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隱喻是一種修辭方法,無論在漢語中還是英語中都很常見。它用含蓄的比喻方法,通過一種含義來表達另一種含義。而隨著中國與世界的聯系日益緊密,中英文的翻譯工作也日益增多。隱喻翻譯也就成為如今翻譯界最常使用的一種方式。這種翻譯方式,不僅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文章的原始內容,同時也可以有效的體現出其深刻的內涵。本文主要從認識語言學的角度,探討如何進行英語的隱喻翻譯。
【關鍵詞】認知語言學;隱喻;翻譯
【作者簡介】劉書含,成都理工大學。
認知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但它又是一個涉及到電腦自然語言理解、人工智能、語言學、心理學、系統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認知語言學又不是一種單一的語言理論,可以說,它是多種認知語言理論的統稱。而隱喻作為一種語言表達方法,它又具有一定的認知性。因此,從這個角度上看,在認知語言學的角度下進行英語隱喻翻譯,可以有效的幫助我們從本質上理解語言,準確的了解英語隱喻中所要表達的深刻內涵,進而對語言進行準確的轉換。
一、隱喻具有認知性
隱喻具有認知性,它對于人類的認知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我們知道隱喻實際上就是通過對已知事物的了解,從而映射到一個未知或者抽象事物上,進而加強我們對未知事物的認知。人們之所以會使用隱喻方法,一方面是由于思維能力或者語言表達受到了限制,所以不得不用一種熟悉的事物來談論另一種事物;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更美妙的傳達意思,從而收獲更好的交流效果。所以,隱喻的認知性,不僅引導我們認知了未知或抽象的事物,還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看待事物的新視角。
二、認知語言學角度下英語隱喻的翻譯策略
翻譯的目的,就是通過簡單貼切的語言,使另一種語言的含義準確的表現出來。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要注重語言的對等性和有效轉換。同時,還要注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語言的翻譯要結合并符合不同的文化背景。在此基礎上,筆者人文在認知語言學的角度下,進行英語隱喻翻譯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對策:
1.要注重對等策略。雖然英語國家和我國各自都擁有不同的歷史和不同的發展歷程,也因此而形成了我們不同的語言特色。但是對于很多客觀事物的認知都有著相同之處,對事物的發展特征和規律也都有著相似的理解,這些相同或相似性,也為我們在語言的隱喻翻譯上提供了有利之處。在隱喻翻譯時,翻譯人員可以借用相同的概念或理解來進行對等的映射,從而引起讀者在理解上的共鳴,進而體會到文章所要表達的深刻意義和內涵。
2.要注重轉換策略。當然,除了上述所說的相同或相似的理解之外,中英文之間也有很多不對等的文化背景和語言內涵。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隱喻翻譯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方式來實現語言內涵的轉換,從而準確的翻譯出內涵意義。
首先,結合兩國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語言實踐將英語隱喻中的具體形象對應到我們所熟悉的漢語環境中。雖然兩國各有不同的文化內涵和發展背景,各有不同的各個民族和生存環境。但是,在人類的實踐生產中,與自然的相處中,都有著相同的密切聯系。所以,在翻譯的過程中,翻譯者只要將原有的隱喻形象放在已知的文化中進行適當的改變,就可以使實現二者在意義上的對等,從而實現對隱喻的有效翻譯。
其次,還原語言的本來意義。將漢語和英語中的隱喻喻體直接刪減掉,只留下本體的本真意義。翻譯的目的就是為了使語言更加清晰明確,因此,如果英語隱喻中的喻體是我們并不熟悉,甚至非常陌生的內容,翻譯出來反而會導致讀者難以理解,那么這個喻體在翻譯中就是一個多余的存在,翻譯者完全可以直接用明確的概括性詞語翻譯出來。
3.要注重異化策略。語言的翻譯,實際上也是文化的交流和溝通。因此,當翻譯的過程中遇到與特定的文化和歷史發展相關的隱喻,而在轉換語中又找不到能夠彼此映射的隱喻體,那么翻譯者就可以將這種隱喻直接滲透到轉換語當中。通過這種滲透或者說移植,而使這種陌生的詞語或語言成為了解不同文化的又一種方式,從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文化交流目的。其實,漢語中就有很多的隱喻是通過翻譯移植而來的,例如:潘多拉盒子(Pandoras box)、特洛伊木馬(Trojan horse)等等;而英語中有一些隱喻也是從漢語中移植過去的,例如:paper tiger(紙老
虎)、people moutain people rea(人山人海)等等。在世界全球化趨勢的帶動下,經濟的全球化已經十分明顯,而這也必然會帶動文化的全球化。而在文化的交流中,各個國家和各個民族對彼此的認知則會越來越趨于深入,對很多文化和習俗的理解也會越來越趨于相同或相似。所以,在翻譯中注重異化的策略,將會越來越普遍和廣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隱喻翻譯雖然存在這一定的難度,但是在文化交流的大趨勢下,隱喻翻譯也已經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翻譯方式。它不僅是一種語言認知想象,同時也是人們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事物最基礎、最分本的認知方式。尤其在認知語言學的視角下,兩個概念的彼此映射,使隱喻翻譯達到了一種跨領域的文化觸探。這種在認知視角下對文章的翻譯,更好的還原了文章內容的本意和深刻內涵,從而達到了兩種語言在文化上的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