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國興
摘 要:科學課是我國課程體系中不可分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科學課長周期作業的優化設計,是科學課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科學課生活實踐性作業使科學課回歸豐富多彩的生活,科學課養成性作業為學生學習奠基基礎,科學課開放性作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教師要優化科學課作業評價,提高學生作業實效。
關鍵詞:科學課;長周期作業;優化設計;作業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4-0069-01
科學課是我國課程體系中不可分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科學課程的教學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并為他們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要使學生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保持對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理解與其認知水平相適應的科學概念,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形成尊重事實、樂于探究的科學態度;發展以科學語言與他人交流和溝通的能力;初步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初步形成對科學的認識。科學課長周期作業的優化設計,是科學課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作業設計的隨意性、盲目性讓學生對作業感到無從下手,這不但影響了學生學習科學課的興趣,還阻礙了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
很多學生都希望自己能成為某種科學現象的發現者、發明者、探究者、開拓者、創新者。針對學生的心理需求,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火熱的生活實踐中去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途徑。例如,教學了杠桿原理后,教師可讓學生尋找生活的杠桿類工具,并判斷這種工具是省力還是費力。又如,教學環境與能量單元后,教師可組織學生參觀污水處理廠、綠色農業基地、選煤廠、發電廠等,并要求學生參加植樹、種草等勞動,以增強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培養學生愛勞動的意識,寫好參觀心得。學生在觀察實踐中獲得直接的經驗并獲取第一手資料,這不但能提高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還能提高學生觀察問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學教師在為學生設計作業時,要從自主探究、合作及各類科學學習的習慣入手,注重對他們科學素養的培養。把各種能力的培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利于激勵學生自主地去進行學習,為學生的學習奠定基礎。
科學課開放性作業可以給學生創造充分的自主學習探索的空間,以學生自我興趣為導向,從探索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科學素養。例如,在講授“校園的樹木”時,教師讓學生觀察一棵樹的各部分并拓印樹皮,結果有許多學生把拓印的樹皮進行比較,發現樹皮的裂縫有大有小。這時,一些學生爭論起來,“我的樹皮裂紋大。”“我的樹最好。”“我的樹皮裂紋小,我的樹光滑,當然最好。”在如此情景下,教師不要立刻制止,而是引導學生:“同學們都認為自己的樹是最好的,到底裂紋能不能說明樹的好壞呢?讓我們一起去觀察自己的大樹吧!”結果,學生們觀察同一種樹,他們就猜測:“裂紋的大小是不是與樹的年齡相關?”就此猜測,學生們繼續觀察,發現裂紋越大,樹干越粗,樹齡就越長;裂紋越小,樹干越細,樹齡就越小。得到這個結論,有學生馬上就聯想到:樹皮有裂紋,就好像人老了有皺紋一樣,年紀越大,皺紋就越深。有名學生不滿地說:“我爸爸年紀不大,但皺紋已經很深了。”一位同學就說:“那是被你氣的。”全班哄堂大笑,這時,有個學生說:“我要好好學習,不讓爸爸媽媽操心,皺紋就不會加深了。”全班頓時鴉雀無聲。學生在爭論的過程中,漸漸打開了思維,并且破除了思維定式的束縛,更加清楚地明白了裂紋和樹齡的關系。
對于科學長周期作業的評價,教師可以建立檔案袋。檔案袋存放的資料主要是學生在完成長周期作業形成的各種材料:照片、小制作、小發明、觀察日記等。考慮到學生年齡小的因素,檔案袋可由科學任課教師統一保存和管理。為減輕負擔,提高工作效率,發揮檔案袋的評價作用,科學課教師應該從下面幾點措施中得到啟示:第一,學生參與。教師要讓學生輪流參與全班同學檔案袋的管理工作。第二,科學規范地進行登記。設計出科學化、規范化的表格進行登記,以利于對記錄的分類、重組與學生評價。第三,及時進行反饋。每學期定期對檔案袋中的材料進行階段性評價并及時反饋給學生,激勵學生重視和不斷豐富自己檔案袋中的內容。
總之,好的作業設計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加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數學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實踐能力、自學能力。進行科學課長周期作業的設計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采用豐富多彩的作業形式,如生活實踐性作業、養成性作業、開放性作業,并優化科學課作業評價,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涂桂慶.小學科學課程教與學的實踐研究[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劉超.對小學科學課程實施發展性教學評價的探討[J].基礎教育研究,2010(02).
[3]周慶萍,高永現,張偉.小學科學課程教師教學現狀調查與思考[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07).
[4]樊勇.科學作業多元設計及多元評價探討[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