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紅
【摘 要】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已經是一個必然趨勢。小學數學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能夠徹底轉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方法與內容,提升課堂趣味性,除此之外,信息技術還有利于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能夠為小學生創建更加優越的數學學習環境。本文就針對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問題進行幾方面思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數學 整合 思考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068
教育改革的深入,促進了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加速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普及。信息技術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教學平臺,優化了教學環境,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投身到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整合的研究之中,真正推動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革新。
一、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意義分析
在我國信息化技術科技力量不斷發展的形勢之下,在我國小學階段的教育工作也能夠良好將其運用。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代表即為多媒體,通過有機結合多媒體設備和小學數學,能夠將原本枯燥的文字表達用圖片、音頻或視頻的方式顯現,使得有限的教育資源得以更好利用。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有機相融合,是小學數學的全新教育方法,也是一種對數學教學的銳意改革,促進深化我國小學數學的進一步完善。之所以多媒體教學在小學數學中具備良好的優勢,在于以下幾點。首先,多媒體能夠將教學內容以更為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切實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好奇心與積極性,同時內容得以更好簡化,學生消化起來更快。在多媒體的引入下,原本小學數學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被摒棄,數學課堂能夠更為有序、輕松。其次,現代化信息技術能夠展開的維度更多,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間提升自己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并且幫助學生在課余時間完成自主學習。此外,信息化技術的運用能夠滿足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最大程度上挖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好奇心,使得數學學習能夠達到創造性思維、靈活性的多元化教學目標。
二、將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的相關策略
(一)將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
就小學數學的教學要求而言,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相對較小,所以其教學目標為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建立一個系統性的數學思維,為后續教學工作夯實基礎。然而,部分教師存在應試的教學心理,教學內容相對較為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熱情較低。所以,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教學過程中的不足,教師要切實以信息技術作為依托,驅動數學知識更好地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機結合,讓學生從自己的學習生活經驗出發,使得數學學習不再陌生、疏遠,而是更好地迎合學生的生活需求,同時這樣的教學理念,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完成“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例如:在“幾何圖形”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驅動學生對幾何圖形有一個更為完善的認知,理解幾何圖形所擁有的基本性質,就能在多媒體設備和技術的輔助之下,將學生實際生活中出現的常見幾何圖形做出舉例和展示,并且將其中的點、面、線等基本性質做突出和強調,從而幫助學生對幾何圖形有一個系統性的知識體系,完成從抽象思維到具象化思維的轉變。
又如:在進行“圖形與方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能利用多媒體設備和技術,將學生常見的如紅領巾、鉛筆盒、花盆等具備明顯形態特征的物體進行展示,并且刪除不必要的元素,使得學生對圖形有一個更為完整的認知。
(二)將教學形式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
在新一輪的課改要求下,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較好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所以,教師要充分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作用,幫助學生更好調整優化學習體驗。在小學數學中,提升學生的信息運算能力、探究意識以及創新意識是最為關鍵的環節之一,而為了更好滿足這一需求,教師就要驅動學生走出課堂,以自我實踐的方式不斷提高學習的基礎,對學生的能力進行綜合化鍛煉。
例如:在進行“相遇問題”的應用題教學過程中,往往是小學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同時其教學難度也較大,教師如果一味只進行畫圖式的分析和講解,學生仍然會表現出困惑和不理解,從而不利于學生解題,學習效率也偏低。而在多媒體演示技術的輔助之下,能夠更好還原模擬真實的動態相遇過程,幫助學生更好消化相關的知識內容,切實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動畫形式的演繹,也更貼合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學習應用題時候的動力也更強,能夠更好降低教學難度。
又如:學生往往會對數集的概念理解困難,而教師也要運用好多媒體技術,將方陣、隊伍等帶有明顯數集的概念播放給學生,從而降低教學難度,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三)將教學方法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
目前絕大多數的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缺乏交流觀念和團體意識的現象,在傳統數學課堂中,教師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主體,學生只能被動地聽從教師的指揮和分析。而在引入信息化技術的時候,能夠更好解決學生不交流、不分享的現象,幫助學生重新作為課程的主體,更好采取有針對性地教學工作,收獲最佳的數學學習效果。
例如:在“除法運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使用計算機設備,進行有效的自主練習題訓練,當學生完成題目后會統一反饋到教師那里,而教師也能對學生反映出來的情況作出篩選和分析,了解到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設置更有針對性的教學工作,真正意義上落實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目的。
又如:在計量單位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也要利用好多媒體技術展示更多的計量單位,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理解知識體系,做好交流互動,形成良性學習循環。
三、結束語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整合,在整體上促進了課堂教學與變革,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數學教學方法得到了優化和創新。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參與到數學教研之中,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擴大學生視野,使學生能夠獲得多元化的知識,以提高學生數學應用技能與實踐技能,為學生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常英.淺論小學數學教學如何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7(S1):332.
[2]安霞.小學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整合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31):168.
[3]陸穎.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1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