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長青
摘 要:由于現代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人才的素質要求與專業要求也是越來越高。一些高職院校秉承職業教育立校的思想,在學生的職業教育這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由于大學擴招,進入大學的學生越來越多,社會上接受高層次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一些學生在進入大學無望之后也會選擇進入高職院校接受專業的職業教育,這導致學生的涉及面擴張,一些偏遠地區以及貧困地區的學生也能有機會進入高職院校接受職業教育。本文從高職院校的貧困生的就業指導與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之間的關系進行一番討論,分析關于貧困生的就業指導具體對策。
關鍵詞:就業指導;高職院校貧困生;思政教育
一、加強高職貧困生職業指導中思政教育的緊迫性與必要性
1.解決高職貧困生就業難問題的迫切需求
由于貧困生多來自貧困地區,對于社會的認知有限,對于自身的價值定位也有限,甚至對于學習的目標認知也有著一定的閱歷限制,導致他們經常會出現對自己的就業前景不抱希望,就業心理有些障礙,比如自卑、焦慮等性格方面的因素,還有就是他們有些人甚至大部分人都承擔著家庭的希望,肩上擔子太重,內心的責任心重,導致他們的就業壓力十分巨大。另一方面在就業的目標方面他們并沒有對自己的自身價值有一個準確的估量,不清楚自己的就業方向,對自己的未來也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同時由于貧困生再就業的選擇上面往往有一些期待太高的現象,一味地追求高收入的工作或者發展前景大的工作,還有一些固定福利的企業、五百強等都成為他們的首選,對一些剛成立的企業、工資低崗位的就嗤之以鼻,這種就業觀念導致他們的就業出現一些比如遲遲無法順利就業,對就業現狀不滿意、消極就業等情況,嚴重阻礙他們的發展。因此,高職學校的貧困學生應該受到來自學校的一些關于就業指導方面的積極指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幫助他們順利實現滿意就業。
2.提升高職貧困生思政教育成效的現實需要
與一些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職學生由于錄取的標準問題、教學資源問題、教學環境問題、社會輿論問題與學生的客觀因素等一些問題,導致高職院校的貧困生成為一個弱勢群體。首先,在學習方面,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水平與高等院校的學生的學習水平有一定差距的,在就業時候,這種差距就會表現的特別明顯,尤其是就業的學歷要求,直接將高職院校的學生卡死。其次是由于高職院校的貧困生的個人原因問題,家庭貧困、心理敏感、抗壓力差等問題都會暴露在他們身上,使他們成為就業大軍中的一些被放棄的部分,不適應就業的要求。加之社會因素的影響,在一些就業選擇中,高職院校的學生由于學歷原因被直接拒之門外,同時由于社會上對于高等教育的層次分級,高職院校的教育地位明顯低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學歷限制與社會地位的低下導致高職院校的貧困生在面臨難就業時的壓力比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更大,在就業的空間方面也有著一些限制。
這些問題的出現會使得高職院校的貧困生教育出現一些消極的因素,高職院校應該重視起來并積極地利用思政教育來調和貧困生的這種心理落差,緩和貧困生的就業壓力,并通過思政教育來提高貧困生的職業素質,提高貧困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高職貧困生就業指導中思政教育現狀分析
1.心理健康教育與就業指導脫節落后,影響就業發展
由于高職院校的教育資源、教育重心等大多集中在職業教育方面,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會相應的有一些忽視,這導致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些跟不上職業教育的步伐,甚至有時候還會產生拖后腿的現象。高職學校應該意識到對于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對于貧困生的職業素質提升的重要影響意義,積極地通過開發利用各種思政教學資源來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以及學生的職業素質提升。但是,在現在這種高職學校的就業指導與思政教育發展模式下,心理健康教育嚴重的脫節落后,致使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應有的調和發展,使之成為就業過程中出現問題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2.思政教育內容與實際需求脫離,流于形式
一些高職院校雖然已經意識到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之間的聯系,但是由于各種教學資源、教學觀念、教學方法等原因的影響,思政教育中關于就業指導教育的一些教學因素并沒有完全被挖掘出來,思政教育的教育層面停留在大話、空話的層面,學生掌握的思政教育中一些關于就業的知識并不能在實際就業過程中給予他們實際性的意義影響。
三、加強高職貧困生就業指導中思政教育的對策探究
1、在物質與精神的共同教育幫助中實施思政教育
高職院校對于貧困學生的資助需要物質扶持和精神支持兩方面雙管齊下,比如通過一些福利政策、獎助學金等資源來緩解貧困學生的學業壓力與經濟負擔,讓在校學生能夠保持一個比較舒緩的心情,有助于在校的學生能夠保證將有全部精力投入到學業中去,而不被一些額外的壓力或者負擔分散精力,影響他們的專業能力學習提升。其次就是學校要有一些精神方面的資助,這主要體現在學校的教學中,比如通過一些思政教育來樹立學生的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讓貧困學生養成一些優良的性格品質,還有使得他們擁有認真負責的職業態度,擁有高度的職業責任心,擁有一些優秀的職業素質所要求的品性特征等,幫助貧困學生提高職業素質。
2、在社會實踐中實施思政教育
在校的貧困大學生大多還沒有完全的接觸社會,對外界的就業狀況不太了解,高職院校可以在思政教育中適當的開放課堂,通過一些社會實踐活動來讓學生近距離接觸社會就業環境,接觸一些社會上的職場環境,使得學生對于社會基本就業狀況有一個客觀的把握。比如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去各大企業參觀學習、讓學生去參與企業的實習見習、與社會企業建立聯系,共同搭建社會實踐平臺等等都是一些不錯的促進在校的貧困學生的就業的好方法。
高職院校的貧困生占有著相當大的比例,對于學校的總體發展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高職院校應該積極通過各種有利的教學資源、渠道來幫助貧困生實現順利就業擇業,提高高職院校的就業率。
參考文獻
[1]劉文慶.高職院校貧困生的職業價值觀特點及教育對策[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1(4):64-66.
[2] 曾繼平.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的高校貧困生就業指導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23):65-66.
[3]張曉培,周蕾.我國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現狀、問題及完善策略[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83-85.
(作者單位:湖南外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