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雅婧(武漢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隨著數字技術的變革與新媒體的滲透,人類進入了新媒體傳播的新時代,數字技術與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對視覺傳達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今,視覺傳達設計已逐漸延伸至新媒體中,視覺信息的傳播模式發生了改變,送使得視覺語言和表現形式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同時在這種數字化的環境之下,視覺語言的革新也深深影響著人們的視覺消費和審美體驗。因此,對新媒體中視覺傳達設計的特征進行探索,為視覺信息實現有效傳播W及設計者未來的視覺設計實踐有著重要的意義。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發展背景大相徑庭,其興起于科技發達的年代,受科技之賜,數字與網絡媒體介入人們的生活之中,人與人的交流方式以及信息的傳播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同時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運用于視覺傳法設計之中,使得視覺傳達的語言形式發生了變化,對視覺傳達設計的信息傳播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由于新媒體信息傳遞與傳統媒體相比較而傳統媒體的傳播模式是大眾的且單向的,其中大眾指的是一群不特定的大眾群體,也就是說受眾是無法進行選擇的,而單向指的是受眾只能被動的接受卻不能回應,不能主動選擇。新媒體的傳播具有雙向性與可互動性,受眾是單一明確個體的集合,所以傳播方式的雙向性使得新媒體較傳統媒體傳播訊息更加精準與有效。
在新媒體時代下,視覺傳達設計一向是以受眾通過自身審美判斷接受視覺信息為最終目的,而視覺傳達設計也一直追求和向往能與受眾產生心理上的互動,從而將視覺信息的傳達變為與人的有效交流和溝通。在德國美學家漢斯·羅伯特·姚斯提出的接受美學理論中了解到,接受美學的核心是從受眾出發,從接受出發。
在傳統媒體時代,視覺信息傳播的載體主要為報紙、雜志、海報、電視等單一媒介,由于存在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因素,信息的傳播存在局限性。在新媒體日益蓬勃的當下,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將多種媒介形態融合在一起進行整合傳播,使得信息能夠準確、高效的傳達。同時,受眾能夠得到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感官的體驗。
多元媒體的整合傳播給視覺設計帶來了新的創作領域,多媒體技術是利用數字技術對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多種信息綜合處理,這對于新媒體時代的視覺設計而言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設計者需要將多種語言融合于設計作品之中,來豐富表現形式。新媒介的興起使傳統的視覺傳達設計從單純的視覺信息傳遞走向了聽覺,觸覺等多感官的體驗,這種超越視覺、多感官交融的傳達,給受眾帶來了更為人性化的綜合體驗。此方面,在移動媒體的視覺設計中體現的十分明顯,例如其擁有的觸摸與重力感應技術,加之音效與視覺效果在媒體中的表現,使用戶從視覺,觸覺,以及聽覺中,感受和融入視覺設計信息的傳播過程,從而形成富有趣味性的綜合體驗。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社會化媒體逐漸進入了我們的視線,例如微博、微信、博客等社交平臺,我們可以通過它們隨時隨地發布信息,或者關注他人發布的信息,轉發他人的觀點,與朋友進行在線互動等等,每個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也都可以成為信息發布者,這種新媒體的傳播形式無不彰顯了當代年輕人的個性。但是這種傳播形式并非沒有它的弊端,例如傳播信息的個性化導致視覺信息良芳不齊,使受眾的審美趣味逐漸低俗化,這是網絡環境下不可避免的現象,也是對新媒體傳播形式優化的考驗。
(二)新媒體中視覺傳達設計的視覺語言特征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視覺設計師就是視覺信息的傳播者。“他們用圖像、象征符、字體、色彩和其他素材—不管是有形的,如紙上印刷品,還是無形的,如電腦屏幕上的像素或電視上的光—來表達需要傳遞的思想,并把他們整合成統一的信息。”設計師要吸收言語的概念,并賦予他們形態,并把這些形態整合成有形的、可感知的體驗。視覺語言作為人們以視覺進行交流的形式語言,在新媒體語境中有著特殊的表達。視覺語言從詞面上可理解為視覺進行交流的形式語言,具體來說視覺語言是指通過視覺識別的各種藝術形式,通過這種形式進行心靈或思想上的交流。
在新媒體時代下,視覺傳達設計已不再是以往單純的內容信息展示,而是需要用戶的選擇而實現相關功能。在具體的設計實踐中,互動的表“連接夢想”交互裝置現有很多種,例如插圖對于鼠標的相應、導航的位移、虛擬空間的瀏覽、手勢界面交互以及觸發效果等等。而交互效果往往也依賴于程序,擁有代碼的編寫與程序設計的輔助可以讓作品擁有更好的視覺體驗。
參考文獻:
[1]史江瑩.非視覺因素在平面設計中的研究與運用[[J].大眾文藝,2011.
[2]郝華奇。流動的視聽觸體驗[J].User Friendly 2014暨UXPA中國第十一屆用戶體驗行業年會論文集,2014.
[3]李硯祖.藝術設計概論〔M].湖北美術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