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江紅
摘 要:如今是資源整合時代,講求信息共享、兼容并包,特別是在廣播媒體傳播方面,融媒體的加入讓節目更加豐富多元化。在這種背景下,廣播節目主持人要對自身角色定位作出調整改變,以迎合融媒體特點,形成立體多面的“人格化形象”,讓自身角色更加親切人性化,最終贏取廣大廣播受眾的認可。本文探索了融媒體時代對廣播節目主持人所產生的質變影響,同時探討了在該時代背景下廣播節目主持人所應有的角色定位。
關鍵詞:融媒體;廣播節目主持人;影響;角色定位
一、融媒體對廣播節目主持人的質變影響
(1)廣播節目主持人的個性化角色重塑
融媒體時代允許廣播節目主持人個性化發揮,讓主持人成為節目真正的掌控者,而并非是傳統機械播讀的播報員。從專業角度講,現代廣播節目主持人必須要參與到節目策劃、新聞采集、編排、組稿與播音過程中,他們的工作職責更大也更加獨立,這需要他們擁有多元化的能力,這也是對主持人角色的一次重塑。
從情理角度講,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的廣播節目主持人實現了與節目之間的高度融合,這種角色轉型也打造了一批批無可替代的專題廣播節目主持人,他們被受眾所認可,已經成為節目的標志品牌,這就是一次人格角色的完全重塑。
從受眾的角度來看,最初他們接觸節目是因為節目本身,而伴隨著受眾對節目的不斷了解,他們會將更多注意力轉移到主持人身上,這就是主持人人格化魅力起到了作用,他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與個性化思想吸引了一部分受眾群體,并通過節目形成傳統廣播節目形式中所沒有的更便捷、更廣泛的受眾交流,這就是融媒體為廣播節目以及節目主持人所帶來的質變影響之一。
(2)廣播節目主持人的人格回歸
廣播節目主持人注重聲音塑造形象,但在融媒體時代,媒體傳播渠道不斷增多,廣播節目主持人就可以利用更多媒介表現形式來傳播信息,同時第一時間接收信息反饋,并完成對信息的有效處理??梢哉f,融媒體的多種傳播渠道供應讓主持人的形象更加鮮活,現代技術完全可以支持他們通過網絡、微博、微信、在線直播平臺等多種媒介方式來實現與聽眾的多元化互動,這就讓廣播媒介平臺更加多面和生動,更加聲情并茂。
過去人們常說電視廣播就像一堵墻,讓屏幕前雙方變得陌生和不安,但融媒體時代解決了這一問題,更多模式的影音交流、“面對面”交流也能讓聽眾了解更加真實的廣播節目主持人。誠如《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中所言,“人是作為整個社會關系的綜合,他們生活于現實生活當中,他們的一切行為不可避免要與周圍所有人發生各種各樣的關系。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人的角色定位也在不停轉換,因此人的人格并不是平面單一的,而是多面復雜的?!痹趥鹘y廣播節目中,主持人僅僅利用聲音來與觀眾溝通,塑造形象。但在融媒體時代,他們可以通過網絡、多媒體與聽眾聲情并茂地交流,活靈活現地展現自我的不同側面,將更多人格形象及社會角色介入到融媒體之中,賦予了廣播主持人之于聽眾真實的人格形象。這對主持人而言無疑是實現了一次人格上的回歸,拉近了傳統廣播節目中與聽眾遙不可及的距離。
二、融媒體對廣播節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1)深入更多節目運作環節
融媒體廣播節目主持人應該深入更多節目運作環節中,從而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目前有些廣播節目主持人也擔任節目制片人,負責節目的籌劃、管理與各項指標任務工作。廣州交通廣播電臺就在 2014 年對主持人領銜制度進行了深度改革,要求每一檔節目的主持人都要簽訂一份節目制作協議,參與到節目制作的各項指標任務當中,深度介入到節目的創意策劃、內容采編、制作與渠道傳播過程中,成為節目靈魂創作的經營主體。隨著主持人角色定位的逐漸豐富化,節目的受眾范圍也逐漸擴大,因為許多廣播電臺也在互聯網上搭建了自身的第三方互動平臺,包括微信公眾號、微博、論壇等都成為廣播聽眾的聚集地,許多網絡用戶也被轉化為聽眾,其核心用戶群體正在不斷擴大,這也提高了廣播節目在社會中的影響力。
(2)拓展人際交往方式
廣播節目主持人應該在融媒體時代拓展自身的人際交往方式,與外界形成多層面聯通,這也是融媒體所希望實現的目標,即無限制交流,它更符合現代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基本規律。就我國傳統廣播事業發展現狀來看,許多地方廣播電臺依然采用“窄播”化定位模式,而且受眾對于這種模式已經適應,信息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但在融媒體時代,“窄播”形式已經落后,因為主持人所面對的不再是虛擬、模糊的受眾群體,而是性格鮮明的受眾個體,主持人需要和他們進行一對一交流,適應他們的個性變化,因此主持人必須掌握更多的人際交往方式,與受眾群體形成更多有針對性且強調個性化的交流互動,以適應從多人到個人的融媒體特征。
三、結語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廣播節目主持人要求變善變,適應時代發展環境與節奏,基于時代變化來選擇角色身份,不僅僅用聲音吸引受眾,也要用更多技術與思想相融合的方式來吸引受眾,形成更多的互動機會,還要掌握受眾心理,從而制作出更好的廣播節目。這是傳統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優勢,也是主持人在角色定位過程中所必須把握的關鍵。
參考文獻
[1]王洪梅,劉楓.融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編輯發展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5(21):140.
[2]孫海亮.融媒體時代廣播節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J].中國廣播,2015(03):76-78.
[3]史小華.淺談廣播主持人的角色定位[J].中國新通信,2016(09):157.
(作者單位: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城市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