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冬梅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的核心是閱讀訓練。通過閱讀訓練能讓學生的視野變得更為開闊,令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從而使文化、品德、素質的教育得以真正落實。接下來,我們就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探討,以便為初中語文教學的成功提供保障。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029
語文,既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極強的基礎工具學科,又是一門豐富感情的情感學科,更是一門加強品德修養的德育教育學科。幾乎所有的初中語文教師都清楚地知道,要想讓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得以有效提高,令學生能夠順利地學習、理解和掌握相關的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德育教育中提升自我品德修養,就必須要把握好閱讀教學這一關鍵因素,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重點培養。
一、促使師生互動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通過閱讀來進行學習,而整個閱讀教學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一個互動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的信息傳遞過程,其間包含了師生之間的相互協調、溝通和交流。具體而言,初中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本著民主的基本原則,不斷去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針對性鍛煉,通過培養讓學生敢于質疑、勇于質疑、善于質疑,給學生體會到閱讀帶來的好處,讓學生能夠在閱讀教學中表現得足夠積極和主動,為學生閱讀能力的順利提高創造更多的可能。一方面,初中語文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將傳統的教學觀念與方法予以取舍,將精華部分提取出來保留,而糟粕部分則要大膽的扔掉,努力將教學氛圍營造得和諧一點,嘗試著讓學生沉浸到教學之中,融入進民主的思想理念,此時學生才能真正地沉下心來去進行閱讀。例如,教師可以在閱讀前給學生布置閱讀任務,讓學生通過閱讀來找出閱讀的好方法,并令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或學習水平來對接下來的閱讀教學提出建議,然后教師將學生提出的意見進行初步整理后交給學生進行討論,把其中可行性高的建議或閱讀方法提取出來,將這些方法或建議落實到后續的閱讀教學之中,這樣既可以充分體現出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性,又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享受閱讀所帶來的快樂。
另一方面,隨著初中學生的閱讀方法或對閱讀的建議被語文教師采納,學生將會更為直接的感受到自主閱讀所帶來的愉悅感,再加上教師根據學生自己總結出的方法或建議對閱讀教學的持續調整和優化,學生會在無形中更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教學之中,與教師形成一種良性互動,整個閱讀教學將會得以持續不斷的改進,此時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獲得更為有效的培養和提高。
二、多元化的教學解讀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通過閱讀教學來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有效培養,以便讓學生能夠以閱讀能力為基礎來進行更多高層次的語文學習活動,從而學生才能獲得更具個性化的發展與進步。具體而言,初中語文教師要進行多元化的教學解讀,以便能夠從多方面來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盡可能在閱讀教學中體現出學生的個性,對學生進行更為有效的閱讀能力培養,盡可能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以有效提高,令學生能夠開始通過自主閱讀來更為積極主動地去進行學習,使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體現能夠獲得保障,為學生閱讀能力的順利提高創造更好地條件。需特別注意的是,初中語文教師要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充分考慮,盡可能為學生提供獨具特色的閱讀教學引導,將學生家庭、生理、心理、能力等因素進行充分考慮,讓學生在閱讀鑒賞過程中不被條條框框所約束,令學生的閱讀能夠巧妙地融入進個人特色,使整個閱讀教學能夠變得更為有效,這樣促使學生閱讀能力順利提高的條件才能得以更好地創造。
三、方法技巧教學的注重
為讓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更為有效,教師不應只是引導學生去進行閱讀,而是要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方法技巧”之上,讓學生能夠掌握閱讀的方法技巧,從而使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得以更好地保障。具體而言,初中語文教師需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予以重點關注,在向學生傳授相關閱讀知識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讓學生掌握多樣化的閱讀技巧,如速讀、精度、跳讀、默讀和朗讀等,為學生閱讀能力的順利提高創造更多的機會。一方面,初中語文教師需對學生進行多樣化的閱讀訓練,讓學生的語感得以更好地增強,令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閱讀的整體節奏,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同閱讀來進行語言知識的積累,從而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將會變得更為自然。另一方面,初中學生閱讀的文章并不僅僅是直接呈現在眼前的文字,還蘊含了極為深邃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每一段話、每一個句子、每一個詞匯、每一個字都飽含了作者的生氣,是作者內心世界的真實反映,教師要注意對“段篇章”和“字詞句”進行把握,向學生分析修辭手法、剖析感情色彩、解析文章意境,使學生能夠帶著感情去進行閱讀,從而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將會變得更為迅速。
四、閱讀教學的反思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閱讀,而最終目的則是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來更好地進行學習,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來對外界知識進行獲取,讓學生通過閱讀來更好地理解這繽紛多彩的世界。或者可以這樣來講,閱讀對于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是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具體而言,初中學生在語文教學中主要通過閱讀來找尋課文的中心,總結課文所要表達的大致意思,深入到課文的核心中去進行更為全面的理解,故教師必須要對閱讀教學進行反思。一方面,初中語文教師在做好課堂引導之后,必須要及時進入到自我反思環節之中,對閱讀教學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學生要怎樣才能更好地完成閱讀學習?”“閱讀教學所要帶給學生的到底是什么?”“怎樣更為委婉地引導學生將思維予以發散,而在思維發散后怎樣迅速地進行收斂?”等等,以便為學生通過閱讀來升華思想和感情奠定基礎。
另一方面,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知道閱讀教學是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更為深入的感悟,同時還要反思“怎樣的閱讀教學才是學生感興趣的?”“引導學生學習閱讀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閱讀中需要注意哪些細節?”等等,以便為學生帶來更好地閱讀體驗。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必須要抓住閱讀教學的關鍵重點和最終目的,從學生本身的學習需求和實際情況出發,對多種教學手段進行合理的綜合,確保閱讀教學能夠得以有效進行,促使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得以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