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培
【摘 要】每一個人的價值觀是受到了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小學生的價值觀同樣也是在學校里接受的教育培養而成的。語文在小學生價值觀的樹立中充當著重要角色,教師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素養和世界觀,讓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 樹立 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083
價值觀影響著人們的社會活動。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上彌漫著一些不好的風氣,比如:拜金主義、社會冷漠以及一些不道德的欺詐等等。這些都是由于缺少正確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指導而產生的不良行為。學校是育人的機構,小學生在校園里學習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觀,小學生要在學校里培養良好的價值觀才能夠為社會做貢獻。在培養學生價值觀的過程中小學語文充當著一個重要的角色,小學語文課本中所節選的文章有些傳承了中華傳統美德,有些用名人事跡來引導學生該如何辯別是非。所以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上要注重引導學生吸取到文章的精髓,樹立學生的價值觀基礎,讓學生們懂得什么行為是好和什么行為或思想是壞。學生只有在小學的學習中樹立了基礎的道德素養,才能在今后利用自身所學的科學文化知識去為國家做貢獻。
小學語文如何教學才能培養學生的良好價值觀?這是教師需要改善教學課堂來完成的教學目標,教師要在課堂上讓學生去研讀課本文章,從中啟導他們去學習文章主人公的行為;教材里的內容往往對于學習語文來說是不足夠的,豐富的課外知識還需要學生去閱讀,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從課外書籍中汲取文化素養;小學生的價值觀體現在他們的行為上,所以教師要注意學生的行為,不良行為要加以教訓并改正。學生的價值觀培養離不開小學語文的學習,所以教師要利用好課堂教學來引導學生領悟正確的人生世界觀。
一、滲透教材內容于行為,讓小學生學會辯別是非
語文知識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但是教材節選文章中主人公的行為是培養小學生價值觀的重要指導方向,學生通過閱讀并理解了文章中的思想精髓,他們就會模仿類似行為,從而建立了基本的價值觀。教師在學生價值觀的培養過程中充當著指導的角色,要利用有限的資源來教導學生如何實行正確行為。
首先,教師要注重挖掘經典文章中的思想精髓,引導學生去領悟。小學教材所節選的文章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每一篇文章安排的很有科學性,同時也蘊含著很豐富的思想道德素養。所以教師要利用好教材來引導學生,教材是第一手資料,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所以教師在教授學生文章基礎字詞時還要注重指導學生去閱讀和感悟文章中所傳達的精神。例如:《落花生》這一課,文章中的父親將埋在地下的花生與其他蔬菜相對比,告訴了自己的孩子要做像花生一樣的人才,默默無聞的做一個有用的人,不要用鮮艷的外表去吸引眾人的眼球。教師就可以利用這篇文章的精髓來教導學生做一位有用的人才,學生會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從而做一個合格的小學生。其次,教師要開辦一些相關活動,通過模仿文章對話讓學生自主感悟。語文的基礎知識是比較枯燥無味的,但是教師要帶動課堂的活躍氣氛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中開辦一些小活動就是很好的辦法。教師可以開展一個模仿活動,從課本中選擇一篇文章,讓學生出演不同的角色,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對文章內容更加深刻地記憶,同時學生也能感悟到文章中的精神,從而指導學生在校的日常行為。小學教材中的文章有的傳承了誠信美德,有的指導要懂禮貌、講文明,還有的是教誨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所以教師要深挖課本內容,讓學生從中受益匪淺。
二、豐富課外閱讀,讓學生自主汲取精神營養
語文這門學科是一門需要積累的,從小養成閱讀習慣能受益終生,所以教師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導學生要從課外閱讀中擴展課外知識,閱讀更多的書可以增長學生見識,同時也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傳統美德并加以模仿學習。
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要求學生在課下去閱讀書籍,在完成教學進程的前提下,可以讓學生在課上分享自己所閱讀的書籍以及讀后感,教師再加以指導學生應該要如何去做書中主人公的行為,讓更多的思想道德素質深扎在小學生的心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不斷地豐富自身的文化知識,知識是無窮無盡的,要根據小學生的接受情況去給學生布置一些需要閱讀的書籍,閱讀的書籍要多選擇一些有關樹立學生價值觀的小故事,學會既可以輕松的閱讀又可以從故事情節中感悟到是非對錯,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的監督,教師要定時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并讓學生互相交流自己閱讀書籍的感想,要讓學生在不斷地閱讀中積累文學素養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讓學生在今后有更好的發展。
三、用語文教材中的小故事去教育小學生的日常行為
小學生通過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培養了一定的價值觀,但是他們并不完善的價值觀會導致著他們出現不良的行為,教師要多注意觀察小學生,運用語文書中小故事來改正他們的不良行為。
小學生的價值觀并不是很完整,這體現在他們平時的日常行為中,教師要多去注意學生的行為,比如學生之間的打架辱罵行為以及學生的不誠信和偷盜行為,這些不良行為都要及時的糾正。如果學生不守誠信,教師可以用課本中的有關誠信教育的內容去教育小學生,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培養他們的正確價值觀。小學生的行為大多是模仿而來的,可能是受到了周圍環境的影響,而學會了一些不良行為,他們無法辯別對錯只會模仿,所以很容易沾染一些不良習慣。教師要在教學的課余時間多關注學生在課外活動中的表現,要防微杜漸,嚴格教育學生指導他們分辨是非。學生所處的環境對他們的影響是很大的,如果身邊存在著一些攀比的同伴以及一些喜愛說臟話的玩伴,這時他們也會深受影響會說出一些不文明的語言,教育這種學生只用嚴厲的語言的作用并不是很大,要用教材中的典型文章來對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改變他們的行為,從而建立他們新的價值觀,引導他們做正確行為。
四、結束語
小學生的價值觀是否正確對他們一生的影響很大,所以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小學生辯論是非,從而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讓學生在今后的發展能夠有一個好的前途,不會因為一些不良行為而誤了自己的人生。所以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用合適的方法去教育學生,將學生培育成道德優良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