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崴
摘 要:利用移動式教學平臺進行醫學影像專業教學是遼寧何氏醫學院智能影像學院在當前教育信息化大趨勢下開展的一項教學方法改革嘗試。文章對應用此方法進行教學的過程做出總結,與以往相關課程成績進行對比分析,并開展問卷調查,掌握學生對移動式教學的滿意程度,總結出采用移動式教學平臺進行醫學影像專業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以期對同類院校醫學相關專業移動式教學方法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醫學影像學;移動式;效果;分析
醫學影像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專業教學需要豐富的影像資源,以便進行大量的臨床影像技能操作訓練,并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知識、技能和態度三階段的良性銜接。移動式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和學習方式,具有數字化、多媒化、網絡化、智能化等特點,并具有其獨特的優勢——移動性,且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形式靈活,有助于形成“參與式、互動式”的教學模式。遼寧何氏醫學院智能影像學院在近兩年時間內,通過對各項教學資源進行整合,搭建起移動式教學平臺,對學生開展移動式醫學影像專業教學實踐,希望解決傳統教學資源數量不足、學生自主學習途徑受限、醫學影像學專業文獻資源匱乏等一系列問題。為深入發現問題,總結經驗,遼寧何氏醫學院智能影像學院選取2014級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醫學影像診斷學”課程作為調查個例,對移動式教學平臺使用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將其期末成績與以往傳統課堂教學成績進行對比,并針對移動式教學效果開展問卷調查,以期針對不足進行后續改進。
一、移動式教學平臺資源使用情況調查
通過對醫學影像學移動式教學平臺2017年3月至2017年7月期間使用記錄進行匯總,我們發現,雖然學校醫學影像專業學生數量不多,但平臺每日訪問量均達百余人次。在不同資源中,影像案例及圖像搜索量最大,影像試題練習庫訪問量也較大,影像專業圖書及期刊搜索量相對較低,多為教師使用。互動空間較活躍,學生在空間內提問頻繁,教師回復也較及時。
由此看出,學生對平臺使用興趣濃厚,能夠積極利用平臺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并愿意就發現的問題在平臺內留言求助,形成了良好的師生互動氛圍。教學內容之外的影像專業圖書及期刊搜索量偏低的現象表明,學生拓展知識和探索科研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引導和提升。
二、移動式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成績對比分析
1.調查過程
遼寧何氏醫學院智能影像學院選取2014級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在“醫學影像診斷學”課程學習中使用移動式教學平臺情況作為研究個例,教學過程結束后,教師對學生進行理論閉卷考試,考題由考試中心從題庫中隨機抽取。同時調取采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2013級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該門課程考試成績。兩種教學模式下各選取一個教學班。兩班人數均等,均為35人。兩班考試成績對比情況如圖1所示。
2.移動式教學班與傳統模式教學班成績對比分析
(1)圖1中,60分以下的學生中,傳統模式教學班有5人,移動式教學班僅為2人,而80分以上的學生中,傳統模式教學班有9人,移動式教學班達到17人。由此可以看出,兩班成績中,不及格人數,傳統模式教學班是移動式教學班的2.5倍;而80分以上高分數段,移動式教學班人數接近傳統模式教學班的2倍。兩班兩級成績差距十分明顯。
(2)從圖2與圖3的同系列數據對比可以看出,傳統模式教學班中60分以下學生數占班級總數的14%,而移動式教學班僅為6%,明顯低于前者;60~69分之間的學生數比例,移動式教學班與傳統模式教學班分別為9%和37%,此區間傳統模式教學班比例較大;70~79分之間的學生數,兩班比例分別為37%和23%,比例差距適中;而80分以上學生數,兩班比例分別為48%和26%,移動式教學班高出傳統模式教學班22個百分點。高分數段情況是教學水平高低的一個突出表現,由此可以看出,移動式教學模式對學生能力的提升作用較明顯。
三、移動式教學效果問卷調查
1.教學效果問卷設定
為了解和發現利用移動式教學平臺進行醫學影像專業教學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準確掌握應用移動式教學模式進行“醫學影像診斷學”課程教學的效果,遼寧何氏醫學院智能影像學院針對教學資源與教學模式開展了專項問卷調查。
(1)問卷對象。參與此次問卷調查的學生為遼寧何氏醫學院2014級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一班學生,共計35人,該35名學生在2016—2017學年下學期接受了“醫學影像診斷學”課程的移動式教學實踐。同時對該課程授課教師進行了相關問題滿意度調查。
(2)問卷內容與結果。本問卷共制定三類問題,共計12個項目。學生及授課教師答卷結果如表1、表2、表3所示。
2.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該問卷主要針對移動式教學資源配置、平臺使用效果、學生學習能力提升三方面設定問題,學生做肯定或否定回答,統計兩項比例。授課教師根據實際授課感受與效果進行滿意度回答。問卷回收后,遼寧何氏醫學院智能影像學院對受調查的學生及授課教師分別進行了抽樣訪問,并對問卷結果進行了研究與分析。
(1)移動式教學平臺資源豐富、效果清晰,資源難度深淺搭配,個別圖像資源瀏覽和下載受網絡條件影響,有待改進。
從表1問卷結果可以看出,100%的學生及授課教師認為移動式教學平臺中教學資源數量充足,可以滿足教學需要。80%的學生認為平臺教學資源難度合適,20%的學生由于專業基礎差異,認為部分教學資源難度偏大。授課教師從專業教學內容角度出發,認為90%的教學資源適用正常課程教學,其余10%的內容是基于對學生專業能力提升的考慮以及為滿足相對優秀的學生學習需求而配置的難度偏高的教學資源。95%的學生認為移動式教學平臺教學資源效果清晰,易于使用,個別圖像案例受顯示終端屏幕效果的限制,略顯不清晰。而在資源瀏覽和下載方面,80%的學生認為基本可以滿足需求,20%的學生認為受網絡環境的影響以及影像學圖片教學資源較大,打開及下載不順暢,消耗時間過長。
(2)采用移動式教學平臺進行學習有利于解決時間、空間受限的問題,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并使學習更加貼近臨床實踐。
從表2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學生認為采用移動式教學平臺進行學習有效解決了學時時間、空間受限的問題,學生可以在課后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的、個性化學習,也可以根據自身對某一章節、某一疾病的掌握情況進行選擇性學習,從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學平臺的資源。通過訪問了解到,此方法有利于形成師生討論合作式學習氛圍。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問時,可隨時將問題發到網上或提前建好的群組內,教師和學生可以一起進行討論、研究,最終解決問題。此外,教師也可根據相關課程的重難點,向學生拋出問題,讓學生在課下通過網絡搜索,自主學習,并在群內開展集體討論的方式分享討論結果。這種主動查詢及頭腦風暴式的學習討論大大加深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同時,通過查閱大量案例資料,學生可以更清晰和近距離地了解臨床影像業務實踐,將理論知識更好地與實際操作相結合。
(3)采用移動式教學平臺進行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促進其創新思維的發展。
表3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受調查學生均認為此方法新穎,讓他們對課程學習更感興趣。90%的學生覺得自己逐漸喜歡上自學,習慣了自己發現問題,自己尋找答案。通過訪問,一些學生表示,因為平臺上專業學習資源豐富,他們逐漸開始查閱課程之外的內容,開始獨立思考,并能夠聯系課堂所學的內容,獲得新的發現。
四、結論與建議
(1)通過對移動式教學平臺運行過程數據的匯總與分析,并將移動式教學班與傳統模式教學班“醫學影像診斷學”課程成績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采用移動式教學平臺進行教學后,學生中等以上成績比例提高,這一現象表明,移動式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總體學習能力和成績。此數據僅為單門課程個例數據,目前學校僅有部分課程采用移動式教學模式,隨著平臺資源的不斷完善與教學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學校將擴大平臺使用范圍,讓更多的學生受益。
(2)通過對移動式教學平臺教學效果進行問卷調查可以看出,該班“醫學影像診斷學”教學內容改革和教學模式的創新得到大多數學生及授課教師的認可。通過采用此方法進行醫學影像專業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大幅調動,自主學習能力得到較大程度的培養。
為了進一步提高和改善移動式教學平臺使用效率及效果,遼寧何氏醫學院智能影像學院將結合影像相關專業課程整合與教學方法改革實際,進一步優化和豐富平臺上的教學資源,選擇更貼近臨床影像業務實踐的案例,供學生及教師學習、下載;同時對平臺使用情況進行系統監控,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并就使用情況開展學生問卷調查,征集學生意見,認真探討,及時解決,不斷推進醫學影像移動式教學模式改革。
參考文獻:
[1]楊 浩,付艷芳.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實踐與效果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7):45-49.
[2]羅桂瓊.基于移動教學平臺的SPOC混合式教學設計與效果分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9):78-79,94.
[3]張默琳.高校移動式教學管理實踐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7(20):203.
[4]彭彩碧,蔡俊偉.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診斷學教學中心實施與效果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6(22).
[5]范福蘭,張 屹,白清玉,等.基于交互式微視頻教學資源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2(6):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