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紹了《鋼筋工程量計算》課程改革的現狀及措施,并提出課程改革最終目的在于引導學生興趣,關鍵在于教師素質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課程改革;鋼筋工程量計算
《鋼筋工程量計算》課程是工程造價專業一門重要的職業能力課,該課程對工程造價至關重要。對于常規工程,造價的爭議點在量,而工程量爭議點最大的是鋼筋,鋼筋量依據圖紙和國標標準構造詳圖確定。所以,靈活準確的利用圖集確定節點標準構造詳圖成為工程造價人員的必備素質,否則無法準確計算鋼筋的工程量。
高職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大部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空間想象力不足,很多學生學習這門課非常吃力,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教研組對本課程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下面我介紹一下改革的具體措施及取得的預期效果。
1 教學內容方面采用任務驅動項目教學。
打破原有的課程框架,結合實際工程圖紙,將課程分解為若干知識點,如框架梁縱筋工程量計算、框架梁箍筋工程量計算、非框架梁鋼筋計算、懸挑梁鋼筋計算等。
2 根據課程特點,合理設置教學環節
通過對課程教學內容的研究與分析,我們發現鋼筋工程量計算不是公式的生搬硬套,而是構件詳圖的繪制,如果學生能繪出構件詳圖,就能算出工程量,針對課程特點,我們將每個知識點分為三個教學環節:(一)學習圖集;(二)詳圖繪制;(三)鋼筋工程量計算。三個環節環環相扣,前一環節為后一環節基礎,學習圖集是基礎,詳圖繪制是對圖集知識的鞏固與強化,鋼筋計算是目標,知識點學習過程是動腦與動手相結合的過程。
3 模型制作教學法
識圖是本課程的重點內容,識讀的所有圖都是平面圖,而對于構件的三維配筋骨架,學生很難在腦海勾勒。通過模型制作,學生能夠切身體會到平法圖與其三維鋼筋骨架之間的對應關系。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課內實訓課,把學生分組,提前繪制好構件詳圖,收集準備相關素材:剪刀、膠帶、紙(報紙、廣告紙、打印紙)等材料,以紙卷成的長條代表鋼筋,依據平法圖按照規定比例鋼筋的下料和綁扎,然后小組間互評,提出存在的錯誤和問題,最后教師進行評價。
4 創新考評體系
突破傳統的以期末考試定成敗的模式,注重過程考核,評價主體多元化,主觀評價和客觀評價相結合。整個考核評價體系總分按百分制設計,滿分100 分,總評成績由課堂表現、課內實訓、網絡教學平臺答題、平時考勤、期末考試等五部分組成。
其中課堂表現鼓勵學生課堂積極參與表現,占總評成績的20%左右。課內實訓主要針對重要知識點的詳圖繪制和鋼筋模型制作等環節,占總評成績的20%左右。網絡教學平臺答題充分利用發達的互聯網絡給學生布置選擇判斷等知識性題目,占總評成的10%左右。平時考勤主要控制學生平時的遲到、曠課、上課玩手機、睡覺等現象,占總評成績的20%,期末考試只占總評成的50%左右。
5 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了解,增強教師素質,做到教書和育人同步
課改的有效實施和教師本身的素質有很大關系,所以要想取得好的成效,必須先從提高教師素質入手。教師應學會用理解和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多鼓勵,少批評,多溝通,少誤解。教師應該懂得知識是可以傳授的,但人生的智慧需要喚醒,一個優秀的教師能夠喚醒學生的智慧。
綜上所述,課程改革的道路漫長而艱難,課改的精髓需要教育者好好領會和學習,課改方法和理論更需要通過實踐去檢驗。《鋼筋工程量計算》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采取各種改革策略,不斷喚起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從根本上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 16G101
作者簡介:
高娟(1982—),女,漢族,籍貫:山東淄博,職位:教師,學位: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結構,工作單位:淄博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