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韋英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雖然教師能意識到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十分吃力,語文成績十分不理想,但教師卻很少針對這部分學生采取相關的策略,激發這部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的有效性。本文對學困生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就提高學困生學習興趣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提高;學困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枯燥乏味,難以將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當學生在學習中缺乏積極性時,其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就不會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久而久之,不懂的問題越積越多,學生就會逐漸成為學困生。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重要。
一、學困生產生的原因
(一)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采取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對語文知識、課文的理解不夠深入,所以應用知識的能力很差。由于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所以學生的學習質量不高,其思維很容易受到限制,進而降低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古詩《詠柳》時,學生只重視對古詩的背誦,雖然能夠將“碧玉妝成一樹高...二月春風似剪刀”熟練的背出來,甚至能倒背如流,但卻不知道這首詩具體寫的什么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在遇到與這首古詩有關的問題時,學生就無法給出正確的解答。如果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出錯,學生的自信心就會很受打擊,長此以往,自然會失去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二)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語文知識本身比較瑣碎,加上學生從小就與語文接觸得比較多,所以有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花太多的功夫去學習語文。由于對待語文學習的態度不夠端正,所以學生不會主動在課外多閱讀書籍,其閱讀量非常有限,對語文知識的儲備自然也會相對較少。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所掌握的語文基礎知識不夠牢固,就會對其以后的學習產生不利的影響。還有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夠認真,閱讀文章時走馬觀花,缺乏耐心。對文章進行分析的時候,總是只抓住局部,不會從整體上去把握文章,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難以得到真正的提升。所以,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般會比較差,長此以往,其語文成績不但沒有提升,反而可能下降,最后就會使學生失去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成為學困生。
二、提高學困生學習興趣的策略
(一)利用多媒體吸引學生的注意
學困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很難集中起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將多媒體利用起來,通過豐富多彩、動態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關注到的大屏幕上呈現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的教學中,教師可在正式上課之前,通過多媒體展示犀牛與犀牛鳥、鱷魚與燕千鳥、百舌鳥與金黃鼠共棲的圖片。然后,在多媒體上呈現一組犀牛、鱷魚、金黃鼠與其他動物產生沖突的圖片。通過這些圖片的對比,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大屏幕上,使學生對接下來要學習到的知識產生興趣,提高其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聯想到生活中其他動物的共棲。在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后,教師再對犀牛與犀牛鳥、鱷魚與燕千鳥、百舌鳥與金黃鼠相處的內容進行分析和講解,提出一些問題讓學困生來回答,如:課文講述了哪些動物的共棲現象?為什么說這些共棲現象是有趣的?它們共棲的原因是什么等?通過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能夠自己揭開自然界強者與弱者友好相處的神秘面紗,使學生能夠對大自然有進一步的了解,從而提高學困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有效性。
(二)使學困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要激發學困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幫助學困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當學困生在學習中取得一定的進步后,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困生采用正確的方法學習十分重要。比如,在《魚游到了紙上》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略讀、跳讀、精讀等方式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分析,也可以先提出問題,讓學生結合問題去閱讀課文,使學生先形成正確的學習思路,再去對課文進行詳細的分析,這樣能夠讓學生對課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學生能夠掌握課文內容后,再對其中學習到的語文知識進行應用,可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從而使學生更有信心學好語文,提高學困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
(三)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的主體是教師,教師通常比較觀察成績好的學生,忽視學困生,而學困生也習慣這樣的學習狀態。所以,當教師提出問題,或者組織小組討論、開展探究性活動時,學困生的參與積極性很低。長期以這樣的狀態學習,學困生在語文學習中會越來越困難。因此,教師需要為學困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困生能夠不由自主的融入到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的學習。比如,在《落花生》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根據學困生的學習情況,可讓學生先熟悉課文,再選擇幾名學困生扮演課文中的幾個人物,模擬課文中的場景進行對話,讓學困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從而積極認真的完成教師安排的任務。在學困生模擬對話以后,教師再對文章進行講解,并在相應的地方適當的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討論,如:第一段中的“居然”說明了什么?學生可以與周圍的同學討論,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討論中,而教師則要注意觀察學困生在討論中的表現,多給學困生提供回答問題的機會,逐漸的使學困生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多樣化發展的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學困生的教學效果,即可利用多媒體吸引學生的注意、幫助學困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為學困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將學困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同時,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讓學困生主動參與各種教學活動,可以提高其在語文課堂中的學習質量,以促使學困生成功的轉化為具備語文學習能力的正常學生。
參考文獻
[1] 如非納·阿力木江.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困生主動學習[J].中外交流,2017,(30):284-285.
[2]黃玉芬.淺談提高學困生語文學習興趣的策略[J].教育界,2017,(19):72-73.
[3]張宇,張沖.提高農村小學學困生語文學習興趣[J].科技風,2014,(18):217-217.
[4]陳怡.淺談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困生的提升策略[J].教學考試,2017,(23):194-195.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市上林縣喬賢鎮橫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