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慶樂
【摘 要】大力推動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與傳統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促進形成新興業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新時代制造業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文章通過社會調查及對區域典型案例進行分析,立足于鄭州市“互聯網+制造業”融合發展的現狀,從促進“互聯網+制造業”快速融合發展的目標出發,結合“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特點,對當前“互聯網+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就如何促進鄭州市“互聯網+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新時代;鄭州;“互聯網+制造業”;對策
【中圖分類號】F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5-0043-02
1 鄭州市“互聯網+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現狀
近年來,鄭州市主動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發展大勢,大力推進傳統制造業發展轉型改革,把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作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鄭州市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工業發展核心動力,積極創建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創新發展不斷實現新突破。河南省工業新型成像技術創新中心等4個制造業創新中心被確定為全省首批制造業創新中心培育單位,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和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榮獲“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稱號,中國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廠全生命周期工業云公共服務平臺”和中鋼網的“鋼鐵在線交易平臺”成功入選國家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試點示范,“新天科技”的“基于互聯網的企業雙創平臺+生產制造模式變革”成功入選國家制造業“雙創”平臺試點示范項目,“三全食品”等4家企業入選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格力電器”等10家企業入圍省級智能工廠,“四方達”等10家企業入圍省級智能車間。鄭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統計的數據顯示,2017年1—11月,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1 208.7億元,同比增長8.2%。全市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取得明顯進展,為鄭州市“互聯網+制造業”廣泛深入融合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2 當前存在的問題
隨著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推進,鄭州市進入了加速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新階段,既面臨著跨越發展的重大機遇,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問題。當前,雖然鄭州市在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上有著良好的基礎,但與國內外發達城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在當前深度融合發展階段也存在一些問題。
2.1 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較弱
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業中的應用,是現代互聯網技術和思想融入傳統制造業的過程,是將制造業各個環節實現互聯互通的過程,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效益。這些技術的實施應用對于硬件基礎設施有著較高的要求。而現實中,大部分制造業的企業內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較薄弱,距離建立互聯互通要求的實時、高效、靈活的網絡環境有很大差距,同時城市寬帶互聯網絡也難以滿足制造業新模式、新業態的需求。
2.2 “互聯網+”核心要素底子薄
多數制造業企業對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與開發能力較弱,缺乏專業的開發團隊,與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的信息技術企業合作不緊密,缺乏交流與學習,在應用需求與技術研發之前存在斷層局面。互聯網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過程中所需的先進傳感設備、智能裝備和數據服務等核心要素的發展步伐有待加快。
2.3 人才儲備嚴重不足
要加快推進“互聯網+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需要大量跨學科的高端人才,以及對先進制造技術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有深入研究與深刻理解的復合型人才。而目前,先進制造技術人才和新一代信息技術人才相割裂,掌握先進技術的人才缺乏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對新一代信息技術有深入研究的人才又缺乏對先進制造技術的掌握,導致目前對兩者融合有深刻理解的復合型人才稀缺。
2.4 信息安全風險大
“互聯網+制造業”深度融合后,全產業鏈都將實現信息化、數字化管理,各個生產及銷售環節實現互聯互通,對網絡環境安全、企業數據信息安全都將有更高的要求,而目前鄭州市信息安全企業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安全解決方案還比較匱乏,還不能很好地為“互聯網+制造業”深度融合后的企業數據網絡安全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2.5 融合發展示范企業的先進經驗推廣不夠
鄭州市已經有部分企業在“互聯網+制造業”融合發展領域取得了良好的進展,積累了寶貴經驗,并且成功申請為國家或省級互聯網融合發展示范試點或項目。但是,這些融合方法和經驗還沒有在鄭州市其他企業領域進行廣泛推廣和應用,將現有先進經驗推廣到其他制造業企業學習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不足。
3 鄭州市“互聯網+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對策建議
3.1 加強組織領導
充分發揮鄭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的組織協調作用,建立鄭州市“互聯網+制造業”融合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和重大項目的溝通協調機制,及時解決融合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河南省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實施方案和鄭州市“十三五”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發展規劃為指導,認真落實鄭州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實施方案,積極推動鄭州市先進企業開展國家和升級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試點和示范項目的申報和建設工作,為鄭州市打造區域增長典范和建設中國制造強市保駕護航。
3.2 強化基礎建設,優化網絡設施
制定專項政策措施,遴選優勢產業企業單位,創建網絡基礎設施改造重點工程,引導、鼓勵及推動企業加快內部網絡基礎設施更新改造,確保企業網絡基礎設施能夠承載企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轉型發展時海量數據交換的設備要求。加快城市寬帶互聯網絡升級,優化綜合網絡設施條件,打造高質量的網絡基礎設施,以滿足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對網絡基礎設施的需求。
3.3 設立重大專項,加強技術突破
設立“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專項資金,對積極主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企業給予大力支持;設立重大專項,著力推動傳感設備、智能裝備、數據服務等核心要素的技術創新研發,重點扶持核心技術研發和新模式探究。探索新的投融資方式,引導其他社會金融資金有序進入“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發展領域,為創新技術研發和融合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3.4 推進“產、學、研”合作,培養復合型人才
搭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的交流平臺,暢通多方交流學習通道,推動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開展常態化技術交流和對接,加強高端技術人才培養,推進“產、學、研”合作。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與制造業企業的交流,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交流學習方式,加緊培養對先進制造技術和新一代信息技術都有深刻理解的復合型高端人才。落實專項人才引進和配套服務政策,吸引國內外復合型高端人才投身到鄭州市的“互聯網+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事業中。
3.5 加快信息安全產業發展,完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堅持因地制宜、集聚發展原則,根據河南省信息安全產業發展實際,統籌推進信息安全產業、技術、應用、標準的協調發展,實施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完善落實等級保護、涉密分級保護和風險評估等制度,提升信息安全風險隱患監測預警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對信息安全核心技術及關鍵設備的自主研發,完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3.6 搭建多元交流平臺,推進深度融合發展
創建區域、行業、企業各個層面的交流平臺和交流機制,創造多元化、常態化交流環境,加強企業融合發展經驗交流學習,推廣各領域的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促進跨區域產業合作共贏,提升信息化環境下企業核心競爭力。搶抓“互聯網+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優化產業布局,提升產業區域競爭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打造國內領先的智能制造裝備研發和生產企業集群,探索制造業企業創新發展新模式。
4 結語
以當前鄭州市制造業企業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為背景,本文立足于鄭州市“互聯網+制造業”融合發展現狀,從促進“互聯網+制造業”快速融合發展的目標出發,結合“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特點,深入分析融合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探討促進鄭州市制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發展的對策,為加快鄭州市制造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發展提供參考。
參 考 文 獻
[1]陳春慧.中山“互聯網+制造業”發展策略研究[J].北方經貿,2017(7):129-130,135.
[2]林志鵬.珠三角地區港資企業轉型升級情況調研報告[J].中共珠海市委黨校珠海市行政學院學報,2016(2):44-51.
[3]潘靜.“互聯網+”新業態下佛山裝備制造業優化升級路徑[J].經營管理者,2015(24):117-118.
[責任編輯:鄧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