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丹
【摘 要】文化差異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價值觀念、思維方式、風俗習慣等方面。如果對文化差異不了解,就會產生交際障礙,甚至會產生誤解和隔閡。在國際貿易中消除文化差異對國際貿易的不利影響,順應各國的不同文化特征,培養能夠融通文化的跨文化管理人才,有利于加強國際貿易中交往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在國際貿易中正視并把握好這些差異,有利于國際貿易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文化沖突;國際貿易;文化差異
【中圖分類號】G1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4-0067-02
0 引言
文化是社會成員所共有的由社會習得的一個統一整體,是指受社會成員決定和制約的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歷史、地理、風俗習慣、政治、法律制度、經濟制度、宗教信仰、價值觀念等,還包括文學、藝術、哲學、科學、教育等[1]。在跨文化交際中,如果不去了解交往對方所處文化的差異,只顧及本民族文化習慣,就容易出現摩擦,甚至出現障礙、誤解和隔閡。
人們的消費需求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影響,因此在國際貿易中無論是貨物貿易還是電子貿易,文化因素的加入刻不容緩。在當前不斷發展的國際貿易中,結合本國文化,融通各民族差異文化,在此基礎上有望提升本國的國際競爭力,推動國際貿易不斷發展。對外貿易的客戶來自不同的民族、不同國家,存在各種習俗差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國際貿易的商談、接待、郵件往來等,都需要和外國客戶接觸交流,溝通交流中不同背景和文化必然存在。處理好交流中的文化沖突,尊重各國的貿易禮儀規范是商務活動的關鍵。
1 文化差異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1.1 風俗習慣的文化差異
1.1.1 語言交際中的差異
在我國,人們初次見面會詢問對方的個人情況,以表示關心和友好,通常會問到對方的年齡、家庭和工作情況等。對于中國人來說,這是為了增進相互了解,交往探底增進彼此信任,通過私人問題的了解有的甚至成為親密朋友。在國際貿易中,中國人比較習慣打“感情牌”,在彼此熟悉和信任的條件下更容易達成合作。綜合各方面因素,中國人可能更偏重情感因素,在選擇合作對象時,會更多考慮熟悉或者合作過的人。西方人則不同,他們一般不會談及個人情況,認為涉及了個人隱私。即使提及到,對方也不會如實相告。他們在國際貿易中更多地考慮合作對象的公司理念、產品質量、可行性等因素,而不會把個人情感放在首位。所以,在交往中會保留個人空間,更不會談及個人隱私。當然中國人也不是完全沒有隱私觀念,只是中國人對隱私的顧忌點和西方有所不同。中國人講究互相關心,并給予對方關懷和幫助。與此相反,西方人特別注重保留個人空間,尊重個人隱私,對不是很親密的人不會過多說到個人情況,也不喜歡別人對自己過于“關懷”。
在社交中,恭維語是英漢共有的言語行為,被稱為“口頭禮物”“社交場合潤滑劑”。說到恭維語,常常被認為是一種貶義用法,實則不然。恭維語在中國有雙重含義,不僅具有緩解矛盾、維系人際關系等作用,還有諂媚、利用他人的作用。諂媚含義的用法比如為取悅上級,會說恭維上司的話語。但是在東西方文化中恰當地運用恭維語都有拉近關系、增進感情的作用。
1.1.2 時間觀念的差異
在時間觀念上,中國人認可“環形時間觀”,時間周而復始,晝夜更替,季節交替,因此喜歡向后看,立足于歷史。西方人認可“線性時間觀”,認為時間有始有終,去而不返,喜歡著眼于未來[5]。簡而言之,中國人的時間觀念比較隨性,例如在和別人約定見面或辦事時,不會做長遠計劃安排,總是臨時約定時間,一般人都沒有行程計劃表。即使約定了時間也不一定嚴格遵守,臨時“變卦”、遲到赴約的人并不罕見。時間上的隨意性,會讓時間觀念比較強的西方人難以接受,因為他們通常會規劃時間,把工作、生活中要處理的事情安排好,嚴格按照時間行程表辦事。他們懂得合理安排時間,也不浪費別人的時間。
因此,在國際貿易中,了解客戶的文化背景十分重要。提前了解客戶所在國家的時間觀念有利于做出合理的安排,在商務活動中非常重要。在中國,禮節比時間更重要,在國際化的商業戰場上,尊重對方的時間觀和效率觀是一項必修課。
1.2 思維方式的差異
在思維方式上,西方傾向于線性序列的演繹推理,而中國的思維方式主要運用形象思維,重視直覺[6]。眾所周知,東方人習慣強調整體,他們更愿意把事物看作一個有機整體,從整體結構思考問題。西方人則與此相反,他們更善于邏輯思維,強調個性,習慣把事物看成一個個彼此有聯系的獨立個體。在處理問題時,東方人善于總體把握,從大局出發;西方人則關注細節更多,更善于集中注意力,更有分析性。我們在國際貿易中,要學會認同各種不同思維方式的并存,學會融會貫通,不能一意孤行,只有在理解別人思維方式的基礎上,才能虛心接納,共同協商,達成協作。
1.3 價值觀念的差異
中國人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已經潛移默化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商務貿易中則表現為強調團隊精神,征求他人的意見,而不是個人觀點為首。先建立朋友關系,再建立業務關系,這被視為建立長期貿易往來的基礎性重要因素。相反,西方人則更加注重個人價值觀,在社交場合中他們敢于為自己說話,這也是他們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方式。在商貿往來中他們更注重通過自己的力量實現商業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強調與同伴合作來達到目標。因此,對合作伙伴個人問題的關懷更是缺乏。中國人強調集體利益高于一切,個人利益在與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應不分條件地服從集體利益,并認為這才是值得被推崇和贊揚的,是正確的,理應大公無私,公而忘私。而西方人非常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他們崇尚個人主義,個人價值至上,以個人為本。
掌握不同的價值觀并有效利用這種差異,在國際貿易談判時,可以根據文化的不同,尊重并利用西方人的談判方式,單刀直入,在遇到分歧又關系到原則問題時,應該毫不留情地拒絕。在與客戶的商務交往中,做到既熱情周到又要把握分寸,不卑不亢。過分的客套和關心反而會讓對方不舒服,產生負面影響。
2 如何應對文化差異
首先,要加強與國外的文化交流,各民族的歷史淵源決定文化的差異和特色,且文化是不斷變化的,可以通過交流相互融通。在對外貿易中不斷加強國際文化交流,有助于消除一些貿易阻礙。無論是外資企業還是合資企業都必須在日常生產經營中做到與當地文化融合,通過開發容易被當地接受和認可的產品,達到企業經濟利益和效益的提升,既要開發適合銷售國文化的產品,又要合適地估量消費水平,制定合理的價格機制。此外,掌握當地習慣的銷售渠道,以購買對象最熟悉的方式進行宣傳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培養推進文化融合的跨文化管理人才是當務之急。主要對國際商務從業人士提供文化理解、文化實地調查和文化交流的培訓。培訓內容不僅要包含不同國家的人文與社會發展狀況,還要包含當地風俗特性、消費習俗、商業貿易中的職場禮儀等,再結合本國文化去做比較,加深對各國差異文化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實戰演習,并應用在商務貿易中,通過適應及應用,不斷融合他國文化,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3 結語
在國際經貿中,文化差異備受關注。這也是因為在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人們會更多地關注精神上的需求,這與文化密切相關。了解并正確利用文化差異使交際者站在對方的角度,用對方的思維方式理解對方的話語,從而避免產生誤解、曲解,使交易順利進行。
在現代化的商務貿易中,無論是貨物貿易還是電子貿易,文化因素的加入刻不容緩,在當前不斷發展的國際貿易中,結合本國文化,融通各民族文化,在此基礎上有望提升本國的國際競爭力,推動國際貿易不斷發展。
參 考 文 獻
[1]張留梅,秦小艷.翻譯中的中西文化差異[J].新鄉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6):170-172.
[2]楊永林.社會語言學研究:文化、色彩、思維篇[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鄭重.跨文化視角下漢英文化差異對比分析及教學對策[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3.
[4]趙婧,楊柳.論文化差異對國際貿易的影響與對策[J].商業經濟,2013(4):79-80.
[5]何善芬.英漢語言對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6]肖穎娜.跨文化交際中的中西方文化差異探索[J].職業時空,2010,6(4):157-158.
[責任編輯:鄧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