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農林大學管理學院福建福州350000)
財務報告的質量高低與否對資本市場投資者來說意義重大,投資者依據財務報告來決定自己的投資方向,如果財務報告失真會嚴重損害投資者的利益。截至2017年12月31日,我國深市A股上市公司需要根據證監會要求進行財務信息披露的已經有2 094家。在我國新興的資本市場,怎樣利用市場體制與手段,正確引導上市公司披露高水平的財務報告,提高證券市場供給信息的準確,讓信譽高的企業得到“市場溢價”,已經成為我國資本市場不斷發展的必經之路。我們不但需要了解財務報告質量的好壞,而且還應該了解對財務報告質量造成影響的原因,因此,探索分析上市公司績效和財務報告質量存在的聯系,對改善公司結構、提升公司的績效與透明度,都有一定的理論價值以及現實意義。當前,國內外文獻大多是從股權集中度、獨立董事比重、管理層持股、公司大小、是不是聘用國際“四大”等幾個層面對財務報告質量展開分析,本文以之前學者工作為基礎,從公司績效方面對財務報告質量進行研究。
國內外直接研究關于公司績效與財務報告質量的文獻比較少,基本上都是在研究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質量時將公司績效作為控制變量之一。
Langand Lundholm(1993)以及 Cohen(2006)等認為,決定企業財務報告質量的一個關鍵性因素是以凈資產收益率(ROE)為替代變量的經營績效,可是目前已有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并沒有對它們之間的相關性給出確切的結論。首先,經營績效好的企業會吸引更多競爭者進入市場,進而造成其未來市場變得更加激烈,隨之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就會越強,因此供給的高質量財務報告信息投入資本也就越高。其次,為了更好地保持其地位以及薪酬安排,那些盈利較高的企業管理者有很強的動機向外披露高質量的財務報告信息,此外績效很高的企業也愿意向外披露較多的財務報告信息,從而使得市場能夠準確評價其價值,吸引越來越多的資本或者防止市場低估企業股票價值。Lang and Lundholm(1993)研究表明,在企業獲得利潤的會計時期,財務分析師可以更多地獲取該企業披露的且用來進行財務分析的一些信息。Clarkson et al(1994)認為投資者通常將缺乏自愿披露信息作為公司業績不好的一個信號,這促使業績較好的公司有動機自愿披露信息。最后,管理者還可能會披露一些不利信息來躲避法律訴訟(Skinner,1994),可是一般不利的信息除了要根據需求在相應的媒體公告之外,并不需要在企業網站上披露(Ettredge et al,2002)。如果企業業績較好的話,管理者就更加愿意與投資者溝通,所以成績優異的公司一般更加愿意披露財務信息。
張宗新等(2007)經過研究得出,具有較高財務績效指標(ROA,ROE和Turnover)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更高;此外研究還表明,那些具有很高信息披露質量企業的股票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會更好。
近年來,許多學者從各個角度對信息披露質量以及企業績效進行實證研究。其中國外學者對此方面的研究,重點圍繞下列三條主線進行:首先是分析信息披露質量和公司整治之間的聯系;其次是驗證信息披露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研究信息透明度越高的企業是否可以獲取價值溢價;最后是驗證企業信息披露和資本投入之間的關系,驗證企業信息透明度的提高是否可以減少資本成本。如Grossman&Hart(1980)覺得“逆向選擇”對于標的資產估值是有不利的,潛在的理性買者會使得資產大打折扣,假如不存在相關的修正機制,便能夠產生“檸檬市場”(lemonmarket), 此種狀況下,一些較好的資產擁有者為讓本身的資產能夠與劣質資產進行區分,便會采用相關的措施向一些其他投資者傳遞相關信息,然而這個過程實際上也是提高信息披露的一個過程。Madhavan(1995)認為,公司股價與信息透明度之間具有正相關的關系,如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較為規范、更加透明,就容易獲得外部投資者的肯定,從而公司股價會有所升高。Razaur(2002)認為公司內部治理、外部治理以及信息披露三者之間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框架,然后利用新加坡市場數據對其進行驗證,其結果表明企業信息披露的越多,公司價值和財務業績均有所升高。
財務報告質量的高低,與財務報告編制者是否嚴格遵守操作程序、是否符合使用者需求等因素相關。根據內部控制目標分析,想要判定財務報告質量的高低,實際上要看它經過公司董事會、經理層次及其余員工的實施,營運的效率性是否滿足、財務報告可否達到可靠性、有關法律是否滿足遵循性等一系列目標。依據我國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財務報告是有一定決策作用的,提供一份質量較高的財務報告,是企業對資本市場應該擔負的一種法律責任(劉玉廷,2010)。質量較高的財務報告實際上是給使用者提供透明度更高的會計信息,體現出一個公司在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創造出經營高效以及業績高效的經營成果。本文中的“公司績效”是指企業在其日常經營管理中,因積極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實踐,給企業所帶來盈利能力的提高和形成的市場競爭優勢以及公眾形象的提升。公司績效從狹義上講是指企業的運營能力、盈利能力以及發展能力,從廣義來講,不僅包括企業的盈利能力、投資的回報、可持續發展能力,還包括獲得的來自利益相關者的認同感、贊譽度,形成了企業的無形資產。吳翊民(2009)對于企業績效較為全面的概括是:“績”主要代表企業自身發展的結果和業績,而“效”則是表示企業發展能夠帶給企業、民眾與社會的效果與意義,前者傾向于體現出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后者則更加傾向于體現企業發展的價值狀況,兩者之間和諧共生,充分體現出企業發展效果、狀況與前景。關于公司績效的概念通常界定為公司財務水平的改善。良好的公司績效能夠促使管理者發布更多的財務信息,以向市場傳遞積極的信號,避免公司的市值被低估,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設:
假設: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公司績效與財務報告質量顯著正相關。
本文選取2005—2015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為目標樣本,并且為確保數據質量剔除以下樣本:金融業樣本;有缺失數據的樣本;交叉上市的樣本。最后剩余4 970個樣本。本次研究所運用的數據都來自CSMAR數據庫。
1.變量定義。
(1)財務報告質量的度量。文章以深交所信息披露考核結果來衡量財務報告質量。原因如下:首先,考核目標是對全部的深市上市公司,確保了研究樣本的完整性;其次,交易所作為主體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情況進行評級同樣展現出結果的公平性與客觀性。
(2)公司績效的度量。從理論層面上分析,托賓Q值是用來衡量公司治理構是否對企業價值造成影響的替代變量,但是因為我國所具有的二元股構造,導致上市公司的總股本內有許多股份無法流通,用流通股股價和總股本相乘獲得的市場價值無法體現出企業實際的市場價值,托賓Q值和市場價值質量的匹配度不夠,用托賓Q值去衡量我國上市公司的績效非常不現實,所以在本文中采用凈資產收益率(ROE)作為企業績效的代理指標。
(3)控制變量的選取及其度量。Cohen(2006)研究得出,企業規模(Size)對于財務報告質量來說是非常主要的因素,而且二者之間呈正相關,規模很大的企業更加容易得到民眾的重視以及政府的干預,較大規模的企業擁有更加成熟的內部財務報告體系。Barton&Waymire(2004)提出,代理投入造成了監督需求,然而財務報告所提供的信息經常作為用來減少代理成本的渠道,所以企業財務杠桿越高,相應的代理成本也就越高,而需要監督的需求也就越強烈,所以財務報告質量和財務杠桿(Lev)之間極為相關。石軍(2011)認為,公司發展的越快(Growth),投資者和管理層之間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就越嚴重,使得管理層就更加有動機去管理盈余,進而導致財務報告質量的降低。王海林等(2016)研究發現企業發展能力越強,就越不利于提高公司網絡財務報告質量。Fan and Wong(2002)表明,股權集中度(Shrcr1)能導致控股股東擁有較強的機會主義動機去控制外部一些中小股東,財務報告在市場上的可信度也隨之降低,此外所有權集中的結構可以避免有價值的私人信息對外泄露,進而防止出現潛在競爭,同樣對保障企業政治尋租行為也是有利的。
因此,選取的控制變量分別是:公司規模(Size)、財務杠桿(Lev)、公司成長性(Growth)、股權集中度(Shrcr1)、行業(Ind)、年度(Year)。
變量具體定義如下頁表1所示。
2.模型的選取。根據前面的理論分析,為了研究我國上市公司績效與財務報告質量之間的關系,設計如下回歸模型:
Disit=β0+β1ROEit+β2Sizeit+β3Levit+β4Growthit+β5Firstit+Σind+ΣYear

表1 變量定義明細表
根據表2回歸結果得出樣本公司的總體財務報告質量水平均值為2.8049,較接近良好;公司績效(ROE)均值為9.85%,公司規模(Size)均值為21.7224,平均資產負債率(Lev)高達80.81%,說明公司財務風險比較高,公司成長性(Growth)均值為 5.0164,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Shrcr1)均值為34.2894%,“一股獨大”現象有些嚴重。

表2 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3 回歸結果分析
表3顯示在沒有加入控制變量的情況下,公司績效與財務報告質量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在加入資產規模、財務杠桿、公司成長性、股權集中度控制變量后,公司績效與財務報告質量在1%的水平上依舊顯著正相關,這也驗證了所提假設,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公司績效與財務報告質量顯著正相關。

表4 穩定性檢驗分析
表4回歸結果顯示,用資產收益率(ROA)替代凈資產收益率(ROE),公司績效與財務報告質量在1%的水平上依舊顯著正相關,良好的公司績效能夠顯著地提高財務報告質量,說明本文實證研究結果穩健。
本文選取2005—2015年深市的上市公司為樣本,以深交所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考評結果來衡量財務報告質量,分析了企業績效和財務報告質量的關系。回歸檢驗結果得出,上市公司績效和財務報告的質量之間存在一定的正相關關系。企業績效越好,其財務報告的質量會相對更高。因此,提升上市公司績效對財務報告質量有明顯的正面影響。
這一結論對于公司制定和實行財務報告戰略以及資本市場發展非常關鍵,企業財務報告戰略的決策和使用者需要進行更多的互動和合作,此外還要全面發展機構投資者與證券分析團隊,進而提升資本市場的效率。但由于本文對于度量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質量指標方面可能存在一些誤差,在樣本的選擇上也可能存在偏見,這對于結論可信度會造成一定影響。本文為后來學者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基礎,例如如何結合國外文獻以及我國的特殊制度背景,以及企業財務行為更加準確充分地對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質量進行度量,進而全方位驗證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質量的決定性因素與經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