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蓮鳳
【摘? ? 要】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雙向過程,因此對于學生學習的效果來說,不僅學生的學很關鍵,教師的教也非常重要,因此說教師素養的高低會影響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新課改下賦予了教師新的角色和定位,這就意味著對于教師自身素質要求在提高。小學語文學科作為一門核心學科也是如此,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除了具有重新認識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具備健全的人格素養和人文素養。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語文教師? 基本素質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053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的角色發生變化,教師不僅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更是學生靈魂的塑造者。小學語文學科作為課程體系中最重要的一門學科,在新課改下面臨著新的要求與挑戰,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從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思維方式中解放出來,改革陳舊的知識體系、落后的教學手段,不斷學習,從各方面充實自己,提高文化素質,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學有所得,語文課才能釋放出它應有的光芒。
一、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具備的人格素養和人文素養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承載著對于學生知識的學習和人格健全發展的重要職責和使命,這是需要一定的教育智慧的,需要提升教師自身的人格素養和人文素養。
(一)人格素養
教育本身是一項全面的育人工程,既需要教師的教化和引導,也需要教師自身人格魅力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特別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自身的言行舉止對于學生們的影響會更大,這就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師自身的人格素養對學生的健全的人格的發展與形成有著很強的影響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真正實現用教師自身人格素養塑造學生的“基石”的良好效果。
(二)人文素養
教師職業是神圣崇高的,教師的人文素養應該是厚重豐滿的,教師應是圣人、智人、能人、善人。人類文明的智慧和道德應從教師身上得到折射和反應,人文精神的光輝和美好,應從教師職業得以展示與演繹。教師要想培養自己的人文素養,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多讀書?,F代社會是知識經濟時代,對于教師的要求就是要豐富自己的內涵,真正實現“博學為范”的育人效果,而其中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讀書。這也是符合當今教師成長的終身學習理念的。所以教師要有主動讀書的意識,博覽群書,來增加自己專業知識積累和教育管理的技能,增加信息量,提升自身人文素養。多思考,有所思、有所想,才能有所悟、有所感、有所得。多思常想,就會悟出問題的實質,悟出事物的真諦,才能產生創造的火花,長此以往,便會沉淀出有價值有意義的經驗、觀點。多討論。一種思想與另一種思想交流碰撞,便會出現新的思想,所以要多和別人交流探討,相互砥礪,觀點碰撞,拋棄陳舊殘渣,獲得真知新感。心與心的交流,面對面的質詢,以及現代通訊手段均可成為探討切磋的途徑。
多記筆記。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動筆墨不讀書。每日一記,每周一記,教學后記,活動預案,生活感悟,時政見解,熱點討論,日積月累,薄薄的紙便會積成厚重的書。如果一個語文教師能夠做到經常構思、寫作,探討語文教學的方法與途徑,小小的課堂就會變成學生汲取知識的大舞臺。多實踐。語言是心靈的表達,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行為是思想的再現,人類人文精神的每個細節、每個方面、每件成果都應以教師的親身實踐展示給學生,演繹給學生。身教重于言傳,一個教育者,既是德育規范的宣揚者,知識的傳授者,更是道德的實踐者,優秀文化的體現者,人文精神的展示者。
二、語文教師素養能力概述
(一)基礎能力——語文方面的聽說讀寫
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幾乎用到這四種能力的全部。教師需要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并且具有聲情并茂的講課說話技巧才能給學生以較好的上課體驗;同時教師還需要寫得一手好字、作得一手好文章。作為語文老師這應該是基本功的要求,在語文老師較長時間對語文的學習與從事經驗,字與文章都應該是基礎。而字的好壞與文章體現了教師的人格魅力,決定了教師是否能夠有效起到提高學生興趣的作用。
(二)基礎技巧——對文章的解讀運用技巧是老師的又一大要求
小學課堂對語文的學習多是從在課堂上由老師帶領學生走近文本、整理分析文本并加以總結而得以進行的。教師如果照本宣科只按教材解讀之類的書籍協助講課而自己不加以思考就很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職業技能——教學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回歸本質依舊是以教書育人為工作本質,而課堂上的教學水平則可以說是一切的衡量標準。課堂是教師課下一切準備的綜合,從最初的課堂設計與教學安排,統籌思考如何將知識點以更好的方式,即更好的切入點、更好地利用多媒體呈現、更好地與游戲等提高興趣的方式點相結合,來進行傳授。
三、新課程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具備科學評價學生的能力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是對于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的指南。教學評價是教師教學流程中的重要環節,通過教學評價能夠對教師教學進行診斷和調控,也能夠對于學生學習實現準確分析和激勵的效果。新課改下強調要在課堂教學中切實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教學評價要圍繞著學生學習和發展為核心開展,具體來說應該包括下面這幾個方面: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更多是通過布置和安排針對性的作業來了解學生課堂學習。但是在此過程中部分教師還存在著“唯分數論”的應試教育的思想,很多作業還是為了考試而練習,并沒有從切實落實課程改革要求,進而有效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的角度進行,這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是有影響的,也忽略了學生作為學習個體的差異性。真正的科學的評價應該是以學生個體差異為出發點,結合小學語文教學課標的要求,布置分層次、有重點的學生作業,作業中也要重視對于學生三維目標能力的培養,然后及時就學生們在作業中的具體表現來調整自己的教學,這樣就能夠較為有效地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結語
總之,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師,要自覺地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提升綜合素質,做無愧于學生的典范與楷模。
參考文獻
[1]劉彩梅.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師必備的專業素質[J].語文學刊(教育版),2010(2).
[2]王丹.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師的角色定位[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