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勝光
為了充分展示江蘇省校園足球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成果,進一步提高全省校園足球教學水平,依托江蘇省教研重大項目課題研究成果和《江蘇校園魅力足球》教材,“江蘇省教研重大項目課題結題暨初中優秀足球課評比活動”在蘇州市舉行。來自江蘇省13個地級市和江蘇學校體育網的28名優秀教師,以《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理念為指導,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基本追求,有效地實施每一節足球課教學。
一、學習目標設置科學
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需要具體到每一節課的教學中,對于體育與健康學科來說,教師在課程中設置具體明確、可操作性強的學習目標能夠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發展。在本次優課教學比賽中,教師在比賽前,首先采用報告的形式向評委匯報在本次教學中為學生設立的學習目標。教師在設置課時學習目標時,能注重學習目標的具體化,具有較強的操作性,讓學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在本節課中學習什么,學習到什么程度。如,蘇州市教師錢曉東的“腳內側運球繞障礙時,學生在跑動中連續繞過若干障礙不丟球”、常州市教師黃健的“足球正面頭頂球練習中,能夠做出前額頂球的技術動作,并且能主動利用腰腹和腳蹬地發力,能頂出一定距離”等。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能依據設置的學習目標,選擇有利于實現學習目標的學練內容、組織形式、學法指導等。如,無錫市教師林宇依據“守門側倒地撲地滾球,通過不同條件下練習,能做出腿、臀、肩、臂外側依次倒地撲地滾球的動作,并且手型正確”的學習目標,分別設計了“坐姿側倒地、跪姿側倒地、蹲姿側倒地、側倒地撲地滾球完整技術”等學練內容。林宇不僅為學生準備了側身倒地撲球必要的安全防范器具,而且巧妙利用器材設備,貫徹在每一個學習內容中,同時,在每個學練內容中隨時強調技術動作的正確性,不斷運用個別糾正或小組糾正,提醒學生安全地進行體育學習,較好地實現了課堂學習目標,促進了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教學內容選擇合理
《課程標準》中的課程內容部分,對水平四學生運動技能內容要求是“學生能夠基本掌握并運用一些球類運動項目的技術和簡單戰術”,評價要點是“在比賽中運用所學技戰術的熟練程度”。由此可見,初中足球教學中,要盡量避免單個、簡單的足球技術教學,要結合初中學生生理、心理特點,以及已有的足球運動技能儲備和體能情況,重視選擇多種技術組合作為學生的學練內容,盡可能通過形式多樣的游戲和競賽,讓學生在學練中、在活動競賽中把簡單、單個技術進行有機組合,在競賽中提高學生運用技術的能力。
在本次評比活動中,教師們以《江蘇校園魅力足球》(水平四七至九年級)教材為藍本,合理選擇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從過去單個技術教學向技術組合學習轉變,重視單個足球技術之間的有機聯系,突出了多種足球技術的綜合運用,促進了學生足球技戰術能力的發展。如,揚州市教師何東平的“運球射門”、南京市教師果松的“拉球腳背外撥變向過人”、南京市教師石婷婷的“運球突破撥球過人”、鹽城市教師關勇的“踢墻式二過一”、南通市教師吳鐵林的“腳底回拉球轉身”、連云港市教師王廣周的“運球接拉球(扣球)轉身”、宿遷市教師高書高的“斜傳直插二過一”等。
教師在選擇這些教學內容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能夠依據這些足球綜合技能形成的學理要求,而且非常注重通過一定形式的游戲或競賽,讓學生在真實的活動或競賽情景中去運用所學綜合技術,提高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參加本次評比活動的28位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都安排了一定時間組織學生開展競賽或游戲活動,其中11位選手安排了課堂教學小組比賽,17位選手安排了圍繞技戰術的學習內容的游戲。
三、教學方式靈活多樣
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是使體育與健康課教學具有有效性的根本保證。足球教學場地大,組織教學有一定難度,只有采用形式多樣、方法新穎的教學方式,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到課堂教學各環節的內容學練中去,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本次課堂教學競賽中,教師們結合足球運動項目技戰術學練特點,全面考慮初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各個環節始終重視選擇并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實現了課堂教學以學生的“學”為主,課堂教學形式充滿生機和活力。
一些教師重視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如,果松在“拉球腳背外撥變向過人”教學中,巧妙將小墊子擺放成菱形,學生兩人一組分別在菱形墊子兩端進行拉球—撥球練習,引導學生在學中練、練中學,增加了學生練習技術動作的時間。一些教師強調小組學習,讓學生在小組內通過相互協作、相互幫助進行技戰術的完整學練。如,關勇“踢墻式二過一”教學中,首先,運用體操凳代替“墻”,引導學生對“墻”傳球、切入跑動練習,體驗傳球力量、角度、方向和切入距離的關系,然后分組小組內成員作為“墻”,進行組內合作練習等。一些教師依據運動技能形成的學理要求,安排不同的教學練習內容,做到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逐步提高練習難度,促進學生技能形成。如,鎮江選手于愛平在教授腳內側傳接球時,從丁字步,到踢固定球、兩人傳球(不同距離)、橫向交叉步移動傳接球、四人移動傳接球等。
四、體能發展受到重視
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等文件中,明確提出要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升。同時,《課程標準》中也強調“引導學生努力學習和鍛煉,全面發展體能”。在本次評比活動中,28位選手根據教學內容,分別安排了不同形式的體能課課練、素質練習、游戲競賽等內容。
一些教師結合主教材學習內容,遵循全面發展的原則,安排了補償性體能練習。如,林宇在“側倒地撲地滾球”教學中,體育課課練環節,安排兩人一組分別完成“人形拱門”連續自傳自接、俯臥撐頂球配合左右跳、仰臥起坐傳接球三個體能練習,把足球元素巧妙地融入在素質練習中,使整節課都圍繞足球進行,同時,還鍛煉學生的上肢、下肢力量和心肺功能,較好地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一些教師將素質練習巧妙地與教學中所用的場地器材相結合,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器材利用率,做到一物多用。如,宿遷市教師張東亞在“腳內側運球”教學中,利用凳子作為運球練習障礙,在課課練部分利用凳子進行“繞桿射門”比賽、手撐凳子進行高位俯臥撐和背撐練習。一些教師結合主教材學習內容,安排的體能練習手段和方法實用有趣,注重體能練習趣味性、實用性。如,于愛平在教授腳內側傳接球時,安排學生分組進行臀部高抬俯撐的“鉆山洞”傳接球、無錫選手徐超“五對五”教學競賽,讓學生在歡笑和汗水中使體能得到發展,身體素質得到提高。
五、反思
在本次評比活動中,教師們許多有價值的做法、經驗值得學習借鑒,同時,也需要對初中足球課教學進行深入的思考。
1.足球球性練習應該貫穿在教學始終
球性是指人的控球能力和身體動作的協調程度。一些學生在學練過程中難以控球,典型的表現是學生動作僵硬,運球時存在難以控制球、傳球不到位、接球不穩等情況。這些情況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練效果。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足球技術水平,首先要不斷強化學生熟識足球的球性。從初中足球教學現象來看,在熱身準備部分安排進行學生熟悉球性的練習,教師普遍做得較好,而在教學中巧妙地把球性熟悉練習安排在課堂教學技戰術學練過程、體能練習等環節,教師則做得不夠。
針對水平四學生生理、心理特點,依據足球項目運動特點,在足球課教學過程中應該把球性熟悉貫徹在每一節課的每一個環節中,不斷強化學生的足球意識,讓足球課更有“足球味”。如,在傳球技術學習中,增加原地踩球、前后左右撥球或拉球再傳球;在技戰術學練過程中,隨時強調要求學生盡可能用腳去接觸球,不用手去撿球,增加腳對球的感覺;在體能課中,通過完成規定次數或時間的熟悉球性練習的左右腳“左(右)腳底向后拉球接右(左)腳內側前撥球”“右后拉接左腳內側前撥、左后拉接右腳內側前撥”等各種組合練習,不僅能讓學生練習球性,還可以鍛煉學生的靈活性、下肢力量,發展學生心肺功能等。
球性練習的難度和內容應該隨著年級增長和足球技術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提高和豐富,在初中階段球性練習要在小學階段基本的撥、拉、踩球基本球性練習動作基礎上,增加技術難度系數和組合球性練習。如,行進間的撥、拉、踩球球性練習,拉撥球組合練習等,通過形式多樣、內容新穎的球性練習,在提高學生足球運動興趣的同時,促進學生球性不斷提升。同時,還要關注不同性別、不同技能的學生,使其球性都能得到提升。
2.初中足球課教學要保證一定運動負荷
隨著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與健康實踐課的運動負荷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無論是學校體育界專家學者,還是基層一線體育教師,都清楚地認識到,沒有運動負荷、不流汗水的體育課,不可能提高學生體能和技能水平,也談不上培養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因此,在初中足球課教學中,必須要保證學生有一定的運動負荷。
首先,要根據足球課的不同教學內容合理安排運動負荷。不同的足球學練內容具有不同特點,通過參加這些活動,對人體產生的反應也有較大的差異。同時,在足球技戰術學習的不同階段,對人體所產生的刺激也不相同。因此,在研究如何合理安排初中足球課運動負荷時,首先要對足球課學習內容進行分析,找出該內容的固有特點,安排運動負荷。一般情況下,足球技戰術比單個技術動作的強度大,可以通過增加練習次數、提高練習技術要求來調整運動負荷。如,增加傳接球練習次數和頻率、增加技戰術學練中跑動距離、利用積極防守提高學練中的對抗性等。
其次,在組織學生學練時要敢“放”、善“放”。由于足球項目具有場地大、球難以控制、對抗性強等特點,在初中體育課足球教學中,體育教師擔心體育課教學看起來比較“亂”,擔心學生發生意外運動損傷,因此,經常會不辭辛苦地組織學生一組一組進行練習,嚴格控制學生行為,不敢放手讓學生進行學練。為提高足球技戰術學習效果,提高足球課堂教學效果,體育教師要敢“放”、善“放”,充分發揮體育骨干和體育小組長的作用,盡可能給學生自己學練、合作學習的時間和機會,給學生充分練習的時間和次數,進而提高運動負荷,同時,加快學生在學練中對技戰術內化過程,讓技能形成、體能提升、體育品德養成的目標得以實現。
3.重視運用游戲和多樣練習方法進行教學
初中學生生理、心理正處于一個快速變化和發展時期,活潑好動,但專注學習的持久性較差,爭強好勝,在學習基本技戰術時不夠踏實,易浮躁,同時,身體各項素質也處于快速增長期,初步具備一定足球基本技術的技能儲備能力。因此,在初中足球課教學中,要結合不同年級學生心理、生理的特點,重視足球游戲、競賽和形式多樣的練習方法,讓學生在多變的練習中掌握足球基本技戰術,以此促進學生的體能發展并使其形成良好的體育品德。
如,在球性練習時,把簡單的撥、拉、踩球動作進行組合,形成不同的練習方法,逐步過渡到移動控球練習;在運球學練時,利用繩梯進行步伐練習并結合運球組合,同時,強調規定距離內運球時腳觸及球的次數;在傳接球練習時,三人三角傳接球、四人對角移動傳接球;小場地3v3比賽、5v5比賽等。在運用游戲和多種練習方法時,強調練習內容和方法的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讓學生在常變常新的活動中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練興趣和較高的學練積極主動性,逐步提高足球運動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