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學圈由哈維·丹尼爾斯提出,這種閱讀方式有點類似于國內流行的班級讀書會,不過,與班級讀書會最大的不同在于,在文學圈閱讀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會得到更多的尊重。本文分析了“文學圈”閱讀教學法的價值,并針對文學圈閱讀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文學圈閱讀教學法;初中英語教學;應用研究
【作者簡介】鄭洪婕,北京市豐臺區和義學校。
《英語課程標準(2001版)》明確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初中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和能力,王薔教授指出:“英語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學生要以主題意義探究為目的,以語篇為載體,通過感知、預測、獲取、分析、概括、比較、評價、創新等思維活動,建構結構化知識,發展思維品質,形成文化理解,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在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學模式是基于現有大綱、目標、教材,對學生開展模式化訓練,學生普遍參與性不高,讀、寫能力無法得到均衡的發展。“文學圈”閱讀教學法于上世紀90年代誕生,該種教學模式基于小組合作作為切入點,明確各個成員的任務與角色,兼具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的優勢,對于學生各項能力的發展都具有重要價值。
一、“文學圈”閱讀教學法的價值
“文學圈”最早由哈維·丹尼爾斯在1994年提出,他認為:文學圈,就是暫時性閱讀小組,由小組成員自主選擇、閱讀文學作品,在完成閱讀后,小組成員共同討論,每一位成員擔任自己的角色,做出討論、發言與演示,在完成本圈討論之后,小組成員之間進行輪換,組成新小組,選擇新材料,并進入到下一個文學圈之中。
“文學圈”閱讀教學法的應用體現出語言輸入、輸入相結合的理念,學生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自主活動,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角色,在討論、交流活動中,大家實現了資源共享、取長補短,能夠深化、鞏固多項技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英語素養與批判性思維。
二、文學圈閱讀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要確保文學圈閱讀教學法的質量,關鍵在于材料的選擇與整合,在這一方面,我們要選擇貼近初中生生活、有價值、難度適中的閱讀材料,文學名著、散文、報紙、期刊均可,根據筆者的授課經驗,具體教學模式如下:
1.構建閱讀小組。閱讀小組的構建以學生自主選擇為主,人數控制在4~6人,保證每一位成員都能夠參與討論,在小組成立之后,在教師推薦的書單中選擇閱讀材料。以初二英語泛讀課閱讀任務單Spiders Big Match為例,具體內容包括Spider was a hopeless case、Spider had to be a football player、Spider made a banana kick、Spider was foul、Spider kicked the ball over a bar、Spider scored a goal幾個,由小組成員在溝通、協商后確定。
2.分配成員角色。在“文學圈”中,每一個小組成員都有特定的任務,在活動前,要讓小組成員做到各司其職,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在互動、交流、切磋的過程中實現思維的碰撞,讓閱讀活動更具趣味性,在活動過程中,小組成員相互監督,明確閱讀目的,具體來看,角色分配包括幾個方面:
Words Sorter:課前分類整理組內成員搜集的文中與足球比賽相關的詞匯;課后分享整理好的詞匯。
Background Searcher:課前整理組內成員搜索的與文章相關背景信息;課后分享背景信息。
Story teller:課前概括文章故事情節與梗概;課后分享故事情節與梗概。
Character Analyzer:課前搜集整理組內成員人物性格分析的內容、依據;課后組織小組討論人物性格分析的依據和理由,并分享。
Feeling Taster:課前搜集整理組內成員對于人物情感變化的思考;課后分享依據和觀點。
Story Director:課前組織同學深入理解,并導演小說中情節故事;課后組織同學深入理解,并導演課上要求表演的情節故事。
3.完成角色日志。角色日志的撰寫是確保文學圈閱讀活動開展成效的一個保障,也是檢驗學生閱讀成效的重要環節,各個小組成員根據自身扮演的角色,按照要求采用書面記錄的形式記錄自己的閱讀體會。在寫作過程中,不需要拘泥于寫作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思想來自由表達,以此作為后續教學效果的評價指標。
在Chapter 4 in the first half這一課的教學中,我采用了如下的方式:
先提出問題:Whats the result of the match in the first half?
How did this happen?
總結,If the defender touches the ball with his hands in the penalty area. The attacker will get a penalty kick.
讓學生采用文學圈閱讀法來完成后續內容:
討論:“What did everyone say when Jack Smith push the ball round the post?”
并根據圖片討論“What does the sentence mean here?”
“How did you feel when you read this chapter?”
在討論過程中,由小組成員負責分配角色,最后,各個小組長來匯報結果,師生之間共同分析,升華文章主題。
4.成果分享。在閱讀與日志撰寫完畢后,即可進入成果分享環節,小組成員之間各抒己見,針對精華內容進行展示,進行組間交流,在這個環節,小組成員自由交流、大家集思廣益。在分享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出自己的組織、指導者角色,避免小組討論偏離既定主題,對于討論環節中出現的沉默、爭論等問題,要第一時間糾正。
在“on the way home”這一課中,
我引導孩子們針對如下幾個問題做出成果分享:
Has Spider have chickenpox before?
Why did his mother say so?
You can ask me some questions.
Do you hope that Spider can play well in the match?
在我的引導下,小組成員紛紛主動投入了成果分享和交流活動中,對上述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讓課堂變得趣味、生動,有效鍛煉了學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5.成績評估。在文學圈閱讀教學法中,評價采用教師評價、同伴評價、學生自評的形成性評價方式,評價重點在于日志、討論方面,教師觀察各個成員發言情況,記錄他們的表達廣度、深度、語言準確性、評價積極性等,在整個評價過程,教師要遵循公正、客觀的原則,多鼓勵,挖掘學生的優點,幫助他們意識到自己在學習活動中的種種不足,積極反思、調整,促進成員之間的相互提升。
三、結語
英語作為一門人文學科, 教學的最終目標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 更加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基于“核心素養”的發展與培養,不僅要將重點落在課堂教學上,還要落在提升課外閱讀上。文學圈閱讀教學法實現了語言綜合能力的整合,引導學生從“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對于他們各項能力的發展均十分有益。當然,文學圈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其中有多個問題尚未得到解決,作為教師,我們要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助益。
參考文獻:
[1]高晶.有效管理大學英語口語課堂的幾點建議[J].教育現代化, 2017(30).
[2]王俊英.“文學圈”模式在英語專業閱讀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及其有效性分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01).
[3]呂旭紅.“文學圈”模式與英語專業大學生思辨能力的發展[J].閩江學院學報,2012(06).
[4]劉淼,金艷峰.文學圈——閱讀教學方式的變革[J].語文建設, 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