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曉丹
【摘 要】學校建設自身的慕課平臺存在難度大、成本高等不足,而微課下移動教學資源平臺建設則能夠很好地凸顯學校、教師的特色,并與學校學生實際發展需求相符。文章通過闡述微課與移動云計算的內涵特征,分析微課下移動教學資源平臺關鍵技術,對微課下移動教學資源庫建設與微課下移動教學資源平臺開發進行探討,旨在為促進微課下移動教學資源平臺的安全有序運行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微課;移動云計算;教學資源平臺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4-0213-02
0 引言
伴隨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教育行業與信息技術實現了充分的融合,各式各樣業態推陳出新,諸如在線學習、慕課等,微課同樣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72億,手機網民規模達到7.53億,有1.5億網民通過互聯網實現在線教育。移動互聯網給人們生活、工作、學習帶來了極大的改變,“互聯網+”行動的不斷推進,為社會、企業、學校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契機。學校建設自身的慕課平臺存在難以大、成本高等不足,而微課下移動教學資源平臺建設則能夠很好地凸顯學校、教師的特色,并與學校學生實際發展需求相符。由此可見,對微課下移動教學資源平臺建設進行探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微課與移動云計算概述
(1)微課。在當前時代背景下,伴隨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教學資源發展不斷趨向于主體化、多元化及微型化,個性化學習越來越為人們所推崇。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應用模式,微課有著多項有別于傳統教學資源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譹?訛資源容量小。容量僅為數十兆,存儲攜帶極為便捷,便于開展“微學習”,可促進學習知識的傳播、共享。?譺?訛資源種類豐富。涵蓋有各式各樣教學資源,諸如教學課件、教學案例、教師評價、教學反思等。?譻?訛教學時間短。采用視頻或者其他相關媒體形式,耗時短,通常在5~10 min。?譼?訛具備一定的獨立性。視頻格式通常為支持網絡傳輸的流媒體格式,諸如wmv、rm、flv等。?譽?訛半結構化,擴展便捷。微課是將各式各樣教學資源以網頁的形式開展半結構化的組合,并隨著教學資源應用領域的變化及學習者需求的轉變而逐步發展、延伸,實時更新。學習者可擺脫時間、空間的束縛,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開展隨時隨地的學習。微課的這一系列特征與現階段移動云計算的發展尤為相符。
(2)移動云計算。移動云計算指的是移動互聯網、云計算技術及移動計算等相互間的融合,其借助各式各樣移動終端來對相關信息資源進行共享,云計算以公開的服務、標準為前提,以網絡組織管理關于分散的資源為基礎,提供高效、便捷的龐大數據計算、信息處理等服務。依托移動無線網絡,學習者可擺脫時空限制,隨時隨地地結合自身需求對微課教學資源進行訪問。為了縮減對移動終端性能的要求,依托移動云計算技術,實現在云端處理、存儲各式各樣源自移動終端的數據。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移動設備的各項性能,將各式各樣微課教學資源、可靠的處理能力及不同形式的教學服務轉移至云端。微課教學資源與移動云計算相互間的有效相融,為微課下移動教學資源平臺建設創造了極大的便利。
2 微課下移動教學資源平臺關鍵技術
(1)并行計算技術。移動終端耗電快,用時短,為了保證學習者使用微課教學資源平臺的可持續性,以及確保移動終端的電源續航水平,通過引入并行計算技術解決該項問題。相較于串行計算來說,并行計算技術有助于提升系統的處理能力、計算速度,在并行計算期間,于各個節點上配置各自獨立的進程,并通過各自獨立的操作系統對該部分進程予以調度,針對同一問題通過若干個處理器開展并行求解。系統將計算較為復雜的運算交由云計算平臺,進而促使提升移動終端的電源續航水平。
(2)虛擬技術。為了解決遠程服務閑置及超載問題,同時考慮到學習者學習需求的不斷轉變,在微課教學資源平臺建設中,引入資源虛擬技術,學習者無需考慮后臺硬件的實現,僅需通過虛擬層對自身軟件予以運行,即可實現軟硬件的相互分離。除此之外,還可結合學習者實際需求,對教學資源開展實時劃分,確保負載均衡。倘若一臺服務器進入忙碌狀態,任務便會自動尋找其他閑置的服務器,確保任務的繼續運行,進而提升微課教學資源的利用率。
(3)存儲技術。結合微課教學資源種類繁多、異構新、動態更新迅速等特征,平臺建設實現了資源管理、資源存儲、資源共享等功能。然而,平臺依舊存在數據擴展性不足、異構新及兼容性較差等問題。為了解決移動存儲方面的問題,引入云存儲技術,切實提升了各式各樣教學資源的存儲效率。與此同時,依托高校具備存儲服務的硬件服務器或者磁盤陣列等設備,依據云存儲特征,再引入虛擬技術等相關技術,將存儲空間劃分成相應容量的可伸縮彈性云,結合不同需求劃分多種不同類型的微課教學資源,并將它們存儲于該部分可擴展云中,進一步構建起獨立的微課存儲云。學習者可經由對應的接口,借助移動終端接收存儲于存儲云中的各式各樣教學資源,達成與平臺的互動、交流,進一步增強教學資源存儲訪問的可靠性。
(4)安全技術。對于微課教學資源平臺建設而言,技術人員無需花費過多時間開展數據管理,僅需將主要精力運用于資源平臺建設中。究其原因在于通過云端,依托先進數據中心可為教學資源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并且還配備有一支專業的技術管理隊伍對該平臺進行管理。不論是何種資源的丟失,對資源平臺的建設均會帶來相應的影響,所以確保此類微課教學資源平臺的安全性尤為關鍵。通過引入云備份策略,科學選取適用的安全策略及安全保護機制,解決教學資源安全備份問題。作為針對云存儲數據丟失、破壞等情況而研發的一種安全防范技術,云備份有助于切實保障微課教學資源的安全性。
3 微課下移動教學資源庫建設
(1)微課教學資源設計選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推進微課程與課堂教學相互間的有效融合。推進微課程與課堂教學的相互融合,即于課堂教學前對知識形成一定的認識,于課堂教學中對知識予以內化,調整課堂教學結構,依托前置教學達成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2)微課教學資源庫構建“微”與“整”的關系,實現“碎片化”與“整體化”的有機統一。微課程大多為“碎片化”的知識內容,并依舊存在對應的整體目標,通過將各式各樣“碎片”構建起“整體”,確保微課程的各個“碎片”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學重點、難點,覆蓋教學內容,利用起高校學生短暫、碎片化的學習時間,收獲整體教學成效,實現“碎片化”與“整體化”的有機統一。
(3)微課教學資源庫建設基于MOOC的SPOC混合模式,適宜高校學術知識的傳授,與高校學術學習特征相符。現階段,高校學術學習主觀能動性普遍偏低,知識結構不夠完備,學生專業知識學習及實踐操作能力參差不齊。微課教學資源庫建設通過對基于MOOC的SPOC混合模式的應用,一方面可實現對MOOC平臺收集的各式各樣教學資源的分享,另一方面可在特有的學習環境下開展“因材施教”,進一步提升微課教學資源利用率。
4 微課下移動教學資源平臺開發
(1)選取混合云平臺建設模式,建設高校教學資源平臺。推進公有云與私有云的有效相融,達成利用云計算建設。這也是建立專業教學資源平臺的一種較為理想的模式。資源平臺包括有共享數據、敏感數據,混合云模式更為適宜,將輔助性共享數據存儲于公有云中,將敏感數據存儲于私有云中,達成依托云計算建立專業教學資源平臺的可靠模式。
(2)移動端、Web端模塊組合建立模式。微課模塊組合、基礎教學課程分別適合于移動端、Web端,有著“碎片化”的特征,選取高校基礎教學與學生移動端“碎片化”學習有效相融的模式,與高校學生學習特征相符。高校教學環境由基礎教學環境、學生微學習環境組成,微課不僅有微學習特征,還有移動學習特征,依據相應的知識發展規律及高校教育活動特征的學習活動,與高校教學活動相符。
(3)選取組件式模塊化結構,具備個性化、可重組特征。以服務為目的的結構體系,具備組件化特征,拆卸便捷,建立模式多元、自由,與可重組的以學習者需求為導向相符,并且其可配置,適用于情景化、個性化的教學環境。
5 結語
總而言之,因為微課內容精簡,用時短,一個微課經常涵蓋一個知識點內容,學習者易于接收、理解;又因為微課便于在網上傳播,適于在移動終端上查看,此類特征可使現代人對自身碎片時間進行有效利用,通過微課汲取知識。微課下移動教學資源平臺建設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作,鑒于此,高校相關人員務必要不斷鉆研研究、總結經驗,提高對微課與移動云計算內涵特征的有效認識,強化對微課下移動教學資源平臺關鍵技術的分析,并對其開展科學合理的應用,進一步促進微課下移動教學資源平臺的安全有序運行。
參 考 文 獻
[1]龍軍,楊鵬.基于微課的移動教學資源平臺建設研究[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6(10):196-197.
[2]陳顯龍.移動云環境的微課教學資源庫的研究[J].電腦與電信,2016(7):30-32,35.
[3]張以利.移動云環境下微課教學資源庫建設與平臺開發[J].內江科技,2017,38(12):47-48.
[責任編輯:陳澤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