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思美人》中莫愁女為研究對象,以楚國為歷史背景,探討劇中莫愁女形象的變遷,根據其社會角色的轉變,進行系統分析,為當代女性形象創新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思美人》;女性形象;楚國;莫愁女
長期以來,作為華夏文化的重要一支,長江流域以南的楚文化一直在影視作品中較少展現,楚騷文化更是鮮有觸及。劉玉堂先生認為:《思美人》將楚騷文化形象化、情節化、戲劇化,融入到屈原的個人命運和家國命運之中,使文化的呈現與歷史的訴說相得益彰,具有比較顯著的傳承意義,遵循歷史卻又有當下的思考,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1]。
一、從電視劇《思美人》看莫愁女形象
電視劇《思美人》共72集,講述了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屈原傳奇一生的跌宕故事以及他和莫愁女之間的愛恨糾葛。在這部劇中莫愁女有33套不同造型,本節將對其造型從服裝風格、服裝類型、不同職業的角度對服裝色彩、面料、形制進行分析。
1、不同服裝風格
《思美人》中莫愁女的服裝以大量感、款式線條簡潔的古典風格為主,面料質地精良,向觀眾展現莫愁女典雅、傳統、成熟的一面;其中也不乏色彩對比強、夸張的戲劇風格服裝,整體造型大氣,有強烈的存在感。
2、不同服裝類型
日常裝的色彩是中低明度、中純度,以淺色調、淡色調為主;禮服的色彩純度較高、中低明度,以強色調、純色調為主,并裝飾以夸張的圖騰、多元化的配飾,十分華麗,彰顯了莫愁女大楚巫的尊貴身份和威嚴,更彰顯了當時的楚國繁榮興旺、國力強盛。
3、不同職業著裝
當莫愁女是平民的時候,職業是漁女和舞女,勞作的時候穿窄袖的衣服,上衣下裙,跳舞時衣服上有長長的水袖;當莫愁女從軍的時候,職業是士兵,戴頭盔,穿鎧甲,上衣下褲,窄袖、裹腿,手持武器,強化了服裝的功能性,更加注重服裝對人體的保護作用,弱化了服裝的身份標識作用;當莫愁女進宮做樂師時,她的身份地位發生變化,窄袖被袂或祛代替,服裝面料精致、有光澤,發髻增高;當莫愁女承母業做大楚巫時,她的發髻、發飾愈加精致、復雜,服裝,特別是禮服上繁復、大面積的圖騰裝飾,手持權杖,強化了服飾的身份標示功能,弱化了服裝的實用功能。
二、從史實看莫愁女形象
電視劇《思美人》中的服飾造型是易茗先生指導設計的,該劇播出后,引來不少觀眾的質疑,他們認為劇中的服飾現代感有余而歷史感不足;但也有人根據《墨子·公孟篇》中的“昔者楚莊王鮮冠組纓,絳衣博袍,以治其國,其國治[2]”等文獻資料,稱戰國時代的楚國本就是個絢麗多彩的服裝世界;易茗先生認為考慮到現代人的審美“應該在歷史允許的空間里,設計得時尚一些”。
1、楚紋樣在服裝上的運用
《左傳·宣公十二年》記晉國隨武子稱楚國“君子小人有服章[3]”,可見楚國朝野上下,無論貴賤,皆有在服裝上多飾花紋的風俗。楚人深信他們的祖先祝融就是鳳鳥的化身,在楚文化中鳳處于無可取代的地位。楚學研究泰斗張正明先生說:“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比楚人更尊鳳崇鳳、更鐘愛鳳了。即使稱楚文化為鳳文化,也不算過分”;楚地民間傳說中,戰國時代楚懷王死后化而為鳥,名楚魂;屈原的《楚辭》中對鳳的描述就有十幾次,《楚辭·大招》云:“魂乎歸徠,鳳凰翔只[4]”;出土于長沙楚墓的《人物龍鳳帛畫》,描繪的場景就是人由鳳引入天庭……可見鳳鳥在楚人生活中扮演及其重要的角色,這些在電視劇《思美人》中都有體現,以莫愁女服飾中的鳳鳥為例(如圖2),莫愁女手持的法杖,上端是一個展翅起飛的鳳鳥樣式,禮服的正面、側面都可見抽象鳳羽的紋樣,圖案排列滿而有序,跟出土的楚器物上的紋樣如出一轍;禮服背面兩條長長的鳳尾,整套服裝尊重史實的同時又有藝術提煉的部分,使影視劇畫面感更強。
2、楚人服飾上的顏色運用
服飾配色是《思美人》這部劇被觀眾質疑最多的地方,有觀眾以《羋月傳》為例證,認為相對《羋月傳》冷色調的服裝造型,《思美人》服飾“太艷俗”認為服飾設計違背歷史。有的觀眾認為戰國時代的楚國服飾就是絢爛多彩的。《離騷》中對服裝的描述“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5]”,《九歌·東君》里說“青云衣兮白霓裳[6]”,《九懷·通路》里說“紅采兮骍衣,翠縹兮為裳[7]”,《墨子·公孟篇》中的“昔者楚莊王鮮冠組纓,絳衣博袍,以治其國,其國治[8]”,均能體現出楚人在服飾方面追求艷麗。
從地域上來區分,戰國七雄對于顏色的偏好上又各有不同,以秦楚為例,秦國尚黑,楚國地處南方,屬火,故崇尚紅色,這些不僅表現在服飾上,在秦楚各自的皇宮中也有所展現。
3、楚人服裝的款式
影視服裝必須采用一些強調的手法,才能表達一種既有舞臺又有生活的概念。服裝款式用來加強劇中人物造型,人物形象的供托與塑造,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造型設計準確,色彩應用合理并且要符合歷史背景。楚服的基本形制包括直裾、曲裾、深衣、袍服等等。其最大的差異還是在于裝飾與色彩。諸如“高冠”、“麗飾”之類。
三、結論
影視服裝要兼具真實性和藝術性。對于一部古裝劇而言,具有審美價值和文化內涵的服飾形象,是劇集本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這也是容易引起質疑的原因。
參考文獻
[1]就歷史細節和楚文化十問《思美人》.www.360doc.com
[2]墨翟.墨子·公孟篇.[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6年1月
[3]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M].北京:天地出版社,2017年4月
[4]屈原.楚辭·大招.[M].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1月
[5]屈原.楚辭·離騷.[M].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1月
[6]屈原.九歌.東君.[M].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1月
[7]屈原.九懷·通路.[M].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1月
[8]墨翟.墨子·公孟篇.[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6年1月
作者簡介:
唐琪琪(1992.07.05-),女,漢族,籍貫:吉林省延邊州圖們市,齊魯工業大學藝術學院,16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藝術設計,研究方向:服裝設計與形象策劃。
(作者單位: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