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公鐳 黃靜
摘 要:基于大宗商品的屬性,大宗商品貿易融資的風險特征有別于其他信貸產品。本文通過對大宗商品貿易融資的政策合規、客戶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分析,提出風險控制措施。
關鍵詞:大宗商品 貿易融資 風險
中圖分類號:F7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11(a)-071-02
1 產品定義及特征
1.1 定義
1.1.1 大宗商品
大宗商品是指可進入流通領域,但非在零售環節,具有商品屬性,用于工農業生產與消費使用的大批量買賣的物質商品。在金融投資市場,大宗商品指同質化、可交易、被廣泛作為工業基礎原材料的商品,主要包括貴金屬、基本金屬及礦產品、能源化工、糧油農產品等資源型商品,如原油、PTA、有色金屬、大豆、煤炭等。
1.1.2 大宗商品貿易融資
廣義上講,銀行大宗商品貿易融資范疇是指提供融資服務的對象從事的大宗商品貿易。狹義來講,根據2004年6月版《巴塞爾協議》,“大宗商品融資是指對儲備、存貨或在交易所交易應收的商品(如原油、金屬或谷物)進行的結構性短期貸款”。大宗商品融資是用商品銷售的收益償還銀行貸款。
1.2 業務特征
(1)一般貿易融資每筆平均金額比較小,而大宗商品融資交易金額較大,一筆業務出現問題,將會給銀行帶來巨大損失。(2)大宗商品融資具有期限短、周轉快的特點,融資期限與貿易流轉周期相匹配。(3)大宗商品融資具有自償性特點,主要依賴融資項下商品銷售收入作為第一還款來源,強調對貨物/貨權控制。(4)資金用途明確,僅用于真實交易的履行。(5)大宗商品融資受商品特性、供求關系、交易制度、金融市場、定價機制、突發事件等諸多因素影響,需要專業團隊專業化經營管理。
1.3 交易結構
(1)適用對象:主要包括自用原料進口的大型生產企業及其關聯貿易公司、工貿企業、純貿易公司等。(2)業務分類:大宗商品融資以進口融資為主,主要產品包括信用證、信托收據貸款、海外代付等。
2 主要風險及控制措施
大宗商品具備商品和金融雙重屬性。從商品屬性看,大宗商品最終使用于工農業生產和消費領域;從金融屬性看,大宗商品流通變現速度快、價格波動頻繁,其交易大都通過商品期貨交易所進行,較易成為投機炒作和融資套現的對象。基于大宗商品的屬性,大宗商品貿易融資的風險特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政策合規風險及控制措施
大宗商品融資面臨國內外的外貿政策、市場準入、外匯政策等政策、法規要求,可能存在一定的政策、法律風險。
(1)市場準入和資質風險。表現為:融資項下貿易商品不符合政府主管部門的監管要求,未按規定取得配額或許可證;融資申請人不具備相應的貿易資質,未納入主管部門或行業協會公布的名單內。(2)外匯政策風險。表現為:融資申請人未納入外匯監管部門“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根據監管部門非現場和現場核查結果屬于B、C類嚴格監管企業。(3)法律風險。主要表現在保稅區企業進口貨物質押方面。由于保稅區企業進口大宗商品多屬于保稅貿易,進口貨物為免證、免配額以及保稅貨物,存在海關監管貨物、未完稅貨物、其他無法證明其合法來源和產權關系的貨物能否質押、質押效力問題。
控制措施有以下幾點。
(1)銀行開展大宗商品貿易融資業務前,應了解相關行業政策、市場準入要求、關稅政策、外匯政策及其對大宗商品進出口貿易的影響,重點掌握大宗商品融資的禁止性、限制性規定,充分評估大宗商品融資面臨的政策風險。(2)對存在法律瑕疵的保稅區貨物質押問題,應盡量落實其他合法有效擔保措施,加強法律合同文本管理。
2.2 客戶風險及控制措施
大宗商品融資的客戶風險包括客戶信用風險和經營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套現挪用風險。融資套現主要通過進口融資—開立遠期信用證,利用虛假交易、關聯交易或真實交易的期限錯配,甚至不顧市場真實需求僅把進口商品當做融資的“托兒”,套取銀行資金挪用于房地產、民間借貸及其他高風險領域,或逃廢銀行債務。(2)特殊貿易風險。轉口貿易和保稅區內貿易存在真實性難以把握、貨權不易控制等問題,是信用風險的高發區。(3)高杠桿帶來的償債能力不足風險。有些大宗商品融資客戶往往擴張沖動明顯,財務高杠桿,資產負債率高,銀行授信額度大,與企業主營業務和真實償債能力不符。(4)貿易型企業錢莊化、融資窗口化風險。貿易公司除固有的資產規模小、經營穩定性差等風險外,還表現出錢莊化、融資窗口化等問題。具體來說,部分貿易型企業脫離主營業務和實際經營能力,在銀行取得較高額度,放貸上下游,充當第二銀行;還有部分集團客戶通過實際控制的貿易公司,隱瞞關聯關系,刻意規避集團授信,充當融資窗口。(5)欺詐風險。隨著經濟下行、社會資金面趨緊、部分區域金融環境惡化,貿易型融資成為發生大額授信風險尤其是信貸欺詐的高發領域,特別是成立時間短、異地交易量大、關聯關系復雜的客戶。
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1)重視客戶選擇,嚴把客戶準入關。支持主營業務穩定、有大宗商品貿易經驗的信譽良好的企業。通過實地走訪、查看進口合同和銷售合同、商業發票、賬戶資金流向、核對庫存、查詢人民銀行征信系統、銀監會客戶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和海關進出口數據等手段,核實財務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了解客戶真實的經營水平,了解實際控制人日常行為、個人品德及管理能力等軟信息。(2)加強特殊貿易融資管理,嚴禁為大宗商品保稅區內貿易或轉口貿易提供信托收據期限管理的融資,加強從保稅區進口貿易的真實性審查。(3)設定大宗商品監控名單,加強常見套現產品管理。(4)對外貿企業加強上下游客戶關系、交易歷史的調查,嚴控融資規模和融資期限。
2.3 市場風險及控制措施
市場風險是指由于市場要素的變化或相互作用而導致的不可預期的損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3.1 價格風險
我國是全球大宗商品的主要進口國和消費國,10年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總體上漲的同時劇烈波動,給我國經濟尤其是實體經濟帶來了不小負面影響。在宏觀層面,我國在大宗商品的定價權缺失,受制于人,“中國因素”成為“中國劣勢”。在微觀層面,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及劇烈波動,提高了我國企業的生產成本,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導致企業經營狀況惡化,行業整體競爭力下降。如:2004年美國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大幅波動,導致我國大豆壓榨行業整體虧損;2005年“鐵礦石高價進口事件”對我國鋼鐵行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2008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幅度較大,各類大宗商品價格漲跌互現。對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判斷,已成為經營大宗商品企業的重要風險因素。
由于大宗商品所具有的商品及金融雙重屬性,其價格的劇烈波動甚至早于經濟周期的變化,大宗商品融資給銀行帶來的損失較為迅速猛烈。2008年、2011年兩次大宗商品價格暴跌,都迅速使商品交易失去流動性,客戶難以補貨/補保證金,質押物處置困難,下游客戶違約,銀行風險補償機制失去效力。
控制措施有以下幾點。
一是加強對大宗商品金融屬性、商品屬性、定價機制及交易機制的研究,培養專業人才及團隊;二是推行“背靠背貿易”方式,積極辦理下游客戶訂單落實、價格鎖定的融資業務,限制囤貨及投機風險,并將價格風險向下游客戶轉移;三是積極引導客戶辦理套期保值交易,對沖價格波動風險;同時,防止客戶利用套期保值交易過度投機的行為;四是在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較大時,應在政策要求的質押率基礎上適當提高,并切實落實盯市、巡庫、補貨/補保證金制度。
2.3.2 履約風險
從大宗商品的上游供應商來看,大宗商品的產地大都集中在國外少數國家,大宗商品的資源大都控制在國際上為數不多的大型財團手中,形成壟斷優勢,具備較強的大宗商品的供貨能力,履約能力較強;但近年來,由于經營大宗商品有利可圖,一些不具備實力、投機型的貿易公司也加入到供應商的行列,這類供應商受制于大宗商品供應寡頭,履約能力受到限制。從下游來看,大宗商品最終將用于實體企業的生產消費,而經營大宗商品的企業大都為貿易型企業,其中不乏實力較弱的的中小企業,其履約情況完全依賴于下游企業;而下游企業很大比例處于異地,或屬于敏感性行業,經營狀況難以了解和監控,銷售回款受下游客戶經營狀況影響較大,存在下游客戶履約風險。
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考察上游企業履約能力。對大宗商品融資業務,優選資金實力較強,具有穩定的貨源渠道,履約能力較強,歷史交易記錄良好的供應商進行支持。二是考察下游企業履約能力。對大宗商品融資業務,優先選擇實力較強、經營狀況良好的生產型企業;對于異地、敏感性行業的下游企業要充分分析政策合規性、銀行負債規模、償債能力及現金流情況。
2.3.3 匯率風險
受歐債危機和美國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全球金融市場頻繁動蕩,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在蔓延,主要貨幣的匯率波動將導致企業的財務風險增加。控制措施:跨境人民幣結算是目前規避匯率風險的良好手段。要積極支持大宗商品融資企業采用跨境人民幣結算方式,利用匯率衍生工具如遠期結售匯、外匯掉期等產品鎖定經營成本,規避匯率風險。
2.4 操作風險及控制措施
大宗商品貿易融資一般交易金額較大、專業性較強、市場風險較高、交易鏈條較長、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高,因此大宗商品貿易融資存在較大的操作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4.1 貿易背景真實性風險
貿易融資業務體現的是物流和資金流相匹配,具備自償性特點,如果沒有真實的貿易背景,貿易融資業務也就失去了第一還款來源。核實貿易背景的真實性,不能僅僅看客戶簽訂的商務合同,還應該根據合同履行后的相關憑據(如相關結算單據、運輸單據以及海關報關單)及相關資料間的邏輯關系進行分析。
2.4.2 關聯交易的識別風險
集團客戶、民營企業或離岸公司往往存在隱蔽的股權關系、控制關系或擔保關系,其關聯關系及關聯交易的合理性很難識別。關聯交易容易滋生虛假交易、人為拉長融資期限,變相囤貨、過度授信等一系列問題。
2.4.3 單證處理的風險
大宗商品貿易融資對單證處理要求較高,從業人員必須了解各項國際結算產品的特點和風險、單證處理的流程和國家的外匯政策。
2.4.4 貨權控制的風險
對貨權的控制體現了貿易融資自償性的要求,貨權失控就意味著第一還款來源失控。
2.4.5 銷售回款監控風險
大宗商品還款現金流來源主要依賴下游企業,貿易商對下游生產性企業一般處于弱勢地位,通常會給下游企業一定的賬期,下游企業的經營狀況、償債能力、資信情況決定了回款的質量。一方面,下游企業還款能力可能出現問題;另一方面,下游企業付款路徑不受本行監控,匯款資金較易體外循環。
控制措施:對大宗商品融資操作管理,銀行有嚴格的信貸政策和制度規定。在實際工作中,要切實加強內部管理,提高人員素質和業務能力,強化執行力。
參考文獻
[1] 張卓波.大宗商品貿易融資的風險及控制[J].中國商貿, 2013(30).
[2] 陳禹萌.大宗商品質押融資風險影響及防控措施淺析[J].現代國企研究,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