實踐中完成自我成長。
1.開展集體備課和“研課”、“磨課”活動,杜絕“拿來主義”現象。
(1)采用線上交流和線下研討的方式開展集體備課活動,調動教師積極性,集思廣益,共同設計出高質量的教學活動設計。
(2)規范教學設計。筆者認為網絡資源有其優點,可以借鑒,但絕不是照搬照抄,我們需要在充分考慮學情等因素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后才能拿來指導我們的課堂。
(3)開展“研課”、“磨課”活動。制定“研課”、“磨課”活動方案,在本校及兄弟學校開展“同課異構”、聽評課等多種形式的“研課”、“磨課”活動,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和課堂教學實踐能力。
2.多種途徑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效率。
第一,合理組建學習小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學習小組建立體現“多樣化”要求。我們尊重學生的“多樣性”,就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一種教育資源,一種供其他學生學習的學習資源。
學習小組規模體現“最優化”要求。學習小組規模“最優化”有兩層含義。首先是指學習小組的數量要適中,第二是單個小組的規模要適度。據《財富》雜志刊登的一篇文章《如何建立一支卓越的團隊》所言,4-6人才能實現最高的團隊效率。
學習小組體現“責任化”要求。“責任化”要求就是要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和責任,以便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各負其責、各盡其能。
第二,合理設置小組合作學習任務,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應該是基于教材和教學目標從情景材料中提煉出來的進行小組學習的任務,選擇什么任務展開小組合作學習,決定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向和結果,關系到課程目標的達成和教學效果。
第三,合理安排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時間,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小組活動時間安排是否合理也會影響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效果。在安排小組活動時間的時候要考慮給予學生充分的準備時間、討論時間和展示時間。
第四,優化評價引導,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之所以把評價和引導放在一起是因為教師的評價其實就是一種引導。比如,在課堂上,教師批評了不守紀律的學生或者是表揚了遵守紀律的學生,其實就是引導學生遵守紀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評價即引導。
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但作為教師,應該通過各種途徑讓它趨于完美,打造出屬于自己的“完美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