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征
【摘 要】文章以煤機企業為例,以全面質量管理理論為基礎,通過分析煤機產品質量管理現狀,研究了當前質量管理過程中6種比較成熟的管理模式,試圖建立一套全新的煤機企業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由此完成由粗放型、被動式管理向精細化、自主化管理的轉變,幫助煤機企業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質量管理運行模式。
【關鍵詞】煤機企業;質量管理;管理體系
【中圖分類號】F273.2;F426.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9-0160-02
0 引言
目前,國內宏觀經濟持續保持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工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環保治理高壓態勢及產業轉型升級改造推進,有利于改善基礎工業供需格局,有助于煤機設備市場持續向好回升。煤機市場隨著煤炭市場下行壓力增大,煤機設備供需兩旺的格局也面臨需求調整的壓力,煤機行業持續較快回升的趨勢難以維繼,市場回調風險將有所增加。
1 現狀
近年來煤機產品市場競爭加劇,各大煤機企業逐漸意識到實現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是企業保持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措施。如何提升設備質量讓設備在井下長期使用,從而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成為煤機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課題。建立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及管理體系水平的提高成了企業實現持續發展的迫切需求。
為了切實有效地提升質量管理能力,國內大型煤機企業都在嘗試建立一套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有的甚至已經通過ISO 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但是由于管理人員及一線員工質量意識的問題,在煤機的生產和管理過程中未充分重視煤機的質量,質量管理體系中的各種措施很難有效落實,同時也阻礙了煤機生產工作者的積極性,在多年的運行過程中發現該體系還不能滿足煤機企業全面提升質量管理能力的要求。煤機質量管理長期處于被動的狀態,主要表現在以下3方面。
1.1 質量管理處于事后檢驗階段
對質量管理、統計工具的認識不夠,僅從質量檢驗來判斷好壞,缺乏預防管理措施。對產品質量沒有嚴格要求,對有瑕疵的物資有讓步接收的心理傾向。外加供應商更換頻繁造成了外購物資的產品質量不穩定。
1.2 質量意識和質量素質較低
現階段煤機產品質量管理仍主要依靠質檢員,一線員工對產品質量的要求不高,部分員工還有“湊合、差不多”等思想。再加上行業形勢、員工收入水平等負向因素,加劇了員工的流失,老員工的流失和新員工的“稚嫩”,造成員工的操作技能和質量意識有下滑趨勢,給質量管理帶來困難。
1.3 質量管理創新能力不足
質檢員在工作中按照既定的方法,因循守舊,創新動能不足,產品質量管理形成一種“抓一抓,動一動”“提一提,升一升”的被動局面,各級質檢人員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2 對策分析
當前,國內煤機企業一直在不斷地探索和實施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推行實施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是在遵循質量管理國家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的前提下,煤機企業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以滿足當前和未來生產經營發展需要為目標而建立的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在這一過程中,煤機企業要堅持質量精細化管理和自主管理理念,即實行全員、全面、全過程質量管理,將規范性與創新性相結合,全過程進行質量管控,從而推動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實施。
制度建設是煤機企業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的基礎。通過不斷強化煤機企業全員對質量制度的認識,構建有效的質量制度,為企業員工產生主動質量管理意識奠定良好的基礎,促進質量管理體系向全面化、主動化發展。扭轉“產品質量是質檢員的事,和我沒關系”的思想,樹立“產品質量是干出來的,不是檢出來的”理念,為穩步提升產品質量水平提供保障,從而提升煤機企業的整體質量管理水平,降低生產成本,在創造可觀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在客戶中積累良好的口碑。
3 具體措施
3.1 “一把手”責任制
“一把手”責任制是“全員參與”的變化形式,就是全員參與管理與全過程控制的整合。車間主任直至班組員工,都是質量控制環中的一把手,車間上下做到責任層層分解,大家分工不同,目標一致,協同合作?!耙话咽帧辟|量責任制讓全員參與管理,全過程控制,使所有人的質量意識有較大提高,有強烈的質量責任感。定期召開質量分析會,不定期檢查質檢員的工作質量,在月度考核中增加互檢環節,質量管理考核應用于工資分配,強化質量問題責任倒查機制,讓質量管理從“讓我提高質量”變成“我要提高質量”,推動質量自主管理向更深層次進行,形成產品質量“人人有責,各負其責”的良好態勢。
3.2 產品質量控制計劃書
為重點產品編制《產品質量控制計劃書》,質量控制從合同評審開始,重視設計控制,強化材料、零部件控制,確保材料、零部件的正確使用,并保證材料來源具有可追溯性。著重控制各道工序產品質量,涵蓋下料、拼對、焊接、組裝和試運轉等工序,詳細列舉各道工序中質量控制要點、公差范圍、所需量具和技術要求等內容,讓每位員工都熟知產品制造中哪些是質量的關鍵點,該怎么保證、采取什么方法,確保一線員工遵照其加工便能夠保障產品質量。這樣不僅提升員工質量自主管理水平,同時也維持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推動車間質量自主管理進度。
3.3 “三色”身份證
在計量器具管理中加入綠、黃、紅色標簽,使計量器具具備明顯的使用范圍標識,使用人員和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標簽顏色快速判斷該計量器具的可用狀態,從而保證產品加工精度,提高管理效率。即分別為合格、限用、停用的計量器具粘貼綠色、黃色、紅色標簽,對計量誤差過大的計量器具限用、停用。這樣現場操作人員能夠準確、快速判斷計量器具狀態,方便、快捷地管理使用現場的計量器具,從而保證工件加工精度,可大大減少因計量精度問題而造成的不合格品。
3.4 關鍵尺寸管理
建立健全質量數據庫,運用大數據管控定型產品重要部件關鍵尺寸。在質量過程控制中重點控制重要部件的關鍵尺寸,將所有產品的關鍵尺寸數據整理做成記錄表。通過大數據管理選取關鍵尺寸引發的質量事故,對技術人員、質量管理人員進行培訓,開展現場分析總結,匯編質量控制點、出現過質量問題的環節、需改進提高的環節等信息,實現質量管理明細化。另外將產品的關鍵尺寸集中形成大數據庫手冊,作為質檢員巡檢時檢驗參考的依據,并分發給車間每一位員工學習,同時集中進行培訓,強制要求車間一線員工在加工制作重要部件時逐項測量關鍵尺寸,杜絕各項關鍵尺寸在自檢、互檢時有漏檢、錯檢和隨意填寫等現象。
3.5 質量“紅牌”
質量管理采用專職強制性管理為主,員工自主控制為輔,全過程預防控制的質量控制體系。實行質量“紅牌”管控方法,提高質量警覺性,發現質量問題立刻掛“紅牌”,問題不除,“紅牌”不摘,以此來警醒各級員工嚴把質量關。在6S管理中,紅色代表警告、危險、不合格或不良的特性,用醒目的紅色紙(或其他材質)做成標牌標識質量問題所在。將紅牌數量最多的生產車間進行通報,并開“紅牌”質量會議進行分析總結,互相交流經驗。車間再把“紅牌”數量細分到班組,根據所得“紅牌”數量作為班組工序能力指數測評的依據。
3.6 組合互保
質檢人員組合互保,消除檢驗死角。車間僅有1位專職質檢員,極易發生漏檢、錯檢等現象。通過調整分配組合互保小組進行互幫互學和互保檢驗,可以填補單人制形成的管理短板,提高質檢人員素質和檢驗效果。持續推行質量通氣制度,堅持質量信息共享,生產現場聯合檢查,減少誤檢、漏檢等現象,最終實現提高產品質量的目的。
4 結語
本文對煤機企業全面質量管理的主要措施進行了逐一列舉說明。煤機企業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始終強調“以顧客為關注焦點”,樹立產品是制造出來的,而不是檢查出來的理念。在ISO 9000質量管理體系基礎上,將質量管理技術資料和記錄規范化,建立起一套具有行業特性的全面質量管理體系,隨著具體措施的逐步落實,煤機企業的整體質量管理水平和制造、檢修質量均將有所提升。
參 考 文 獻
[1]肖小月.新形勢下我國煤機企業轉型升級研究[J].煤炭經濟研究,2018,38(3):53-56.
[2]宣舒浩.煤機企業一體化管理體系建立與實施[J].煤炭經濟研究,2014,34(9):65-69.
[3]胡松星.關于煤機企業改革的措施和對策[J].經濟師,2013(11):282-283.
[責任編輯:陳澤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