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丞
【摘 要】初中各門課程學習中,數學的學習占據至關重要的一環。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許多學生苦苦做題無數,陷入題海卻沒有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而無法上岸。這里需要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找到一種輕松的方法,少走彎路,讓初中學生打敗數學短板,甚至以此為長,在中考時助力學生取得高分。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誤區 引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109
初中數學學習常常令許多學生苦不堪言,上課聽不懂、作業沒法完成,不得法的學習技巧使學生學數學更加吃力,一張試卷空白大半部分成為常態。這樣的現狀讓引導學生改變學習策略,走出數學誤區成為當務之急。學生做題無數卻缺乏正確的認知這樣只會事倍功半,反之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則事半功倍。
一、初中生數學學習中的誤區
(一)思路跳躍,易漏重點
數學強調學生的理性學習思維,理性即強調不可以想當然,每一個步驟每一個公式都要有跡可循。而學生們常出現的問題是跳躍性思維,看題一目十行,匆匆一瞥就開始解題,誤認為快速的在腦中解題不在紙上書寫可以節省時間,一步一步寫太麻煩沒必要等等。但這樣會導致漏掉解題步驟,漏掉題干中的重要信息,導致解題陷入僵局。有些學生在做題時,草稿紙上干干凈凈,試卷上亂涂亂畫,最后檢查時自己也不知道這個題當時是怎么思考的,自然出現的錯誤也會更多,每一次重新翻看錯題時都會一頭霧水:這個題我當時是怎么想的?這樣就使錯題對學生的提示作用大大減弱。
(二)思路死板,不會創新
初中數學中既有幾何題也有函數問題,這就使學生誤入一個死胡同——發散性思維到底在數學學習中到底可不可用。其實,數學雖然強調理性,但也不可忽視創新發散。例如在幾何題中,經常需要在圖例中畫出輔助線來幫助做題,老師在課堂上不可能考慮到每一種情況,如果學生沒有畫出正確的輔助線,那整個題就沒有思路可走。因此在考試過程中,就需要學生“腦洞大開”,運用發散性思維做出輔助線,這樣幾何題中無路可走的困境便可以柳暗花明。而函數問題中,就必須要一板一眼的牢牢記公式,攻破記憶關,沒有準確的公式記憶就無法做出解題過程。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初中數學中的二次函數很容易與其他知識綜合起來進行考查,這時就需要數形結合,將概念進行靈活運用。
(三)對壓軸題存在恐懼心理
部分學生抱怨說壓軸的數學題題干復雜,看不懂題意,面對拗口的題干無法下手解題。這時學生就陷入了一種誤區——題干復雜的大題就是超綱,可以直接略過。這種題型經常出現于試卷的最后,作為一個十幾分的大題令學生又愛又恨,雖然很想攻破,但連題意都無法正確理解。學生們就很容易形成恐懼心理,認為壓軸題都很難解決,因此許多學生在遇到這種題時都不去審題,會選擇略過不做,白白浪費了分數。這時,我們就需要運用正確的策略。將復雜的題轉變成平常熟知的題型,問題也就很好解決了。
(四)只要多做題一定會學得好
學生們受傳統學習觀念影響,會錯誤的認為只要多做題,數學成績就可以提高。題海戰術雖然有效,但是不可以籠統概括,初中數學不同于小學簡單的數字計算“1+1=2”可以熟能生巧。不能讓學生只知低頭拉車,不知抬頭看路,做了題就拋在一邊不管不顧,這樣的話,同樣的題型換一種說法,學生還是會出錯。問題就出在學生只做題不整理,這樣的刷題只會浪費時間,不能提升成績。學生一到考試的時候見到原來做過的題只覺得印象模糊,正確的做法還是不能熟練掌握。
二、怎樣走出誤區,用正確的方法學好數學
(一)理性思考,步步細化
針對學生常常出現跳躍性思維的問題,需要從細微小處開始改進。例如做題時要審清題意,必要時在重點字眼上作出標注,提醒自己注意,還要注意審題結束后將最終的問題標注出來;而計算量較大的題目則需要將計算過程細化,如果試卷上寫不開就要在草稿紙上計算,將關鍵步驟寫在試卷上,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減少粗心馬虎導致的計算失誤,也讓學生后期檢查試卷或者翻看錯題回顧時有跡可循。理性學習思維要求學生有邏輯、有目標、有步驟、有效率。解題方法可以天馬行空,但解題過程必須一步一步走。
(二)學會創新,學會交流
第二點提到發散性思維是否可用的問題,剛剛說過解題方法可以天馬行空,也就是說數學學習離不開發散思維。換句話說脫離固有思路另辟蹊徑就是在進行創新。學數學不是只會呆板的做題,鋪天蓋地的題海戰術固然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卻無法幫助學生真正提升學習能力。我們會看到班里數學成績特別好的學生從來不是每天低頭做題,相反他們會在課堂上和老師爭論解題方法,學數學在他們眼里是一種樂趣。因此不要總是一種方法用到底,悶頭做題,與老師、同學交流解題思路將解題方法進行創新,會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開拓、解題更加靈活。
(三)消除恐懼心理,心態要放平
初中生處于十三四歲的年齡,學生在面對難題無法解決時,往往會十分自卑,甚至認為是不是自己智力有什么問題。因此正確引導學生看待數學是學好數學的基本要求,學生如果一開始就對數學抱有畏懼心理,就會被自己嚇倒。因此,想學好數學首先要放平心態,消除畏懼心理。遇到難題不是先想著放棄,在面對壓軸大題時,要抱有一種能得一分是一分的心態。將題干中混淆主要問題的詞句舍去,精簡題干,聯系課本將符合的公式定理拿來套用,步驟分盡可能得到。要相信,數學學習中只要慢下來看題,將題干一點點分解開來,吃干吃透,這樣的題做起來就會順手很多。
(四)多做題也要常反思
打破原有的題海戰術,建立一個錯題收集本是極為有效的數學學習方法。做題并不是做完就可以丟在一邊,自己做錯的題要專門整理,先整改再分析錯在哪里,有些學生只是簡單應付了事,一句粗心馬虎并不是問題的關鍵,這背后折射出的是知識點或者課本上的定理掌握不牢,模糊的記憶是一個很大的弊端,這就導致學生在做題時出現基礎錯誤,套用錯誤的公式又怎么會得出正確的結果呢?合理運用錯題本,記錄學生經常犯的錯誤,掌握不牢靠的知識點,讓學生在復習時有的放矢,而不是浪費時間的全部翻看。
三、結束語
初中學生學習數學面臨多種多樣的問題,打破誤區是關鍵,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與策略是極為重要的。在初中這個學習習慣養成的階段,學會學習可以舉一反三、一題多解,在其他學科以及在高中、大學的學習過程中也可以發揮作用,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習充滿樂趣。