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銳
【摘? ? 要】教師管理的問題,最核心的問題是教師專業發展,不合理的教師管理問題,阻礙了教師專業發展。在觀念、制度,機制,方法和內容上都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關鍵詞】教師管理? 問題? 原因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087
從問卷中可以得知:首先,學校應采取什么教師管理策略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樹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本”的管理理念;改善制度,創新管理機制;改進教師管理的方法,激發教師專業發展主動性;改進教師管理內容,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其次,教師管理觀念和理念如何改變:改變傳統“物化管理”的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打破集權制管理模式,拋棄“功利化,形式化”。再次,教師管理哪些方法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改進研修體系:在職進修、教師培訓、校本研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發展性教師評估;建立學習型組織,建立學習共同體,關注教師群體發展;教師自主發展;教學組織的調整變革等。
一、主要問題
(一)工資待遇低
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屬于事業單位編制人員,和公務員相比,工資收入存在很大差距;中等職業教育的弱勢地位決定了職業學校教師和普通教育教師相比,也存在較大的差距。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基本工資比較低,績效工資部分根據生源情況撥付,生源的減少導致中等職業學校績效工資減少;教師的課時津貼標準也比較低。教師的工資增長速度遠遠低于物價,尤其是房價的上漲速度,教師的生活存在很大壓力。
(二)對教師培訓的水平不高,支持力度較小
雖然大部分教師自我發展的主動性,已參加的培訓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培訓次數少,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教師對新知識,新技能的需求。學習、實踐機會少且不均等現象導致很多老師沒有走出去的機會。教師培訓供給和需求不一致,很難根據教師的特點急性針對性的學習,迅速提升專業水平。尤其是真正能獨當一面,擔當教學科研領路人的學科負責人嚴重缺乏。對教師學習、實踐在經濟、時間等各方面的支持力度較小。
(三)教師評價不合理、不客觀、不全面
1.教師評價是教師管理非常很總要的環節,直接關系到教師的切身利益,直接影響教師的感受,合理的評價能對教師產生積極的作用,不合理的教師評價直接影響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給精神和情緒造成很大的影響。2.從目前的教師評價來看,教師評價不滿意程度較高。盡管教師評價形式多樣、評價依據還是比較多樣,但評價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學生評價方面占的比例很高,很多時候把學生評價作為績效考核最重要的數據,尺度單一;認識片面,缺乏透明性;考核遵循公平公正原則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形式化等。教師評價往往成為外在于教師的行為,沒有把評價與教師的專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忽略教師在評價中的主體性地位教師角色過于被動缺乏參與對話和合作,沒有體現多元主體,目標導向激勵等方式。3.傳統的評價一般傾向于量化評價、結果評價、群體評價、管理性評價,而在教師質性評價、過程評價、自我評價、發展性評價等方面欠缺,有必要加強這方面的評價體系。
(四)教師晉升艱難、激勵措施很少
教師對自己的職業前景樂觀,有明確的目標,才能以精神飽滿的昂揚斗志去努力工作,實現自身的價值。但現實教師對職業前景不是很樂觀,所以,教師自身方面來講,應引領教師的主動發展。目前來講,不管是行政方面的晉級還是專業技術職稱的提高,都很艱難。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傳統觀念的影響和財政支出不足導致一線教師工資待遇較低,影響教師專業發展
傳統教師管理觀念一味強調“奉獻”而忽視教師作為一個經濟人的屬性,工作付出和收益不對等,教師有很多后顧之憂,不能集中精力在專業發展上面,從而影響教師的發展。傳統觀念重視行政,在學校一定的財政支出能力下,工資待遇傾向行政人員,行政人員工資待遇一般比較高,一線教師的工資待遇相對較低;伴隨著生源的下降,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困難,而中等職業學校相當一部分經費來源是根據學生數量來定的,中等職業學校的獲得的財政支持有限。至于教師職業倦怠問題較為復雜,教師的社會、工作壓力比較大,或因收入比較低,或因對教師工作沒有信心,事業心,責任缺乏,或因眼科研能力欠缺等等,限制了專業發展。
(二)由于受資金、時間、行政體系等方面的原因,導致教師培訓的水平不高
雖然目前學校很重視教師的培訓工作,極可能創造多的條件和機會讓教師參加培訓,但是,由于資金的制約,教師的培訓工作相當大一部分由教師自費進行,給教師的經濟上面造成了很多大的負擔。教師承擔相當大的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很多教師還擔任行政崗位,招生工作,教師承擔大量繁瑣的工作,很難抽出時間去培訓,尤其是到較遠的外地學習。由于行政體系的原因,或者沒有形成好的培訓制度,人治思想,僅僅根據領導的偏好,安排不合適的人員參加,很多真正想參加培訓并能得到發展的教師沒有機會參加,造成培訓機會的浪費。
(三)對中職教師的特點認識不足和政治化管理是造成評價的不合理、不科學,影響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對教師的職業性質和工作特點認識不夠,教師的角色定位不僅僅是傳道者、授業、解惑者,更是示范者、管理者、朋友、角色和研究者,教師角色是培養學生,塑造人的角色,教師評價很多時候是很難用簡單的量化數字指標來衡量的,而事實上量化考核過細,導致教師疲于應付;對教師群體的人性特點和心理需求缺乏了解和信任,只注重強調精細、嚴密的評價,過分強調競爭、與工資掛鉤,帶來人際關系緊張、心理失衡、身體狀況惡化等不良反應,不利于調動教師主動發展的積極性。政治化管理過程中,對教師的評價定性的評價,管理性評價、群體評價,摻雜過多人為因素,只看到教師身上的缺點,看不到教師身上的優點,一些心理比較脆弱的教師因壓力過度而導致心理危機,會導致教師對學校失去信任,甚至與學校或學校領導積怨。對教師量化管理的太細,太嚴,極度不信任教師,教師每天都在為了打卡簽到疲于奔命,一時疏忽,就會造成物質上極大的損失,精神壓力很大。
(四)長期以來物化管理的觀念和物質保障的不足導致人格尊嚴的喪失,阻礙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對教師物化管理的觀念,把教師當工具使用而不管其專業發展,在教師管理者的眼里,教師是學校使用的工具,只要實現了教師管理者的目標,就萬事大吉,完成了教師管理的職責。長期以來物化管理的觀念,認為教師的進修、晉升,激勵等關乎教師發展切身利益的事情是教師個人自身的事情,和學校沒有太大的關系,導致教師管理者不關心教師發展。從教師的立場和從學校領導層面,雖然很多都認為物質保障的重要性,但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學校的物質保障不足,很多時候僅僅是口頭的精神激勵,教師在物質生活方面長期清貧,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教師的人格尊嚴在現實面前顯得很蒼白。
參考文獻
[1]石偉平.我國職教師資隊伍專業化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發展研究,2005(19):73-78.
[2]郎群秀.教師管理理念及策略探究[J].教育探索,2005(12):40-42.
[3]肖麗萍.國內外教師專業發展研究述評[J].中國教育學刊,2002(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